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2月,周总理正在中南海见外宾,一个噩耗令他当场失声痛哭

百年机动站 2023-12-27 07:47:11
前言:

1968年12月5日,周总理正在中南海怀仁堂接待外宾。

这时候,周总理的秘书匆匆走了进来,向周总理打了一个手势,示意有重要事情汇报。

周总理对外宾说了声抱歉,让外宾稍事等待,然后和秘书走出了怀仁堂。

秘书汇报:

一架从青海飞往北京的伊尔-14型640号飞机,在飞至北京上空约400米高度时,突然在首都机场跑道南端1209米处坠毁,机上人员全部殉难。其中有一位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郭永怀。

周总理听闻此噩耗,瞬间脸色大变,一向沉着冷静的他,竟然控制不住心中的悲痛,失声痛哭起来。这时候的周总理,显然已经忘记了怀仁堂中还有外宾在等待。

后来,人们在清理飞机残骸的时候,发现郭永怀和他的警卫牟方东紧抱在一起,两人身体之间紧夹着刚刚获得的氢弹试验数据。

据周总理的秘书回忆,周总理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又哭了一次。

周总理为何会因他的去世而痛哭?

是因为他是中国大陆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吗?

是因为他在力学、应用数学和航空事业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吗?

是因为他在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中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吗?

是!

也不是!

郭永怀曾经说过:

我只不过是科学道路上的一颗‘铺路石子。

他说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然而,正是他这样的平凡人,用辛勤的劳动开创了我国的近代力学和尖端武器事业!

郭永怀的国内求学经历

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县的一个海边小村——西滩郭家村。

父亲名为郭文吉,家境还算殷实,郭永怀是郭文吉夫妇的第四个儿子。

自小,郭永怀就展现出了超越一般人的聪明。他的叔叔是个秀才,看到郭永怀从小好学,就在他10岁的时候,把他带到自己的私塾里去念书。

读完私塾后,郭永怀考取了离家45里远的石岛镇明德小学。

1924年,郭永怀又考取了青岛大学附中公费生,成了村子里的第一个中学生。

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郭永怀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自然科学方面尤其出色。中学毕业以后,他的老师鼓励他继续深造。

1929年,郭永怀孤身一人来到天津,他知道,南开大学将招收为数不多的公费生。最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南开大学预科二年乙组读书,他的注册号是P444。

1931年,郭永怀转入南开大学本科,决心攻读物理学。不过,当时的南开大学并没有物理系,他打听到电机系有一位物理学教授叫顾静徽,就投到她的门下,成了她唯一的物理专业的学生。顾静徽先生非常赏识郭永怀,经常为他单独开课。

1933年,顾静徽先生认为南开大学的教学环境已经不太适合郭永怀的水平,建议郭永怀转学。于是,郭永怀顺利通过了北京大学的入学考试,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师从光学专家饶毓泰教授。两年以后,郭永怀本科毕业后,又留在饶教授身边,担任他的助教和研究生。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京大学停课。郭永怀辗转来到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半工半读。

国难当头,郭永怀深知,一个没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将永远被动挨打。于是,他改学航空工程,立志要为我国的军事科学奋斗终生。

1939年,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举行了留学生招生考试。在3000多名参考者中,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课超过350分的相同分数同时被录取。

然而,正当他们登船准备出国留学之时,却传来船只会在日本停靠“观光”的消息。面对这种莫大的羞辱,郭永怀与其他21名同学全部下船,拒绝出发。

郭永怀的国外留学经历

直到1940年,郭永怀一行才来到了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成为该校第一批来自中国攻读研究生学位的留学生,而郭永怀在半年后就拿到了硕士学位。

1941年,郭永怀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空气动力学权威西奥多·冯·卡门教授,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在这里,他认识了钱学森,两人都是西奥多·冯·卡门教授的学生,钱学森是师兄。

