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把游坦之写成《天龙八部》第三主角,金庸却为何硬扶虚竹上位

杨阜聊小说 2024-10-03 21:30:50

在金庸一枝笔写社评,一枝笔写武侠之后,他的《明报》可谓洛阳纸贵,如日中天。而此时的金庸也迎来的自己武侠创作的巅峰时期,因为《天龙八部》正在连载。可是金庸却在此时要出国且行期较长。

那时候的通讯设备不像如今这么方便,而且金庸的外国行程较紧,根本无时间进行《天龙八部》的连载,必须得找一个信得过的朋友来接续《天龙八部》。而在金庸心中至少有三个人最合适。

其一是老哥梁羽生。金庸和梁羽生曾经是《大公报》的同事,而且梁羽生还算是金庸武侠创作的领路人。对于梁羽生,金庸是很佩服的,但此时梁羽生的武侠连载也是无法分身,而且梁羽生的创作更多的是慢工出细活,所以梁羽生不太适合。

其二是小弟温瑞安。温瑞安是马来西亚华人,曾求学于台湾省,后因诗获罪,辗转到香港,为了生计,温瑞安一边自写武侠小说,一边又给亚视当编剧,忙的不亦乐乎。虽然温瑞安文笔奇崛,创作力惊人,速度也快,但从武侠的创作理念和风格上来看,他与金庸还是有本质上的不同,所以温瑞安也被排除。

其三是好友倪匡。金庸和倪匡是多年好友,倪匡有三绝,那就是创意多,写文快,质量高,所以金庸直接找到倪匡,让他来帮忙续写《天龙八部》,但却提出一个要求,就是现在已经出场的所有人物,一个都不准死,倪匡很高兴,所以就满口答应下来了。

倪匡可是金庸的头号书迷,从金庸的《书剑恩仇录》开始,倪匡就一直追看金庸小说,所以他对于金庸的风格了如指掌,而且金庸在《明报》上连载的武侠作品,倪匡是一个字都没有落下,所以他几乎没怎么构思,就直接开始续写《天龙八部》了。

但倪匡并不是遵循金庸的情节来推进故事的,而是他发现了两个非常喜欢的人物,一是游坦之,一是慕容复。这两个人物,一个与乔峰仇深似海,一个又是江南慕容家的公子,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于是倪匡索性把笔墨全都放在了游坦之和慕容复身上。之后再安排一个反派人物,就是星宿老怪丁春秋,于是《天龙八部》番外故事就从倪匡的笔下开始了。

游坦之是倪匡重点打造的主角,为了让他的故事更出彩,倪匡直接给他取了个化名叫王天星,并且让游坦之得到了许多奇遇,像给阿紫试毒却意外习得冰蚕神功,之后又得到了少林至宝《易筋经》,在多次与星宿老怪的对抗中,还能巧妙的救下阿紫,并且得到了阿紫对他的垂青。

本来按倪匡的想法,游坦之应该会和阿紫成为一对儿,之后或许能让他与乔峰相逢一笑泯恩仇。但倪匡又实在不太喜欢阿紫这个人物,所以就恶搞了一下,把阿紫的眼睛给写瞎了。但凭借倪匡的笔法,让游坦之成为天龙第三主角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没想到金庸回来之后非常生气,直接在后面来了个大反转。

金庸回来一看,我的天,倪匡你在搞什么?把我的阿紫给搞瞎了,还扶上了游坦之这么一个货成为第三主角,这不是扯吗?这就看出金庸和倪匡对于作品的视角有不同了。倪匡是个打工的,看的只是局部,而金庸则是老板,看的是作品整体。

在《天龙八部》中,金庸是想塑造八个重要人物来体佛法中八部天龙各自的宿命,而游坦之肯定不是被重要打造的对象,因为在《天龙八部》中,金庸虽然想写佛教的事,但也要兼顾佛家、道家、儒家三派。

在金庸笔下,儒家的代表是乔峰,最后杀身成仁,完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由儒入佛的转变。道家的代表是虚竹,但却是由佛入道的一个全过程。而道家的代表是段誉,从佛国走出来的皇子,却心怀一颗道心,最后走上了一条由道入儒的道路。所以这才是金庸本来想表达的想法,这一点只有金庸最清楚,而倪匡根本无法理解。

倪匡只从小说精彩的本身出发,没有想到这么深,这么全面,所以金庸才要在后面不断黑化游坦之,甚至不惜让游坦之断了双腿后,从第三主角上退出。

金庸后来着力写虚竹爆棚般的好运气,就是在尽力的扶植他为第三主角,不过金庸的努力没有白费,因为虚竹这个小和尚的出现,让《天龙八部》的故事更有返璞归真的意味,着实是难能可贵。

虽然有人说虚竹的形象没游坦之那么真实和立体,也有人说虚竹真的不具备第三主角的魅力,但这些都不重要,因为金庸就是金庸,他认定的事,别人根本无法改变,连耶稣也不好使。

金古武侠聊聊武侠的那些事儿

1 阅读:46

杨阜聊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