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曹操远征乌桓大胜,十一月,曹军返途至易水之畔,代、上谷二郡乌桓为之震恐,都跑来祝贺曹操凯旋,并表示愿意归降。曹操非常开心,不由多喝了几杯,第二天宿醉方醒,忽然噩耗传来,顿时大哭不止,真是乐极生悲。
原来,郭嘉一路打针吃药,好不容易调养好些,到得易水,竟又忽然病势加重,难以遏制,最终英年早逝,时年三十八岁。
曹操大悲。自从郭嘉病重这些天,他失魂落魄,屡失常态,每日就像强迫症般不断命人去探望郭嘉病情,消息也不算太坏,总觉得郭嘉还年轻,虽然重病必能挨过去,没曾想……
人生虽然总需放开一些东西,但放开的时候至少要好好道别吧,唱一曲慷慨的歌给他,扬一场远远的风送他,可上天竟连这样的机会都不给曹操。消息传来,一切都晚了。
次日,曹操亲领众人至易水之畔为郭嘉设祭,风萧萧兮易水寒,易水易水,离别之水,五百年前荆轲,五百年后郭嘉,燕赵烈士,中原奇才,竟然都逃不出这个怪圈么,命也夫!
命也夫!!
命也夫!!!
也难怪曹操伤心欲绝,他今年已53岁了,虽说老骥伏枥,但毕竟年暮,而天下未定,统一大业不知何日功成,也该考虑身后之事了!曹操身边可托付后事的国士是不少,可大家年纪也都不小了,荀彧45,荀攸51,贾诩61,程昱67,钟繇57,只有郭嘉才三十八岁,如果没有早死,完全可以活到后曹叡时代。到那时,与曹操年纪相仿的一代人基本上都已去世,他很有可能会是天下之间唯一一个经历过第一代争霸岁月洗礼的顶级谋士,甚至有可能会在其手中实现一个统一的鼎盛王朝,可惜,可惜啊……
想到这里,曹操更加悲伤,忍不住对着身边荀攸等人,将心中块垒一泻而出:
“诸君年齿,皆孤等辈,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肠崩裂矣!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回到军营,曹操仍不能自已,想起这些年来,他与郭嘉并骑行军,同席议事,往事历历在目,让他片刻也不能安枕,于是秉烛夜起,奋笔疾书,给皇帝上了一封奏章:
“故军祭酒郭嘉,立身著行,称茂乡邦,与臣参事,尽节为国。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执中处理,算无遗策。自从征伐,十有一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上为陛下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昔霍去病早死,孝武为之咨嗟;祭遵不究功业,世祖望柩悲恸。仁恩降下,念发五内。今嘉陨命,诚足怜伤。宜追增嘉封,并前千户。”
落笔后,曹操回到床上,可直到半夜,还是睡不着,便又再次披衣而起,给留守许都的荀彧又写了封信:
“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猝然失之,悲痛伤心。今上表增其子封邑至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更痛惜。奈何奈何,奈何奈何!!”
十一年战友,十一年共事,十一年,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曹操倒回床上,嘴里翻来覆去的喃喃着:“天下人相知者甚少,奉孝为何弃我而去!为何为何……”
到得黎明,曹操终于还是睡不着,眼里总是摇晃着郭嘉那清癯萧索的背影,只得再起床,搜出写给荀彧的信,续写道:
“追惜奉孝,久久在心不能释怀。其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然体弱多病,常闻南方有疫,便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其共论计,又言当随孤速定荆州。此为不但见之忠厚,且欲立功而弃命也。奉孝对吾心如此,何得使人忘之!”
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心里,我的梦里,我的史书里……
难忘奉孝,难舍奉孝,剩下的征战岁月,这可叫人怎么办!
历史中无比巧合的是,就在郭嘉逝世的这一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
诸葛亮这年才二十七岁,比郭嘉还小十一岁;而且忠心无二,才华横溢!!
而孙权的得力手下周瑜,这年也不过三十三岁。另一个得力手下鲁肃,也就三十六岁而已。而孙权自己,才不过二十六岁!
