两年四次心梗,20年寻医无果老中医:不能只治疗心脏,要考虑肾

逗逗玩转养护 2025-03-31 09:12:4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资料: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年第43卷第2期,《心肾相互作用与心肾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年第36卷第9期,《心肾相关理论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年第42卷第5期,《从心肾相交论治冠心病》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4年第52卷第1期,《心肾功能相互影响机制的临床研究》

心脏和肾脏,这两个看似独立的器官实际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代医学研究与中医理论都指出,多次心梗患者背后可能隐藏着肾脏问题。

当一位患者历经两年四次心梗,辗转各大医院20年仍无明显好转时,一位老中医的一句"不能只治疗心脏,要考虑肾"道破了疾病的关键。

这揭示了一个被现代医学体系常常忽视的整体观念:单一器官治疗可能无法解决复杂的健康问题。

心肾同源,互为因果

心脏和肾脏在人体生理中扮演着相辅相成的角色。中医理论中有"心肾相交"的说法,意指心与肾的功能密切关联。

心主血脉,肾藏精,精血同源。心火下降可温肾水,肾水上济可滋心阴。

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便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记得我曾接诊过一位67岁的李老先生,他在两年内经历了四次心肌梗死,每次都是在最佳治疗方案下仍然反复发作。

按照常规西医治疗,他服用了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多种药物,还放置了支架,但心脏问题依然反复。

后来经过仔细检查发现,这位老先生其实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只有正常人的40%。

当我们开始关注并治疗他的肾脏问题后,心脏症状的发作频率明显减少。

这正印证了"心肾同治"的重要性。

为何肾脏问题会引发心脏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肾脏功能下降会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

首先,肾功能不全会引起体内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负担。

一项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表明,慢性肾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3-4倍。

其次,肾功能障碍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进一步增加心脏后负荷。

第三,肾功能不全会导致代谢紊乱,尿毒症毒素蓄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冠心病风险。

此外,肾脏还与钙磷代谢密切相关,肾功能下降会导致血钙、血磷异常,促进血管钙化,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大约30%的心衰患者同时伴有明显的肾功能不全,而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明显更差。

两年四次心梗的背后

我接触过一位教师王女士,52岁,心梗反复发作,在各大三甲医院求医无果。

西医检查显示冠状动脉已经放置了多枚支架,药物治疗也很规范,但就是控制不住病情恶化。

当她来找我诊治时,我注意到她有明显的肾虚表现:腰膝酸软,夜尿频多,面色偏暗,下肢浮肿。

经过详细检查,发现她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降低,但因为不到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之前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我们一方面继续西医心脏治疗,另一方面加用中药调理肾脏,如黄芪、山茱萸、丹参等。

三个月后复查,她的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更重要的是,心脏症状大大减轻,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心肾综合征:被忽视的诊断

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与肾脏功能障碍之间的复杂病理生理互动关系。

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肾脏病学分会联合发布的共识,心肾综合征分为五种类型,其中Ⅰ型和Ⅱ型是以心脏疾病为主导,继发肾脏损害;Ⅲ型和Ⅳ型则是以肾脏疾病为主导,继发心脏损害;Ⅴ型是全身性疾病同时引起心肾功能障碍。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统计显示,住院心衰患者中约25%-40%合并肾功能不全,这些患者住院时间更长,病死率更高。

反过来,约有40%慢性肾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血管并发症,而非肾衰竭本身。

问题在于,现有医疗体系中,心脏科医生往往只关注心脏问题,肾脏科医生则专注于肾脏治疗,缺乏整体观念和协作机制,导致许多患者被动在各科室间辗转。

从中医整体观到精准医疗

中医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出"心肾相交"理论,认为心肾功能协调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础。心为阳脏,主火;肾为阴脏,主水。

二者相互制约,相互资生。

心肾相交失调主要表现为两种证型:心肾不交和心肾阴阳失调。

前者多见于心阴虚、肾阴虚患者,后者则常见于心阳虚或肾阳虚患者。

现代医学研究也逐渐认识到这种整体观的价值。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采用整合心肾治疗模式的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其一年再住院率比常规治疗降低了28%,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了32%。

对于心肾同治,临床上常用的中药有:

· 滋阴类: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 温阳类:金匮肾气丸、右归丸

· 活血化瘀类:丹参、三七、赤芍

· 利水消肿类:茯苓、泽泻、猪苓

这些中药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心肾保护作用,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西药。

预防和日常调理

对于心肾功能都有问题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

饮食方面:控制盐分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限制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增加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深色蔬果、坚果等。

运动方面:选择适合自身状况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八段锦等,避免剧烈运动。

研究表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心肾功能均有改善作用。

心理方面: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中医认为"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喜伤心",情志因素对五脏功能影响深远。

定期检查:建议心脏病患者定期检查肾功能,肾病患者也应监测心脏状况,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从中医角度看,心肾同调的食疗方包括:山药枸杞粥、黑豆核桃粥、莲子百合汤等,具有滋阴养心、温补肾阳的功效。

中西医结合才是解决复杂健康问题的最佳途径。

正如那位看透病机的老中医所言:"不能只治疗心脏,要考虑肾",这种整体观念在分科越来越细的现代医学体系中显得尤为珍贵。

对于反复发作的心脏病患者,特别是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不妨跳出单一器官的思维模式,从心肾关系的角度重新审视疾病,或许能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健康,从来就不是某个器官的单打独斗,而是全身系统的和谐协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