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春天治儿童抽动症,抓住“肝风”,一剂就灵!

灵松谈育儿 2025-04-19 15:41:12

大家好!我是您身边的儿科医生朋友——孟爷爷。

《黄帝内经》有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当春日阳气破土而发,肝木应时而旺,本是生机勃发之象。

然而对抽动症患儿而言,其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 的体质,却易在此时引发肝风挟痰,上扰清窍,致使症状如春笋般破土暴增。

细观病症,皆有迹可循

眼周抽动(频繁眨眼、挤眉)—— 肝开窍于目,风阳循肝经上窜,牵动胞睑;鼻部耸动、清嗓 —— 阳明胃经夹鼻上行,痰热壅滞经络,气道受阻;昼轻夜重之规律 —— 春主生发,午后阳气极盛,恰如添柴助火,引动内风。

以去年惊蛰接诊的 10 岁男孩为例。

患儿被抽动症纠缠一年多,曾服硫必利却因嗜睡停药,开学后症状更甚。

问诊发现,寒假沉迷手游成导火索,晨起口苦、夜间盗汗、羊屎状便秘,兼见面色潮红、舌红苔黄腻、咽喉充血,喉间不时 "吭吭" 作响,脉象弦滑带数。

辨证拆解

肝郁化火生风:久盯屏幕耗伤肝血,肝阳亢极化风,直冲头目;

阳明腑热挟痰:胃肠积热炼液成痰,痰随气逆,堵塞鼻窍与咽喉;

木火刑金伤阴:肝火灼肺,阴津亏耗,故盗汗、便结。

【治法】:急则清肝泻火以平抽动,通腑化痰断其病根,佐以滋阴柔肝防复发。

【方药】:钩藤、天麻、蝉蜕熄风定搐;夏枯草、菊花、龙胆草清泻肝热;瓜蒌仁、胆南星、生大黄通腑化痰;白芍、生地黄、乌梅滋阴柔肝。

【宜忌叮嘱】:忌食羊肉、韭菜等助阳发物,慎避电子屏幕,尤其黄昏肝经当令时。

【结果】:

服药 5 日,干结大便先硬后软,眨眼频次初减;3 周后,挤眉耸鼻大缓,目赤消退,舌苔转薄。

二诊撤去龙胆草、生大黄,加入太子参、山药顾护脾胃。经三月调治,症状尽消,减量巩固后未再反复。

春治为何事半功倍?

天人相应:春气通肝,此时调肝经气血,如顺风行舟,疗效倍增;邪有出路:阳气外发之际,配合通腑之法,痰热排出比秋冬更畅;未病先防:春季截断病势,可阻绝夏季心火、长夏湿邪乘虚而入。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早有明言:"小儿抽掣,皆属肝经风火。"

当今更需警惕 "电子屏幕肝火"—— 本案患儿因手游诱发,故 治疗时同步戒断不良习惯,方得全功。把握春季养肝黄金期,顺天应时调肝风,正是抽动症患儿扭转病势的关键。

0 阅读:2

灵松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