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6年,东汉灵帝在位。
十常侍乱国,横行天下。
首都洛阳城都尉曹操(相当于今日的公安局一把手)做了一件震惊朝野的事情。
蹇硕不顾宵禁,夜间出行。
此事连洛阳令,都不敢现身。
原因是蹇硕的叔叔蹇图,乃皇帝面前的红人。
蹇图无子,百年之后要依靠侄子,为自己养老送终。
试问谁敢动?
都尉曹操现身,棒杀蹇硕。
朝野听闻,一片哗然,这一个不过年方二十的少年,为何能如此大胆?
难道他不要自己的前途了吗?
为什么连皇帝面前的红人都敢惹?
第一次机会如果曹操的事件,没有后续。
或许曹操会被后世无数人,当作负面典型批判。
一个热衷于名利的年轻人,会一次又一次出卖个人灵魂。
而后才能平步青云。
曹操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明显是葬送前途的行为。
但他是曹操,他自有个人的考量。
东汉末年,举荐人才的方式是“察孝廉”。
察孝廉,就是通过社会名人品评的方式,来引得社会的关注。
权和钱,成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袁绍出身高贵,四世三公。
为父母守孝六年,获得孝名。
而后隐居洛阳城,遍交天下名士,名声愈来愈响亮。
出而为仕,就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曹操乃太监曹腾的儿子,家中虽有簿资。
但不足以支撑他,作出和袁绍一样的行为。
棒杀蹇硕,是一个非常近便却冒险的行为,曹操成功了。
当时善于品评人物的许劭,给出这样的评价: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多年后,这句话成为了曹操的标签。
而曹操彼时也获得了“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殊荣。
袁绍,成为了他的手下败将,孙坚去世了。
唯一能与他抗衡的刘备,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
按理说,他完全有能力统一天下,做出一番像秦皇汉武那样的功绩。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致使他错失了一次良机。
此次战争的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孙子兵法》有云:骄兵必败。
在长时间的征战中,曹操的部队历经了多次胜利。
胜利次数多了,难免会产生堕怠的心理。
这种心理,往往会导致他们对敌人作出正确的判断。
想当初,官渡之战。
曹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赤壁之战,由于势力雄厚。
他忽略了许多不利因素,他认为北方兵员不善水战是最大的缺陷,接受了铁甲连船的建议。
却不知地利之变,千变万化。
江面上的风向随季节而变,随时可能调转。
他忽视了,对方可能会做出火攻的可能。
曹操善疑,看出了蒋干中计,却没有看到黄盖炸降。
当东风吹起的时候,他虽然意识到打中计,但已经无计可施。
曹操错失了,人生当中第一次一统天下的机会。
润之先生,非常佩服曹操为人。
认为其人机警务实。
在游北戴河时,曾在诗词中隔着千年的距离展开过对话: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或许是受到赤壁之战的影响。
在渡江战役时,润之先生做出的决策是: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他肯定想到了曹操。
因为赤壁之战留下隐患,导致一统天下的时间,又延后了六十二年。
因此,即使百万雄狮过大江。
我党的部队也没有表现出骄纵,反而是更加严格地执行各项政策。
这才避免了因为某些失误和纰漏,而可能导致的失败。
第二次机会曹操第二次错失统一天下的机会,就是在征服汉中期间。
彼时的刘备,正在攻打益州。
益州,乃汉高祖刘邦的龙兴之地。
他从这里走向关中,与西楚霸王项羽一决雌雄,而后建立大汉王朝。
而他一旦得到汉中,就等于打开了北伐的门户。
曹操必须出兵。
汉中的张鲁,非当时之英豪。
靠的是祖辈张道陵,留下的宗教来收拢民心。
当年曾在许都,青梅煮酒论英雄的二人。
在战场上再次相遇,经过交锋,曹操拿下了汉中。
下一步,只要拿下益州。
刘备完全成不了大气候。
司马懿用心深远,向他提出建议,曹操选择了拒绝。
刘备立足未稳。
他若是攻伐太急的话,容易再次引起孙刘的再一次联合。
曹操,或许是吃了赤壁之败的堑。
不敢再过太过于冒险的事情。
又或者是他想留下刘备,让其和孙权鹬蚌相争,自己最后坐收渔翁之利。
他的考量,并没有错。
只要他不主动攻打孙刘,孙刘之间必然会生出嫌隙。
毕竟荆州还悬在两国之间
只要时机合适,孙权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就是因为这次考量,导致他再次错失了一统的机会。
他完全可以,先消灭刘备集团。
而后像当年平定袁绍那般。
一路追赶到辽东,发扬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
历史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不能假设。
润之先生,也是从这个事件中受到启发。
在渡江战役后,又再次向大西南进发。
我军所之处,才能真正保证这个地方的敌人,被彻底消灭。
如同当年,秦始皇派遣蒙恬北击匈奴,派任嚣南定百越。
面对敌人的负隅顽抗,必须予以武力的打击。
让对方,见识到我们的厉害。
而后再采取怀柔的政策,对方才能心悦诚服。
翻遍二十四史的润之先生,十分懂得这个道理。
正是因为他的明智决策,才使得今日之中华民族,没有出现类似三足鼎立的分裂局面。
但是不能因为曹操,没完成这项任务,就否定他的功绩。
如同他在个人的文章《述志令》所言:
“设若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按照儒家的传统。
他的功绩,完全可以和周公和霍光相媲美。
可惜的是,儿子曹丕的举动,改变了这个事件的性质。
使得他变成了和王莽一样的人物。
此类人物的品评,在历史上向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你眼中的曹操,又是什么样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