这些年轻的可怕对手,这些别样的青年才俊,郭嘉都无缘与他们一决高下了,真是可惜。
而在曹氏集团内部,老谋臣如荀彧荀攸、因献帝之事与曹操关系已现裂痕;程昱又性情刚烈,始终融入不了团队;贾诩则世故圆滑,谋事不能尽言,常常闪烁其词。而且他们都已年老体衰,魄力减退,智囊功能都打了折扣。后起之秀如司马懿、陈群、辛毗等人,或品行不正,或能力不足,或忠诚不够,都无法与诸葛亮媲美。特别是这年刚加入曹操团队的司马懿,年纪虽然跟诸葛亮周瑜差不多,只有29岁,但心机深沉难以捉摸,曹操也不敢放手重用。可以说值此世代轮替之时,曹操的顶级人才库已开始青黄不接,所以他才会在赤壁之战后,连发三道求贤令,其人才危机意识与忧患态度,已经昭然若揭。
其实在建安十三年,曹操除郭嘉外还失去了两个最重要的人,这第一个,就是他的私人医生华佗。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县人,与曹操是老乡,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曹操从中年时起,就落下了头风的毛病,发病时头痛欲裂,为缓解病痛,曹操不仅常戴头巾,睡觉常用青石枕(注1),且每日都要准备一盆凉水浸头。现代医学认为这是一种神经衰弱症,它会令患者痛苦不堪,并伴有“胃肠胀气、尿频、干渴、幻嗅、幻肢、幻视、暴食症、眼睛短暂失明”等奇怪症状。多年来,曹操不堪其扰,直到他从柳城回来后,有人给他推荐了神医华佗(注2),华佗一针下去,曹操顿时脑清目明,头也不疼了,腰也不酸了,一口气能上五楼……不由大喜,立刻赏赐了华佗大笔金银,让他跟在自己身边担任保健医生。
但华佗并不想当领导的私人专属医生,因为他本是一个的士族子弟,不仅兼通数经,而且曾举孝廉,行医并非其本意(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如果有机会,他还是想当官的,可曹操每天都要他针灸,自然不肯放他走。这下华佗也火了,汉末的士人,骨子里都相当高傲,追求的是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怎愿做当权者豢养的私物?于是华佗假称妻子有病,告假跑了,且迟迟不归,曹操几次写信催他,华佗仍没有回来的意思。曹操大怒,乃派人去仔细核实,交代说如果华佗的妻子真的有病,便不予追究,并赏赐小豆四十斛,宽延其假期;如果有假,就把他抓起来。结果华佗就被抓了。曹操平生最讨厌别人骗他,一怒之下就要将华佗处死。荀彧求情说:“华佗医术确实高明,关系人命,宜含宥之。”曹操却不以为然:“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结果还是杀了华佗。
华佗这一死,曹操倒是解了心头之恨,但他却悲哀的发现,他这头风病还真再没人能帮他缓解了,且随着曹操年龄增长,一年重过一年,而渐渐耗光了曹操的耐心、才思与精力。建安十三年前后的曹操简直就像两个人,原因大概就在于此吧!
曹操自己的病倒也罢了,华佗之死,还间接导致曹操失去了他心目中最属意的接班人。
这就是曹操在建安十三年失去的第三个最重要的人,幼子曹冲。
自古以来雄才大略的帝王都有一个特点,博爱多情且基因强大,曹操也是如此,他一生总共生了足足25个儿子,除了十几个早殇的,剩下的质素都非常高,其中佼佼者有六人:曹丕博闻强识、才艺兼备,曹植才高八斗、千古文豪,曹彰刚毅威猛、为一代名将;曹衮文雅焕炳、学富五车;曹衮研精坟典,文雅焕炳。六人每人都那么出色,还都“咸萃一门”,真是“古今绝出”(注3),搞得曹操选接班人选的很纠结。
其实一开始,曹操是不纠结的,因为他有个很孝顺也很能干的嫡长子,曹昂。但很可惜,征张绣一役,曹昂为救父而死,曹操悲痛欲绝,便开始属意于自己的幼子曹冲。原来这曹冲是个天才儿童,从小聪明仁爱,五六岁时见识就超过了很多曹魏大臣,其称象美名更是流传天下(注4),曹操真是太喜欢他了。古人一般到弱冠之年才有表字,曹操却不走寻常路,竟给几岁大的曹冲就取了表字“仓舒”;据《史记·武帝本纪》记载,颛孙帝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号为“八恺”,其长子的名字就叫“仓舒”,足见曹操对曹冲寄予厚望。
曹冲生于建安元年,也即是曹昂死的前一年。死一孝子,生一奇才,曹操觉得上天对他还不算太坏。
可惜,这位内定接班人竟没来得及长大。赤壁之战前夕,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五月,曹冲病亡,白发人送黑发人,曹操悲痛万分(注5),连连哭叹:“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曹丕跑去安慰曹操,曹操却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曹昂与曹冲之死,让曹操对他们的替代者曹丕实在喜欢不起来。活人总是争不过死人的,在君位来说,曹丕是幸运的,但在父亲之情来说,曹丕又是不幸的。
