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捏造的文章,竟然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真相又是如何

百谈史踪影 2024-11-16 14:32:12

文|百谈史踪

编辑|百谈史踪

导语:

你是否还记得中学时期语文课本上的那篇让人感动至深的文章——《悲壮的两小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被一位英勇的宇航员所感动,他在面对灾难时,用尽最后的时间,向女儿传达出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篇文章并非完全真实的航天故事,而是一个文艺青年最开始发布在《读者》上的创作。趣味阅读与教材的严谨性自然无法相提并论。可是这件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位人类的航天英雄是否真实存在呢?而英雄热血的背后又有哪些冰冷的真相?

一,探索太空,人类的长久课题

中学时期,教材上的许多课文都在教会我们人生的道理,带我们开拓自己的眼界,课文《悲壮的两小时》就讲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第一步。探索太空对人类意义重大。

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就一直在寻找未知的事物。从海洋到大陆,再到天空,每一步都是对人类自身能力的一次重大挑战。我们已经不满足于探索地球上的一切,我们的目光转向了浩渺的宇宙。人类为何探索太空?这是一个复杂而又简单的问题。

人类的太空探索历程,促使科学家们不断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与挑战。二战之后,为了加强冷战时期对苏联的威慑力量,美国竞相研发先进的导弹技术。尽管最初的目标是研制氢弹以超越苏联,但对导弹技术的研究却成为发展太空探索能力的基础。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都认识到导弹技术的重要性,导弹的突破也成为未来科技战争的重中之重。为了能够将研制出的原子弹或氢弹精确投放到敌国,两国都积极推进火箭技术的发展。

这一目标的实现对于美国而言尤为重要,甚至他们试图通过将华裔科学家钱学森的导弹专业知识带回国内,推动自己在导弹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在导弹研究的过程中,美苏两国的科学家们偏离了原先设定的方向。

他们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载人技术上。他们意识到火箭本质上也是一种巨大的导弹,所需的技术与政府所要求开发的导弹技术是一样的。因此,不管是研究人员还是军方,都在不同的目的下推动着载人太空探索技术的进步。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首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突破地球引力的壮举。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意识到这背后所蕴含的科技实力和军事能力,他对此非常重视。与此同时,这一事件也让美国意识到苏联在太空技术领域超过了自己。

为了追赶苏联,美国加快了步伐并启动了实现人类登月计划。苏联自然也不甘落后。不过太空探索确实对于人类来说意义重大。通过探索太空,我们不仅能够解答宇宙的起源和人类自身的来历,还能为解决地球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可能的出路。

考虑到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破坏,我们需要寻找新的生存环境,这使得太空探索变得愈发迫切。如今的太空探索的实现离不开人类永不止步、勇往直前的决心。我们将克服各种科学技术与工程挑战,开拓标志着这一新领域,为探索太空的未知世界而努力奋斗。

二,《悲壮的两小时》:虚构的英雄与真实的教训

在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曾收录了一篇名为《悲壮的两小时》的课文,讲述了前苏联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在执行“联盟1号”任务时的英勇事迹。描绘了科马洛夫在面对必死命运时的冷静和坚强,以及在生命最后时刻对国家和家人的深深眷恋。

但其实随着读者的深入调查,这一感人至深的故事逐渐露出了其不实的面纱。作为教材属实不应该。故事发生在1967年,科马洛夫在执行任务返回地球时遭遇了降落伞无法打开的严重问题。

根据课文描述,他在生命最后两小时内,不仅向苏联领导进行了汇报,还与家人进行了告别。关于科马洛夫牺牲的时间,文章中的描述与实际时间有出入。实际上,“联盟1号”的灾难发生在1967年4月23日,而非文章中提及的1967年8月23日。

科马洛夫在飞船失去控制后,淡定地向地面指挥中心汇报情况和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可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与地面的联系非常有限,他无法及时以如此详细的方式与地面交流。对于一个面临巨大困境的宇航员来说,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才是重中之重,这种流畅的汇报和告别显然是虚构的情节。

此外科马洛夫能够通过观察发现降落伞的问题,这在飞船进入大气层拖回地球并在数分钟内完成的情况下是不现实的。任何仔细设计的宇航内的小数点错误都是经过精密计算和多重测试而加以确保的,宇航员单凭肉眼观察就发现与团队的努力背道而驰的结果显然不靠谱。

尽管文章中存在不实之处,但它仍然带给人们启发。它可以激励读者勇敢面对困境,崇尚英雄主义情怀。同时也要警惕到故事的不真实,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仅弘扬真善美的精神,更要确保所传授给孩子们的知识真实而准确。

我们可以看到,《悲壮的两小时》虽具有激励人心的价值,但其中存在着众多虚构的细节。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材选择过程中更加审慎,避免将不真实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同时也要尊重历史和科学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予孩子们正确的知识和真实的教育启迪。

三,教材下掩盖的真实,一个英雄的悲剧

在冷战背景下,苏联和美国间的太空竞争如火如荼,两国为了在这场竞赛中胜出,都不惜一切代价。在这种竞争中,科技、荣誉甚至生命都被当做了筹码。

1967年,苏联宇航员费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在执行“联盟一号”任务时不幸丧命,成为了第一个为载人航天项目献身的宇航员。然而,真相却远比我们学习的课文描绘的更为残酷,这一起事件其实是由政治角力和名誉之争所驱使。

苏联政府渴望在太空竞赛中获得领先地位,以此来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由于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苏联高层完全忽视了在发射前已暴露的200多项风险。为了能在5月1日劳动者大会上献礼,他们强行指示飞船发射,完全无视宇航员的安全。

科马洛夫对此次任务的危险性其实心中有数,在出发前他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他不去替补人员就是好友加加林,所以他被迫去进行这次任务。飞船升空后,果然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科马洛夫凭借出色的技术和迅速的应变能力使飞船成功转入手动模式,终于在绕圈16次之后将飞船重新纳入预定轨道。他单枪匹马应对200多项问题,这是一场巨大的挑战。

可惜在飞船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降落伞卡住无法正常打开。此时,科马洛夫或许已经对命运的无情做了心理准备。即便他曾经使劲地挣扎过、奋力地战斗过,最终他不幸丧命,只剩下一具烧焦的腿骨在火海中燃烧。

这起事件的背后是对荣誉的无尽追求和对生命的冷漠忽视,是政治角力和名誉之争的牺牲品。科马洛夫的事迹被后人赞颂,但那充斥着残酷现实的真相,却是让人感到心痛和唏嘘的。英雄热血的背后尽是冰冷的真相。

四,结语

选取文章作为教材本身没有问题,但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文学作品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事实和真理的重要性。尤其作为教育的基础——教材,更应该注重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真相不应该被时间掩埋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