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黑悟空4K 61帧、赛博朋克超200帧!iGame RTX 5080火...

我们除了首发对NVIDIA RTX 5080 Founder Edition进行测试,也额外测试了iGame GeFor

我们除了首发对NVIDIA RTX 5080 Founder Edition进行测试,也额外测试了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终究RTX 5080 FE为了追求体积在功耗和散热规模上还是有不少限制,而借此通过对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的摸索,我们可探究一下RTX 5080这颗GPU的上限如何。

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赏析

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整体还是延续了上一代火神的家族式设计语言,主体正面黑色,上下边缘有亮银的铝质边框来做装饰。新一代的Vulcan OC相比上一代长度和高度都要大上一圈,整体的线条风格处理也更为奔放。

奔放风格的同时,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在细节处理上依然很漂亮,特别是银色边框的阳极工艺处理十分有质感。大尺寸的轴流风扇和边缘缝隙也很紧密,这样会有更大的风压来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

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的磁吸智屏触点依然在顶部中央,只不过公母口进行了兑换,并且屏幕触点部分增加了一个转轴可以进行方向调整。

背板也继续沿用上一代火神的设计元素,多梯度交错的切线应用使得整个风格很有工业风的机械感,但其在一些细节处理又十分精致,如核心背面支架内框就进行了切边镀镍处理,可以说是粗中带细。

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的背板准确来说并不仅仅是背板,而是整体包裹PCB和散热器的中框结构,我们可以发现这个中框结构高度和长度是明显大于PCB和鳍片,使得火神的整体尺寸来到了360 x 148.9 x 71mm(不带挡片),这在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点空间兼容性。

我们可以从后部鳍片之间看见粗大的热管,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是直接使用RTX 5090下放的散热方案,用来压制RTX 5090 600W VC均热板+8mm x 7+ 6mm x 2热管的散热方案被用来镇压超爆也就400W的RTX 5080,明显是很轻松任意的。

也是由于这样豪华的散热堆料,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的重量来到了差不多2.8千克,因此显卡支架是必须使用的,还好显卡包装里附带了一个别致又牢靠的支架。

智屏除了安装在显卡顶部的触点上,也和上一代Vulcan OC一样可安装在智屏底座通过USB连接,这样可以成为桌搭的一部分。

我们还可以通过最新版的iGame Center对智屏内容进行自定义,下载预设主题或者自己上传图片/视频,规划布局设计并分享自己的主题。此外还有灯光同步控制/超频和OSD监控显示等功能。现在版本iGame Center相比RTX 40系首发时候进步很多,特别是资源占用方面低了不少。

如果你将屏幕放在桌面,也不用担心显卡侧面空荡荡,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也准备了额外灯光模块。上一代的火神风扇面有两个氛围照明灯带,但在正常横插的时候就很难看见了,而RTX 5080 火神将氛围照明移动到了顶部边缘和前部,这样无论是通常横插还是竖插都可以方便欣赏。

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的视频输出相比标准的3 DP 2.1b+1 HDMI 2.1b,又增加了一个额外的HDMI 2.1b接口,有2个HDMI如果需要接VR或者功放就方便不少。挡板后面的按钮是七彩虹祖传的一键超频按钮,具体我们会在后面测试部分说明。

3DMARK性能测试/功耗/温度和超频

本次测试平台依然保持和RTX 5090 D首发测试相同的9800X3D测试平台。我们使用3DMARK Speed Way进行测试,Speed Way相比之前的光线追踪测试Port Royal有更高负载,对显存带宽有更大的需求,同时跑起来TGP功耗更高。

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后挡板有一个一键超频按钮可进行BIOS切换,弹起的时候是公版规格2617 MHz频率 360W功耗限制;而按下就会切换到2685 MHz核心频率 375W的高频BIOS。

我们在25度环境温度运行Speed Way压力测试20轮,使用GPU-Z记录频率/功耗/温度数据。RTX 5080 FE在负载段平均频率为2759 MHz,而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的高频BIOS平均频率为2846 MHz,不仅频率差不多高了接近100 MHz,并且波动幅度更小。原因是RTX 5080 FE几乎全程撞360W的功耗墙,就在反复降频升频摇摆,而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虽然频率更高,但375W的Power Limit还是有更大的余量,能够使得GPU能够有更稳定的工作频率和性能表现。

温度方面,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 GPU核心温度最高65.3度,而GDDR7显存最高温度为72度,相比RTX 5080 FE的74.6和88度都要低上不少,同时风扇转速也仅为13xx RPM,这样的转速在长时间满载也很安静。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是直接将RTX 5090 D的散热直接用在规模一半的RTX 5080上,可以用OVERKILL来形容。

另外我们也对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进行了超频测试,在之前(1月25日)我尝试了其他几个第三方的显卡超频软件不是运行没反应就是不能正确识别,甚至使用驱动自带的nvdia-smi命令行效能都不正常。但iGame Center就可以完美工作。

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高频BIOS默认是375W的功耗限制,拉满106%的功耗可以放开到400W,我尝试 15 MHz一档向上拉,核心3060可以单轮过测,测试过程GPU在测试负载段可以Boost到3225 MHz,但也撞400W的功耗墙,我就降低到3040 MHz的频率。

