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老太监回忆:皇帝大婚当晚,皇后必须先吃一物,你可能也吃过

郭俊杰说历史 2025-02-24 17:14:33

古代皇室秘闻常为后人瞩目,尤其是皇帝大婚之夜的故事,虽被秘藏,却引人兴奋。然而史实显示,帝王生活或许与今人无太大差异。

据清宫内老太监回忆录,皇帝大婚当晚,帝后需共食之物,众人或亦尝过。

我们读者中定有《甄嬛传》十级学者,应记得此情节:甄嬛初侍寝后,太监总管苏培盛送饺子,她咬一口便说:“生的。”

观众能领悟皇帝意图,即通过场景暗示期望与甄嬛多育子女,实现家族繁荣。

历代皇帝大婚时需与皇后共享饺子或面食为传统。甄嬛非正宫,雍正此举属超规格恩宠,彰显了他对甄嬛的特别喜爱。

自清朝覆灭至今,已历经一百多年时光。

尽管我国已废君主制,旧时皇室秘事得以流传,非因前朝史官或皇帝亲笔,而是得益于终身侍奉皇帝左右的太监们。

我们来探讨皇帝大婚的细节,这些细节由清宫老太监讲述,确保信息准确且详尽。

【皇帝大婚流程宛若“战争”,规矩繁琐多如牛毛】

皇帝虽拥有众多嫔妃,但真正的妻子唯皇后一人,因此从真正意义上讲,皇帝仅需与皇后完婚一次。

皇家大婚遵循“六仪”制度,流程繁琐,重要环节包括祭告天地、临轩命使、纳采礼、告庙仪及册后五步。

“祭告天地”即古人决定大事前告知天地,通过祭祀先祖神明祈求顺利平安。此举意在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并寻求神明庇护。

据古籍记载,帝选后确定,即遣重臣至宗庙、天坛、地坛等行盛大祭礼,以告天地,祈愿帝后和谐,国家太平。

祭祀完毕后,皇帝行“临轩命使”之礼,于群臣中择大婚使臣,担纲婚礼要职,协助迎娶皇后,确保婚礼流程顺畅无阻。

挑选的使臣将深入参与纳采礼,先至皇后府邸,向其长辈正式提亲,并呈递彩礼。

写至此,定有读者好奇,皇帝所赐婚聘之礼,究竟丰厚几何?

首先,皇帝的彩礼源自国库,因此极为丰盛。

据《后汉书》记载,汉惠帝刘盈娶张氏为后,彩礼含黄金二万斤及雁、璧等物。至晚清,溥仪大婚彩礼为黄金百两、白银万两,及马、羊、绸缎布匹,今估值超500万人民币。

使臣呈上厚礼后,皇后及其家族需聆听诏书并答复谢恩,此环节即告完成。

挑选皇后候选人时,已预先测算各女眷的生辰八字。

高庙仪阶段,需依皇帝与未来皇后合盘选黄道吉日,定大婚时间、地点等细节,并祭拜宗庙祠堂,以求列祖列宗庇佑,盼皇家子孙繁盛。

册封皇后最关键的是在娘家举行仪式,女官送吉服首饰,皇后装扮后出院,听宣皇帝册文,并受赐典册。

流程结束后,门外久候的使臣及文武百官随即跟随皇后车马,一同前往皇宫。

清朝皇后作为正妻,由大清门入宫,经天安门、午门至后宫;而其他妃嫔则只能从神武门进入皇宫,途径不同于皇后。

【洞房花烛夜讲究多,末代皇帝竟逃婚】

皇帝与皇后完成前朝婚礼后,步入洞房。

洞房早早备妥一切,以“求子”为主调:花生、桂圆、红枣、莲子等象征“早生贵子”之物齐备,婚房遍涂红漆,宫殿内洋溢着喜庆氛围。

婚床极尽考究,床头由御匠雕龙凤纹,床上铺红绸缎,绣龙凤、蝙蝠等吉图;床前帐子与被子工艺繁复,饰以孩童丝绣,称“百子帐”、“百子被”。

清代皇帝婚床设计独特,呈八角形,寓意“八方来子”,彰显其与众不同。

皇帝新婚之夜非浪漫场景,皇后需食一物。清朝皇帝揭皇后红盖头后,女官奉上面食,汉语称“饺子”,满语为“子孙饽饽”。

这种面食与我们熟知的饺子不同,它主要以面粉为原料,内馅则采用栗子、花生及红枣,呈现出独特的风味与组合。

皇后在帝与宫女见证下品尝一口,宫女随即询问:“生产否?”皇后应答:“生。”

一问一答间,表面论及子孙饽饽生熟,实则暗含祈愿,期望皇帝皇后早生贵子,以此巩固皇室基业。

吃完饺子,皇帝与皇后共饮交杯酒,此习俗源自汉族婚礼合卺礼,康熙朝始行于清,顺治时未有,康熙年间满汉文化交融,婚俗渐受影响。

此地卺本指一种瓠瓜,味苦且不可食,俗称“苦葫芦”。

古代皇帝婚礼前夕,宫人会剖瓠为二,并于瓠瓜细端系以红绳。

皇帝与皇后于洞房前各执一瓜瓢,各舀一勺酒,同步饮尽。

这象征夫妻能同甘共苦,红绳子代表两人本是独立个体,婚姻则将他们紧密相连。

各代皇帝信仰教义各异,导致细节上存在差异。

清朝皇帝信奉萨满教,成婚当日,帝后需至洞房西宫祭拜,此仪式由萨满神婆主持。

1922年12月1日,北京紫禁城举办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皇帝与皇后的婚礼。

16岁末代帝溥仪迎娶同龄皇后婉容与妃子文绣入宫。

此时距清政府推翻已11年,中国步入“共和”时代,但这场帝后婚礼排场依旧盛大,不输历代皇室婚礼。

溥仪历经整日繁复婚礼后,于众人羡慕注视下步入洞房。

但随后之事令皇后婉容难以接受,溥仪入婚房枯坐两小时即离去,留婉容孤守婚房,新婚之夜唯有泪水相伴。

婉容心生醋意,误以为溥仪舍弃她去找文绣或其他妃子,然而真相是溥仪离开婚房后,直接返回养心殿休息了。

据《我的前半生》自传隐晦描述及多年后解密,溥仪三岁入宫被慈禧指定为帝,于紫禁城由佣人伺候生活起居,他亦有自己的难言之隐。

太监护卫恐年幼溥仪不羁,四处走动,遂安排多位年长宫女专职看护,以确保其安全。

宫女们长期受宫内繁文缛节束缚,身心日渐扭曲。

深夜时分,宫女们会至皇帝寝宫。溥仪对周遭发生之事深感困惑,却无力改变,只能顺从。

长期摧残与损耗致他身体日渐衰弱,加之清政府濒临崩溃,给予他巨大心理压力,导致溥仪对男女之事无兴趣,丧失了传宗接代的能力。

做皇帝并非最大喜事,生于昌明富裕、和平安定的时代同样关键。时代昌盛与个人福祉并重,两者皆不可忽视。

现代婚礼习俗与古代最大不同在于,婚姻不再是国家政治联姻,而是基于新人间的尊重、理解等深厚情感,形成的共同生活相处模式。

我们仍可洞察旧时帝王婚俗的沿袭与演变,繁琐过程经时代变迁与科技进步已简化或创新,但对美好幸福的祈愿,千百年来始终如一。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