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作为美国启动新一轮对台军售的反制措施,我国宣布暂停和美国的军控与防扩散磋商,引发了白宫与美国军方的恐慌。
为了将中国逼回谈判桌上,美国不惜选择“核扩散”。
其智库不仅暗示将违背“核不扩散协议”,默许日韩拥有核武器,甚至威胁将直接下场,在日韩美军基地部署核武器,直接威慑我国。
中美如今的核力量对比如何?
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我国将采取何种策略?又是否拥有反制美国的能力?
中国的核威慑策略核武器自其诞生开始,就被视为打破力量均衡的大杀器。
在二战末期,美国正是凭借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彻底击碎了军国主义日本顽抗到底的勇气,为尽早结束二战、减少各同盟国军民的伤亡作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在二战结束后,各国便开启了核武器的研制进程,并最终形成了多国拥核的力量格局,实现了大体的“核威慑平衡”。
但在这种整体的“核威慑平衡”之下,却是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
因而在核力量上拥有绝对实力的美苏两国,往往会恃强凌弱,对其他国家实施“核讹诈”,而我国正是这种核讹诈的最大受害者。
从中苏交恶后,苏联在十余年间对我国持续施加的核威慑压力,到如今的美国开始尝试在我国周边部署中程导弹,乃至是直接部署核武器,无一不是利用核讹诈来迫使我国让步。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处处受制于人的情况,是因为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所拥有的核打击力量都远逊于美苏两国。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便是我国过去所奉行的“最低限度核威慑”战略。
所谓“最低限度核威慑”战略,便是通过维持一支数量有限,但能有效实施打击目标的核力量,来实现对他国的核威慑。
这种威慑成立的底层逻辑,是在核战争中掌握摧毁他国主要大城市,以让对手面临难以承受的代价,从而放弃核打击、实现核威慑。
基于这种思想,我国在过去大半个世纪里,所维持的核武器数量一直在300以下,不及美苏的零头,难以真正实现与美苏的核威慑平衡,因而常常遭遇核讹诈。
但我国长期奉行这种策略,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其一,我国受制于核武器技术的水平,过去所能制造核打击载具数量有限,这直接限制了我国提升核武库数量的能力。
尽管我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通过勒紧裤腰带先后搞出了原子弹、氢弹和作为发射载具的导弹。
但由于打击方式过于依赖陆基的战略导弹,而缺乏空基的战略轰炸机和海基的战略核潜艇,因而在扩核方面有心无力。
其二,捉襟见肘的经济实力,亦是阻碍我国扩核的重要原因。
核武器不仅制造需要花费重金,就连造好后的日常存储、保养,也是耗费甚重。
美苏每年都有大笔的军费用于保养这些核武器,而这笔开销显然是过去的中国难以承担的。
其三,过去的国际格局,也无需中国真正直面超级强国。
在美苏冷战时期,两国的相互制衡反而削弱了其对他国的核力量优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的劣势。
再加上美苏始终将各自视为最大对手,中国的战略优先级并不高,这也给了我国在美苏的夹缝中奉行“最低限度核威慑”战略的空间。
中美核力量对比客观而论,“最低限度核威慑”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是最符合我国国情的核威慑策略,但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演变,这一策略已经愈发不适合如今的中国。
这是因为,曾经有苏联作为第三方,且实质性承担美国最大压力的战略格局已经彻底不复存在,如今的中国已经失去了韬光养晦的空间,只能直面美国的威胁与竞争。
在冷战时期,中国能以最低限度的核力量便实现对美国的核威慑,主要是基于两点。
其一,是苏联的存在,让美国不敢轻易分散力量对其他国家实施核打击,从而导致自身核力量的削弱。
其二,则是彼时的中国对美国尚未形成威胁,美国完全没有“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动力来对华“掀桌子”,但如今的情形却大不一样。
眼下的中国已经成为超越苏联的、美国建国以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且在各项常规竞争中,美国已经愈发落入下风。
因此,如今的格局之下,美国依然拥有对华“掀桌子”的动机,这使得我国也失去了退让空间,调整核威慑策略,直面美国的“核讹诈”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那么中美如今的核力量对比,到底如何呢?