RTX 5080的显存规格是256 Bit GDDR7 30 GHz,虽然位宽只有 RTX 5090 D的一半,但频率更高,RTX 5080默认显存带宽是 256 (位宽) x 30 (频率) / 8 = 960 GB/S,已经十分接近 RTX 4090 384 Bit 21 Gbps的1008 GB/S水平。由于RTX 5090 D GDDR7默认才28 Gbps,我先前估摸着RTX 5080 30 Gbps GDDR7出厂也许就接近灰烬,但实际超起来居然可以直接拉满36 Gbps,超频提升幅度高达20%,此时显存带宽就高达1152 GB/S,RTX 4090的384 位GD6X超频也就这个水平。并且在36 Gbps的频率,GDDR7的温度最高也就76度,相比RTX 5080 FE默认的88度还是低不少。

这个时候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 Speed Way得分高达10315,相比公版频率性能提升14%,并且也超过了RTX 4090默认性能。当然这仅仅是超过了默认性能,如果RTX 4090再超频也还是比不了,但终究是能够摸到RTX 4090的屁股。

并且这个频率也并不是勉强过测一玩就崩的灰烬频率,实际3040/36000的频率可以通过Speed Way 20轮的压力测试,20轮得分均在10000分以上,稳定性还是有保障的。

赛博朋克2077游戏性能测试

当然前面只是跑分,我们再来看看超频后实际游戏的性能表现。首先是4K全特效的《赛博朋克2077》,包括路径追踪和全新Transfromer的超分,开启4x DLSS 4的多帧生成后可以跑到206.77 FPS,相比RTX 5080的公版频率185 FPS提升了11.8%。测试过程GPU频率全程也都在3.1 GHz以上。

实际游戏由于开启了DLSS性能模式,GPU和显存的负载要比前面的3DMARK Speed Way要低,TGP大概在330-340W,GPU温度基本不到60度,而36 GHz的GDDR7实际游戏温度也只有62度。

黑神话:悟空性能测试

再来看看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在《黑神话:悟空》的性能表现。在4K全特效DLSS性能设置下,超频后的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在游戏内置的测试中可以达到61 FPS的成绩,默认的RTX 5080是53 FPS,性能有15%以上的提升,并且这个61 FPS的性能也已经打平RTX 4090 D。而在开启DLSS帧生成后性能就来到了98 FPS,比默认的RTX 4090 D也还高两帧。

三角洲行动黑鹰坠落

三角洲行动之前出的多人部分包含摸金和大战场两个模式,分别致敬经典FPS塔可夫和战地2042,同时又揉进了使命召唤武器改装和手感,我虽然手残但在S3赛季还是打到了统帅段位,可以说缝合的水平很不错。并且三角洲多人部分优化十分不错,RTX 5080在开启DLSS性能可以轻松跑满240 Hz,这也算腾讯腾讯游戏的一贯特色。

不过我现在要测试的是三角洲的合作模式部分黑鹰坠落,其不同于摸金和大战场采用虚幻4,黑鹰坠落是采用最新版本的虚幻5,并且利用上了虚拟阴影贴图/Nanite等大部分UE5的核心特性。不过黑鹰坠落不同于多人模式,并没有额外增加光线追踪特性,而是直接使用的UE5的Lumen光照系统。

当然虚幻5也导致了黑鹰坠落的硬件需求很高,整体的帧数表现同黑神话悟空差不多,不过还好黑鹰坠落首发就直接支持NVIDIA的DLSS 4,并且支持RTX 50系独占的多帧生成功能,在4倍多帧生成功能的加持下,RTX 50系也可以有不错的性能表现。

具体测试使用FrameView记录第一关新建游戏直升机飞行60秒,主视角向左的场景,这段场景视野比较高,实际负载比在地面战斗还更高。

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在超频后,性能都可以超越默认频率的RTX 4090D,因为高频的GDDR7对于虚幻5引擎的《三角洲行动:黑鹰坠落》有极大Buff。更得益于DLSS 4的4倍多帧生成,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在DLSS性能模式下可以达成200 FPS的流畅性能。不过我们测试中发现在4X 多帧生成 DLSS 4质量模式1% LOW要高于性能模式比较奇怪,但经过复测两次也都是如此。

并且得益于DLSS 4 Transformer算法,《三角洲行动:黑鹰坠落》在DLSS性能模式也有相当不错的画质,4倍多帧生成不仅仅是看上去帧数高,并且延迟也很低,没有不跟手的情况,操作体验远好于之前的DLSS 3。周末我和几个朋友通关,虽然《三角洲行动:黑鹰坠落》难道还很高,但玩起来可以说是酣畅淋漓,完全可以说是终极视觉的饕餮盛宴。

在《赛博朋克2077》/《黑神话:悟空》和《三角洲行动:黑鹰坠落》中,全特效DLSS性能的显存占用都在10-11GB水平,RTX 5080的16GB是足够使用的,如果一个游戏的图像设置爆了显存,那一般来说GPU性能就在此之前就不能满足性能需求了。

至于RTX 5080其他游戏,生产力和AI方面测试则可以参考我们同天发布的RTX 5080 FE评测,而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频率和功耗限制更高,散热更好,高频BIOS相比FE有稍好的性能。而更重要的是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有极大的超频空间,这在现在很多卡出厂即灰烬的情况下是十分难得的,有很强的可玩性,再加上火神顶级颜值和风冷散热表现,炫酷又实用的智屏,使得iGame GeForce RTX 5080 Vulcan OC 16GB可以说是最为强大的风冷RTX 5080,虽然其价格相比MSRP要高,但这些附加特性带来的情绪价值也是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