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时速6500公里,北京到纽约只需要两小时,而且票价只要20美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十年前马斯克描绘的“超级高铁”蓝图。
这个能彻底颠覆我们出行方式的疯狂设想被称为“第五种交通方式”,比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更快、更安全、更便宜。
可惜几年前致力于实现马斯克梦想的初创公司高调宣布倒闭,给“超级高铁梦”泼了一盆冷水,难道这项技术注定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永远无法实现吗?
超级高铁横空出世
2013年特斯拉和SpaceX的老板埃隆·马斯克,除了忙着造电动汽车和火箭,还憋了个大招,那就是超级高铁Hyperloop Alpha。
他洋洋洒洒写了58页白皮书,直接公开,这份“超级高铁说明书”核心思想就两个词,一个是快,还有一个就是便宜。
要实现这一点,他找到的秘密武器就是近乎真空的管道,它内部的空气压力极低,就像外太空一样。
在这个管道里,悬浮着胶囊一样的“太空舱”,载着乘客或者货物来回穿梭,人坐在胶囊里,外面几乎没有空气阻力。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就是先建一个巨大的真空管道,尽量减少里面的空气。
然后在管道里装上磁悬浮系统,让胶囊悬浮起来,避免与管道壁摩擦,进一步减少阻力。最后用线性电机推动胶囊前进,就像磁悬浮列车一样,只不过速度更快,更高效。
根据设想,跟传统的交通工具比,超级高铁简直是降维打击,不仅速度快到飞起,理论上能达到每小时1200多公里,北京到上海,也就一个小时的事儿。
而且安全性高,因为在真空管道里运行,不用担心天气影响,也没有碰撞风险。而且成本还低,可以把票价压缩到20美元左右,因为能耗少,维护也相对简单。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美好愿景,实际操作起来,难度相当大,建一个几百甚至上千公里的真空管道,这工程量想想就头皮发麻。更别说还要研发先进的磁悬浮和推进系统,保证胶囊在高速运行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不过马斯克的光环效应不是一般的高,白皮书一发布,立刻引来了全球关注,2014年初,一个名叫谢尔文·皮舍瓦尔的家伙,就迫不及待地创立了Hyperloop One。
这家公司专门研究超级高铁,虽然马斯克本人没投一分钱,也没直接参与,但Hyperloop One几乎成了马斯克超级高铁梦想的“代言人”。
有了马斯克这块金字招牌,Hyperloop One在早期发展那两年,融资不要太容易,几千万美元,哗哗地就到账了。
高开低走的“过山车”式命运
借着马斯克的东风,公司成立没多久就融到了几千万美元,甚至还登上了《福布斯》杂志封面,风头一时无两。
2017年更是宣布他们已经在真空条件下完成了超级高铁的初步测试,虽然只是短短几秒的滑行,时速也只有300多公里,但足以让公司上下兴奋不已。
乘着这股“胜利”的喜悦,他们开始放卫星,高调宣布2020年前超级高铁会在全球范围内投入使用,这波豪言壮语,还真吸引了不少投资。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维珍集团的加入,维珍集团的投资金额虽然没有公开,但影响力不容小觑。好景不长,接下来的几年,Hyperloop One并没有拿出什么实质性的成果,反倒是丑闻不断。
先是前SpaceX的CTO被指控性骚扰,后是创始人谢尔文也因不当行为被踢出局,公司内部一团乱麻,高管们忙着内斗,哪还有心思搞研发?
更要命的是,吹出去的牛,却迟迟无法兑现,到了2020年,说好的全球范围使用完全看不着影,只有一次象征性的人类乘客测试,最高时速才160公里。
这距离当初承诺的1200多公里差了十万八千里,更别说马斯克梦想里的6500多公里了,这无疑是当众狠狠打了投资人的脸,也戳破了Hyperloop One的泡沫。
自此之后他们便开始走下坡路,疫情期间高管和创始人纷纷离职,公司内部人心涣散,随后维珍集团宣布停止支持,彻底放弃了这个项目。
Hyperloop One的倒闭,给所有对超级高铁抱有幻想的人都提了个醒: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资本的热情可以迅速点燃,也可以迅速冷却,最终决定项目命运的,还是技术本身。
中国的加速奔跑
在西方世界对超级高铁的热情逐渐冷却之时,中国却在这条赛道上悄然加速,与马斯克“画大饼”式的宣传不同,中国更注重脚踏实地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
中国在超级高铁领域主要有两个方向的探索,一是“高速飞车”项目,二是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研团队在解决超级高铁通信难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东南大学的宋铁成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巧妙的解决方案。
在隧道内壁铺设特制电缆,让电磁信号“泄漏”出来,从而保证列车在高速运行时也能稳定连接5G网络。
这项技术意味着,未来乘客在超级高铁上也能享受高速上网的乐趣,刷剧、玩游戏、开视频会议都不成问题。
中国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政策支持,能够为超级高铁项目提供充足的保障,而且幅员辽阔,对高速交通的需求巨大,这为超级高铁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和马斯克的“半途而废”相比,中国对超级高铁的探索显得更加坚定和持久,马斯克由于技术和资金的困难,在2023年底放弃了超级高铁项目。
而中国却成为目前唯一一个积极推进该技术的国家,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雄心壮志,也彰显了中国在未来交通领域引领全球的决心。
结语
超级高铁的提出,很有可能对未来的交通格局产生颠覆性的影响,重新定义距离和时间,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甚至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但是超级高铁的未来到底会如何,能不能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现实?这仍然是一个充满悬念的问题,需要时间和实践来给出答案。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