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皂素是由日本学者雷山次郎在1931年首次从茶籽中分离出来的。世界主要产茶国家亦相继开展了茶皂素的研究工作。茶皂素属三萜类皂甙,是皂甙的一种。皂甙在自然界广为分布,是一类由配基、糖体与有机酸结合而成的、结构复杂的糖甙化合物。
茶皂甙特点:其一是味苦而辛辣;其二难溶于冷水,而易溶于热水;其三是它的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大持久性,类似肥皂样的泡沫,这也就是茶皂甙名字的由来。
我们在泡茶时,出现的白色泡沫,其实就是茶皂甙。唐代的陆羽,形容它明亮如积雪,灿烂如春花。北宋时点汤,日本的抹茶所追求的乳白色泡沫都是茶皂甙。
北宋时期,非常流行斗茶,斗茶也叫茗战,既然是斗茶,肯定有比赛规则。当时的评判标准就是看茶汤的白色泡沫,当时肯定不叫茶皂甙,或观察白色泡沫的三点特征为评判标准:
第一点是看白色泡沫的多少,以白色泡沫多者为胜;第二是看泡沫的白度,白度好者为胜;第三是看咬盏的时间,白色泡沫咬住盏,且经久不破,时间久者为胜。
点茶所出现的白色泡沫,宋代人认为,一个是茶好,二是点汤技术要好,比如宋徽宗赵佶就专门写了—本《大观茶论》,里面对点茶法有具体的描述,并且提出来点茶的七汤法。
茶皂素在茶叶中的含量很低,仅为0.07%左右。茶皂素的营养作用:具有表面活性作用,与泡茶时的起泡性有关;具有溶血作用,可破坏动物细胞的红血球,茶叶皂素溶血活性相当弱,而茶籽皂素溶血活性较强;可抑制多种引发皮肤病的真菌类以及大肠杆菌;抗病毒、消炎、抗过敏等。
我们在泡茶时,会发现第一泡茶(或洗茶道次)的茶汤表面,经常泛起一些气泡和沫沫,特别是用盖碗冲泡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有人说这是茶叶不干净或者受到污染造成,直接刮除不喝,又有人说这是茶皂素,是好东西,那么到底哪种说法对呢?
引起泡沫的因素其实还挺多的:
1、茶皂素
茶皂素,又名茶皂甙,一种微细柱状结晶体,在茶树体的根、茎、叶及种子中均有分布,其水溶液在震荡时能产生持久性的、似肥皂溶液样的泡沫。
它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起泡力强,在20°c~90c°水温范围内,起泡力呈直线上升;在pH4-10范围内正常发泡,且稳定性好;在0度~30度如此宽的水质硬度范围内,对其影响不大。茶皂素在药理方面具有祛痰消炎、镇痛止咳以及抗菌等多方面的效应。
2、茶叶碎末
茶叶在加工、包装、运输过程中,还有的紧压茶在解散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碎末,如果一泡茶的碎末比例较大,在冲泡时,有效物质浸出速度快,其中的蛋白质等物质会使得茶叶在冲泡时产生泡沫。
3、茶毫
有些茶的茶毫(茶芽或茶叶表面白色的茸毛)较多,特别是用料级别较高的细嫩茶叶,这样的茶叶本身茶多酚等的内含物质较多,在制茶过程的揉捻环节中,会致使这些内含物黏在了茶叶表层,一冲水就泡出来了。
4、劣质茶
有些茶叶加工工艺不当,或加工过程卫生条件不好,或者混入其它杂物,总之这样的劣质成品茶,冲泡是会产生大量的泡沫,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劣质茶产生的泡沫往往不似其它因素产生的清透,色泽暗黑浑浊。
5、水质
硬度较高的水冲泡茶叶,立马产生大量的泡沫和浮渣,而且盛过茶汤的品杯内壁往往会留下明显的茶滞。
6、冲泡方法
冲泡过程中手法不当造成茶叶翻动剧烈而产生泡沫,这和一杯水在摇晃的时候产生泡沫相似。
可见,对于茶汤中的泡沫,我们应该视具体的情形客观看待,而不是凭经验就认定它是茶皂素多的好茶,或者是工艺问题造成的劣质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