1945年,郭永怀获博士学位后留任研究员。

1946年起,郭永怀在美国康乃尔大学任副教授、教授。

郭永怀在跨声速流领域和奇异摄动论方面有重要贡献:

他与钱学森共同发表的论文《可压缩流体二维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及上临界马赫数》提出“上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郭永怀还发表了《跨声速流的稳定性》、《可压缩流体二维无旋跨声速流动》、《绕翼型的二维跨声速流》、《论二元光滑跨声速流的稳定性1》等跨音速研究论文。

郭永怀还发展了奇异摄动法,即PLK方法(庞加莱-莱特希尔-郭永怀方法)。

也许上述名词很多人都不懂,笔者也不懂,但我们需要知道,郭永怀的研究成果,帮助人类在1948年突破了“声障”,跨声速飞行获得了成功!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郭永怀虽然身处美国,也获得了极高的荣誉、地位,有着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但是,他时刻关注着还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

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胡适任北大校长,积极发展北大工科。饶毓泰向胡适推荐正在美国任教的郭永怀、朱兰成、马大猷等青年才俊,同时提议由钱学森担任应用力学系主任。

钱学森、郭永怀等人都很愿意,但最终因为美国的干涉,钱学森等人无法离美。

新中国成立以后,回国探亲后的夫人李佩给他带来了祖国经历沧桑巨变的佳音。他俩恨不得立即飞回祖国,参加建设。可是,当时中美关系正蒙着一层阴影,阻力重重。

1953年,钱学森和郭永怀见面,两人的心情都很糟糕,因为美国政府不准他们归回祖国。郭永怀相对克制,他劝说钱学森:“不能心急,也许要到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后,形势才能转化,我们才能回国。”

不过,在1955年8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日内瓦中美大使级会谈开始。不久,美国政府就把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取消了。

郭永怀想要马上动身返回祖国,但是美国仍然设置重重障碍,直到1956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才得以动身返家。

在此之前,很多人都劝他,康乃尔大学教授的职位很不错了,孩子将来在美国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什么总是挂记着那个贫穷的家园呢?

郭永怀说:“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我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

郭永怀的主要成就

回国后,郭永怀担任乐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57年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同年聘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部学部委员。

他是中国大陆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学、应用数学和航空事业方面有卓越贡献,是科技工作的领导人和组织实施者。

1960年5月,郭永怀调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第九研究所(1964年2月改为第九研究院)副所长、副院长。在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中,经钱学森推荐,领导和组织了爆炸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

可以说,郭永怀是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导弹、卫星实验、航天工程等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天妒英才

1968年10月,郭永怀来到青海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做准备工作。

两个月后,他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电话中说不清楚,所以他必须赶回北京。当时天色已晚,很多同事劝他休息一晚上再走,但时间对郭永怀来说太重要了,他说:“在飞机上睡一觉也就到北京了,正好可以继续工作。”

没想到,他虽然将这条重要线索送到了北京,但他却再也没办法继续工作下去了。

1968年12月25日,中央为他举办了追悼会,授予他烈士称号。当时正处于十年动乱时期,所以他的追悼会规模很小,虽然规模小,但相当隆重,郭沫若为他致悼词,钱学森、王淦昌等好友都来参加了。

也就在这一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为郭永怀立下塑像,而郭永怀和他的警卫牟方东的骨灰就埋藏在这塑像之下。

1985年,郭永怀补授予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郭永怀被追授予研制“两弹一星”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编号为212797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李佩(郭永怀的夫人)星”。

结语

让我们给这些为祖国献出自己一生的科学家点赞!

老一辈科学家,为了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人应该永远记住他们,向他们学习!

参考资料:

一、《郭永怀小传》,作者:李家春;戴世强;

二、“两弹”元勋郭永怀,来源:南开校友网;

三、永不陨落的“两弹”之星——郭永怀,来源:今晚报

四、郭永怀:原子城基地揭秘,来源:新华网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