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我们看到产品说明中写着“实验室条件下测试”时,通常会认为实际使用时性能会大打折扣,特别是电动车的动力电池,人们普遍担心其容量衰减速度会在真实环境中加快。
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我们看到产品说明中写着“实验室条件下测试”时,通常会认为实际使用时性能会大打折扣,特别是电动车的动力电池,人们普遍担心其容量衰减速度会在真实环境中加快。
然而,最新研究却颠覆了这一认知。
近日,斯坦福大学的新研究表明:电动车(EV)的动力电池在真实使用环境中的寿命比实验室测试预测的寿命高出近 40%。研究发现,现实中,电池在非恒定放电速率和频繁启停的驾驶模式下,其寿命反而延长了近 38%。这意味着,一辆电动车在需要更换电池前,能够多跑 30 万公里以上。这不仅是电动车主的好消息,也有助于推动全球交通电动化,同时降低电池回收压力和环境负担。
传统电池测试:为何与实际表现相差如此大?锂离子电池作为当前电动车的核心动力源,其容量会随时间推移逐渐衰减。
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
锂离子在电极之间往返时被“困住”:部分锂离子无法回到原位,导致电池容量减少。循环次数增加:每次充放电都会让电池活性材料逐渐老化。传统实验室测试方式:
以 恒定电流放电模拟电池的使用过程。快速循环充放电,通过容量下降预测电池寿命。数据结果: 如“10 年后仍保持 80% 的容量”。问题所在:
实验室测试忽略了加速,刹车和停滞的复杂驾驶行为。实际驾驶中,电池放电速率变化频繁,而不是恒定放电。电池在非使用状态下实际上保持较高的寿命稳定性。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提出:“动态循环测试(Dynamic Cycle Testing)”——模仿真实驾驶行为,通过不规则放电和频繁启停,更接近电池的实际运行状况。
斯坦福大学的创新测试方法:动态循环测试研究方法:
92块商用锂离子电池,测试时长超 2年。不同的放电模式,模拟城市通勤,高速行驶和短途出行等驾驶习惯。数据对比:实验室恒定放电与现实动态放电。研究结论:
真实环境下电池衰减速度更慢:相比实验室测试,电池在真实使用中衰减速度降低了 38%。短时加速和动能回收有助于电池寿命延长:研究表明,短时加速和刹车时的能量回收(回充技术) 并未加速电池老化,反而提升了寿命。电池寿命预期提升:研究预测,真实驾驶条件下,电池寿命可延长至 80 万公里以上,而非实验室预测的 50 万公里。这并非斯坦福大学的孤立发现。
现实数据验证:来自全球的支持证据2024年 GEOTAB 研究:
分析 10,000 辆电动车的远程监控数据。发现 新型EV电池的年衰减率下降至 1.8%,2019年为 2.3%。结论:动态驾驶环境有助于电池保持健康。2024年 商用车电池报告:
分析 7,000辆高强度使用的电动车,使用年限 3-5年。发现大多数电池 在行驶20万公里后仍保有80%以上容量。影响因素:
驾驶模式:频繁加速/刹车的城市工况电池更耐用。电池管理技术:BMS技术的不断进步显著延缓了电池老化。充电策略:快充频繁 → 衰减加速(尤其在高温地区)。慢充和维持电量在 20%-80%→寿命延长。
图1:避免过度使用直流快速充电器和避免极端温度来进一步延长电池寿命
如何延长电动车电池寿命?专家建议斯坦福研究团队和其他研究机构一致指出,合理的用车习惯能显著提升电池寿命:
1. 保持电量在 20%-80% 之间
2. 减少频繁使用 DC 快充:
3. 避免极端温度:
4. 合理使用动能回收系统:
5. 定期软件更新:
全球电动车市场的启示:打破“电池焦虑”电池寿命和充电基础设施 是困扰消费者选择电动车的两大核心担忧。
这一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打破‘电池寿命焦虑’,推动更多消费者转向电动车市场。”
未来展望
电动车企业:应调整电池测试方法,采用 动态循环测试 更准确预测电池寿命。电池制造商:应优化电池材料和BMS算法,延长使用寿命。政府与行业:应制定标准和政策,推动 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从生产到回收实现环保闭环。文章来源:康桥电池能源CamCellLab
注:本站转载的文章大部分收集于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站立场以及对其内容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