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北郊的王家湾地区,有一座建于1932年的航空烈士公墓。公墓中,长眠着大批自“一二八”淞沪抗战以来,牺牲在抗战中的中外飞行员。
在反抗日本侵略的腥风血雨中,面对凶狠疯狂的日本空军,中国战鹰进行了怎样的顽强斗争?粉身碎骨、血洒长空的背后,又有哪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呢?
一部电视剧《远去的飞鹰》,让东北籍飞行员高志航名声大噪。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作为中国现代空军重要发祥地之一的东北,涌现出了不止一位诸如高志航这样的空战王牌。号称“空中赵子龙”的刘粹刚就是其中一员。
刘粹刚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汉子。1937年8月6日至10月12月期间,他驾机单枪匹马斗日寇,击落了多达9架日本飞机,还与队员袁葆康共同击落了2架敌机,创造了抗日空军的最高记录。
10月12日的那场空中决战尤其精彩。这天的南京上空,日寇以7架飞机的绝对优势,将刘粹刚座机团团围住,试图彻底消灭这一心头之患。
面对强敌,刘粹刚沉着应对。他在空中做了几次规避动作之后,突然掉头俯冲,以滚动的“8”字形轨迹从一敌机的腹下转出,随后拉起操纵杆,迅速咬住了一架敌机。占据有利攻击位置后,刘粹刚朝敌机尾部猛烈开火,日机要害部位被击中,屁股拉着黑烟一头栽向地面粉身碎骨。此时的南京老百姓不顾危险冲出防空洞,争相在楼上观看这一历史性时刻。
刘粹刚的英勇作战让不可一世的“帝国空军”大为震惊,一名日军飞行员甚至在日记中敬畏的称他为“空中赵子龙”!
10月25日,刘粹刚率3架飞机从南京溧水转场太原,配合八路军进攻娘子关。当晚9点,刘粹刚机队飞至高平县上空。天空漆黑一片,僚机最终因燃油不足需要迫降,却忘带照明弹了。为救僚机,刘粹刚将自己唯一的照明弹打出,帮助僚机安全迫降,可自己的飞机只能摸黑盘旋,直到油尽迫降。
但怎奈周遭漆黑一片,刘粹刚座机缺乏有效引导,最终迫降失败,刘粹刚壮烈牺牲,时年24岁。11月16日,他的遗体安葬在航空烈士公墓。
外籍飞行员牺牲第一人——肖特美国人肖特曾是一名陆军航空兵飞行员。1931年6月,技术高超的他受应国民政府邀请,担任新成立的笕桥航校飞行教官。九一八之后,目睹东三省备受日军铁蹄践踏惨状的肖特立志抗日援华,随即辞去教官一职,正式加入一线作战。
1932年2月21日,肖特奉命执行从上海至南京的空中转场任务。肖特刚飞离上海,就迎头撞上3架日机。面对一对三的不利局面,肖特凭借高超的飞行技术,与敌机周旋了近半小时,最终,肖特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自己安然无恙,平安降落在南京。
第二天,日军指挥官小谷带领三架飞机赴苏州一带侦查轰炸,正好与驾机从南京返回的肖特相遇。冤家路窄,狭路相逢,双方都跃跃欲试准备决一死战。
肖特发现日机后,不顾力量对比的劣势,一头扎进了日机包围圈。在短暂而惊心动魄的激战中,肖特先后发动三次攻击,小谷座机被三发炮弹击中,炮手、导航员负伤,最终飞机在逃往上海机场的途中坠毁,小谷也因伤重不治于第二天毙命。
小谷座机被击毁之后,日军机群仓皇飞离战区,肖特继续驾机紧追不舍。不幸的是,肖特座机最终弹药用尽,更因寡不敌众,被日机炮弹击中,坠落在苏州以东壮烈牺牲,时年27岁。肖特是对日作战中首位牺牲的援华飞行员,后其遗体被移入航空烈士公墓。
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飞行员阎海文座机被敌军地面炮火击中,阎海文弃机跳伞,但却因风向不对,不幸落到了日军阵地上。日军不断对其威逼利诱,可阎海文用仅有的手枪,多次击退敌人。最终,突围无望的阎海文高呼“中国无被俘飞行员”,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年仅21岁。
日军指挥官被阎海文的壮烈就义钦佩不已,命令厚葬其遗体,并在墓碑上铭刻了“支那空军勇士”几个大字。不久以后,阎海文遗体也被迁至航空烈士公墓。
1937年8月19日,轰炸机飞行员沈崇海和投弹手陈锡钝在飞临南汇上空时,飞机发生故障,整个飞机黑烟滚滚。杀敌心切的沈、陈二人不愿就此放弃飞机跳伞逃命,操纵着摇摇欲坠的飞机从2000米高空对准海面的一艘敌舰全速俯冲下去,“轰”的一声巨响,飞机与军舰同归于尽沉入大海。两位烈士尸骨无存,但他们的壮举却永垂青史……
八年抗战中,中国空军共出动飞机近2万余架次,击落各型敌机近600架,击伤110架,炸毁地面敌机近630架,击伤、击沉敌方舰船8000余艘,击毁击伤敌各类装甲车辆8400多辆,战果辉煌。
但是,中国空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期间损失飞机近2500架,6000多人牺牲,近8000人负伤。不光如此,苏联、美国也有2000多名航天斗士为中国的抗战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在很长时间里,中国的空军将士都在用非常落后的飞机与精锐的日本空军抗衡,以生命来捍卫祖国领空和部队作战。
可以说,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空军将士阵亡的比例是相当高的,损失极为惨重。这些年轻鲜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捍卫领空、抵御外辱的历史长河中,也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