建安十六年,曹操乃以嫡长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算是基本定了接班人(注6),但曹操对文采飞扬、知识广博乃至被当世赞为“天人”(注7)的曹植还是更为喜欢,常言其“儿中最可定大事”;特别就文学情趣来说,曹操与曹植都是格局宏大的豪放派,曹丕却是细腻哀丽的婉约派,这也让曹操对曹丕不甚满意,而常在立储问题上于曹丕曹植二人之间举棋不定,搞得曹丕相当焦虑。特别是但建安十九年曹操征孙权时,竟然以曹植留守邺城(本来这个重任都是交给曹丕的),这实际是对曹植作进一步考察,来最终确定自己的接班人。
不过,曹植似乎没有把握住这次机会,后来还在宫斗中屡屡输给曹丕。到了建安二十二年,曹操仍在犹豫,并为此特意又跑去咨询了贾诩,贾诩装聋作哑,曹操问:“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贾诩道:“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曹操大笑,终于立曹丕为魏太子,将这件事彻底定了下来。
嫡长子制是古代权力稳定过度的根本,袁绍、刘表之前车亦足以为鉴。况且,曹丕的儿子曹叡沈毅明敏、文采卓然,是曹三代中最出色的一个,曹操甚爱之,还曾当众对他说:“我基於尔三世矣。”
曹丕即位后,感恩贾诩,拜其为太尉,非常倚重。
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曹丕,称帝后常常感叹:“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可惜,曹丕自己也是个短命鬼,33岁继位,39岁就死了。说起来曹操的子嗣虽多,质素也都很高,但寿命实在让人摇头,25个儿子之中,没活到成年的有12个,其他13个也活的普遍不长,曹植活了40岁,曹丕活了39岁,曹彰和曹衮也只活了三十多岁。更可惜的是,曹丕的子嗣活的也都不长,曹丕九个儿子不算少,但曹叡也只活了三十几岁,曹霖则最多四十,曹礼、曹邕也就活了21岁,其他全部早夭。跟刘备刘禅、孙权和司马懿家真是没得比啊!
注1:在追缴回的从曹操高陵墓葬盗出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该石枕为青石质,背面平整,枕正面中间为一很深的凹槽,刚好能放下人的脖颈。这应该是就是曹操曾经用过的理疗头颈的石枕。
注2:关于华佗神奇外科手术的传说,未必就不是真实的。在华佗之前近四百年的西汉初期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著作、帛书《五十二病方》,其中就记载了不少外科手术。比如:将狗的膀胱套在空⼼的⽵筒上,插⼊病⼈的肛门中,吹胀后将病⼈直肠中的患部引出,然后⽤⼑割去溃疡或瘤子,敷上消炎⽌痛的黄芩。如果直肠在外不能复位,就用膏油涂在直肠上,使其润滑,令其收缩,再倒悬其人,用冷水溅患者心腹部,刺激腹腔,令其收缩,这样,直肠就自动回到腹腔里去了。
注3:明人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一:“通计魏武诸子二十五人,殇者十余,知名者六:丕、彰、植、彪、冲、衮。彰之力,植之才,冲之智,皆古今绝出,咸萃一门,自书契来未有也。”
注4:此事虽记载于《三国志》曹冲本传,但它本来是古印度《杂宝藏经》的《弃老国因缘》中的一个故事,大概不是一件真事,只能说明当时佛教在中原已有相当的普及。陈寅恪先生亦认为以舟称象乃天竺故事,后随佛经流传中国,遂附会为仓舒之事。参阅陈寅恪:《三国志曹操华佗传与佛教故事》,《清华学报》六卷一期,1930年。
注5:曹操还给曹冲找了一门冥婚,让他与曹丕妻子甄氏家族里的一个早亡的女孩合葬。就算多年以后,曹操对曹冲之死仍不能释怀,还将曹冲一母所出的兄弟曹据的儿子曹琮过继到了曹冲名下。
注6:汉代沿秦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分统郎官,号为三署,所统郎官为三署郎。东汉规定,郎官五十岁以上者属五官中郎将,余分属左右中郎将。故三署中,五官署地位最高。曹丕此任五官中郎将,并以此名义为丞相之副,故有接班人之意。另外此时曹操封曹植等三子为侯,却独独不封曹丕,也是要让他预备做太子的意思。
注7:《三国志·王粲传》注引《魏略》:“(曹植)与(邯郸)淳评说混元造化之端,品物区别之意,然后论羲皇以来贤圣、名臣、烈士优劣之差,次颂古今文章赋诔及当官政事宜所先后,又论用武行兵倚伏之势。乃命厨宰,酒炙交至,坐席默然,无与伉者。及暮,(邯郸)淳归,对其所知叹(曹)植之材,谓之’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