首先是陆基方面,这是体量最庞大的核打击力量,亦是中美核力量差距最小的一项,其主要依靠洲际导弹,分为固定的发射井和移动的发射车两种方式。
前者的优点在于可以保障核武器的当量和射程,最大限度强化其杀伤力。
但缺点也十分明显,那便是缺乏机动性,一旦暴露坐标便面临被对手提前摧毁的可能;
后者则弥补了前者的机动性缺失,通过车载机动可以随时转移,加大对手实施突袭行动的难度。
可作为交换代价,车载导弹的当量和射程被削弱,核武器的威力也大大下降。
目前,中美在陆基力量的各自依仗,分别是“民兵”和“东风”系列,皆是射程超过1.3万公里,携带百万当量核弹头的大杀器。
其次是空基方面,我国与美国差距较大。
我国现役的主力战机“轰-6”系列,无论是载弹量还是航程,都难以称之为合格的战略轰炸机,这使得我国在空中投送方面,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
最后则是海基方面,亦与美国存在一定差距。
尽管在主力潜射导弹上,我国的“巨浪-2”并不逊色于美国的“三叉戟”,但在战略核潜艇(SSBN)的先进程度,以及服役数量上,都与美国存在较大劣势。
而水下力量的差距,正是我国对美国战略核威慑的最大劣势所在,因为海基核打击力量,是“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中,最关键的一环。
中国的未来战略之所以将海基力量视为核打击体系的最重要一环,是因为“二次核反击”这一关键概念。
在假想的核战争中,联合国五常虽然在核力量上有所差距,但是在摧毁各自的主要城市和大半人口、资源上,都拥有溢出的力量。
因而对于各国而言,一旦想要发动核战争,最重要的能力不是能否摧毁对手,而是能否提前摧毁对手的核打击力量,从而使自己免遭核报复。
对此,美苏两国早已无数次演练了对其他国家的“核突袭”计划,以通过斩首行动来接触他国的核威胁。
于是,对于深受“核讹诈”之苦的中国,最重要的能力不再是首次核打击能力,而是真正能对美国实现威慑的“二次核反击能力”。
而“二次核反击能力”的关键,便在于海基核打击力量。
显然,陆基的发射井、车载式,以及空基的战略轰炸机,都存在较高的、被对手斩首突袭的风险,可与之相反的是,潜藏于海洋之中的战略核潜艇,却是极难定位并摧毁的存在。
基于此,海基核打击力量便成了“二次核反击能力”的关键,亦是真正实现核威慑的核心。
因此,对于我国未来的核威慑战略而言,最重要者无非两点。
其一,是尽快扩核,迅速提升我国的核武库数量,从体量上形成与美国的对等态势,这是反制美国“核讹诈”的根本;
其二,则是大力发展战略核潜艇和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尽可能提升我国的“二次核反击能力”,从而有效避免美国发动突袭行动的军事冒险,真正实现核威慑的平衡。
加快核武库建设、提高我国三位一体的核打击与核反击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
尽管形势十分严峻,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讲,美国愈发使用“核讹诈”来迫使中国让步,其实也反映出美国在常规领域的竞争中,已经逐渐丧失了对中国的信心。
这对美国而言,显然是个危险信号,如今的美国,已经越来越沦为曾经的苏联,在常规手段难以取胜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核力量来维持体面。
因此,我国在面对美国的“核讹诈”之时,除了尽快扩核、提升自身的核打击实力,最根本的,仍是在各项常规竞争中保持发展势头,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此外,当美国频繁将战火烧至中国周边时,我国也应该主动出击,奉行毛主席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略,主动出击,掌握战略上的主动权,布局中东、剑指以色列,正是我国回应美国的最严厉一手。
结语凡事皆有两面性,当美国威胁直接在中国周边部署核武器,让我国面临巨大“核讹诈”压力之时,亦显示出美国如今的虚弱与黔驴技穷。
这表明,我国当前战略布局的正确性,只要坚定信心,继续稳步推进各方面事业,我国就一定能在这场竞争中笑到最后。
参考文献
中国新闻网《中方决定暂停与美方商谈举行新一轮军控与防扩散磋商》
新华社《中国就五核国谈判缔结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提出草案要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