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说,我想和你聊聊,失眠、入睡困难的事儿。
什么是入睡困难?医学界没有明确规定。我个人的理解是,按照一小时算。
正常情况下,倒在床上,再怎么着,一个小时内肯定入睡了。快的,几分钟就睡着。
你要是一个小时之内,睡不着,这就是入睡困难。如果反复出现一小时内无法入睡的情况,长此以往,而且总的睡眠时间偏短,无法在第二天获得充沛精力,那就是睡眠障碍、失眠。
这个情况,我们中医如何认识呢?
跟你讲啊,现代人,尤其是从事脑力劳动、饮食较好,又运动不足的人,应该考虑脾虚的问题。
你看下面这个案例故事。
话说有一个男子,当时很年轻,才21岁。
干啥的呢?是一个学生。那年月(上世纪八十年代),21岁还读书,那一定是大学高材生啊,可不得了,是国家栋梁之材。所以,他本人非常用功。
但是呢,也许是读书累的,他后来就开始失眠。主要表现,是入睡难。别说一小时了,就算两三个小时,他也未必睡着。甚至彻夜不眠。
怎么办?患者想看中医。当时辩证是心脾两虚,用了补益心脾的归脾汤,效果很好,睡眠如常了。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此患可能是又累着了,失眠再次发作。这一次,用归脾汤不好使了,天王补心丹也不行了。用西药小药片,顶多能睡片刻,多了睡不了,而且停药后失眠如常。
尤其是最近这半个月,患者入睡特别难,彻夜不眠是常事儿,脑袋昏昏沉沉,已经完全不能支撑,于是再投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脉濡缓,苔白腻。患者自述,现在是根本无法入睡,彻夜不眠,另外头身困重,胸闷,食欲不振,而且感觉阵阵恶心欲呕。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书方一首。但见——
藿香,佩兰,猪茯苓,白术,桔梗,半夏,炙远志,九节菖蒲,陈皮,厚朴,炙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5剂以后,表示晚上可以睡5到6小时。而且,往日的白腻苔已经化解了。但是,患者依然觉得乏力、睡后多梦、容易心慌,精神疲惫。
这时候,改用归脾汤加藿香、菖蒲善后。药用10剂,患者诸证息平,完全恢复正常。
这就是意见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87年的《四川中医》。
现在,我们看看这背后的道理。
其实,这个患者的入睡难,最初是心脾两虚。等到就诊的时候,主要问题变了,是脾虚湿困。
你看啊,他是一个学生,治学认真,苦读钻研。中医讲,思则气结。所以长此以往,加上禀赋不足,患者就容易耗伤脾气。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心脾两虚的情况就出现了。患者进而出现失眠。用归脾汤,果然好了。
但是,后来,这个事儿发生了转变。你看他就诊的时候,苔白腻,脉濡缓,而且胸闷、头身困重、不思饮食、恶心泛呕。这一看,就是有湿邪啊。白腻苔,为湿邪上犯于舌。湿阻脉道,所以脉象濡缓。湿邪阻遏气机,所以胸闷。湿邪弥漫,所以头身困重。湿邪困脾,胃气不降反升,所以不思饮食、恶心欲呕。
这个情况下,患者是完全可以入睡困难的。因为湿邪困脾,脾生化气血的功能就受损。气血不足,带来心血不足,于是心神失养,难以入睡。
这个时候,再用归脾汤,不好使了。因为这不像上一回,直接补益心脾即可。现在他有湿啊,你补进去的东西,他吸收不了,甚至会加重脾湿,所以就无效啊。
这怎么办?先化脾湿,再补益心脾。你看当时医家一诊用的配伍——
藿香,佩兰,猪茯苓,白术,桔梗,半夏,炙远志,九节菖蒲,陈皮,厚朴,炙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剂。
这个配伍,其实是藿香正气散的运用。藿香、茯苓、白术、桔梗、半夏、陈皮、厚朴、甘草,其实是藿香正气散的基本结构,只不过去掉了大腹皮、白芷、紫苏。
其中,藿香芳香化湿,茯苓健脾利湿,白术健脾燥湿。半夏燥湿降逆止呕。厚皮和陈皮行气化湿。桔梗理顺气机。
在这个基础上,医案加佩兰,辅助藿香化湿。菖蒲和远志,化痰开窍宁神。
这样一来,患者5剂之后,湿邪化了。这时候,再根据患者多梦、心慌、神疲、乏力的现象,以补养心脾的归脾汤善后,这就顺理成章了。
可见,这个治疗,还是顺序井然的。
我觉得,这个医案,包括这里的治法,很值得学习。
我们现代人啊,典型特点,是脑力劳动强度大,身体活动少,饮食比较丰富。带来的结果,就是容易有脾湿。脾虚湿盛,日久心脾失养,就导致心神不宁,无法入睡。这个病因病机,很普遍。你要是不了解,好了,就忽视脾湿的问题。结果,就是怎么用药都不行。为啥?湿邪困脾,你无论啥药,它都吸收不了,你说你还有啥招?
所以啊,化湿助眠,这个事儿,很有道理。
好了,我就给说这么多吧。医案里配伍,仅供参考。非专业读者,最好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借鉴、应用。某一条经验,其实都不是绝对的,都需要带着辩证和批判的眼光来看,不能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