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最后魏、蜀、吴三国经过短暂的三足鼎立之后,又都成了晋的垫脚石。
那么为什么魏、蜀、吴三国会如此的短命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天我们只聊其中的一个原因。
东汉末年的大乱,起始于黄巾起义,这是一般人的常规认知,但熟悉历史的人可能会知道,黄巾起义,其实对东汉朝廷的影响并不算大,朝廷派出了卢植等三人,就基本搞定了。
而真正让东汉朝廷陷入混乱的,其实是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被很多人知道且低估的袁绍。
袁绍出身于一个世家大族,不过他本人因为不是家族中的嫡子,所以早年的待遇远不如他那个嫡出的弟弟袁术。
袁绍虽然没有袁术的嫡亲身份,但是他仍然是袁家出身,因此他也算是一个正经的“罗马人”,他能接触到的圈子,也是东汉最顶级的圈子。
在这个圈子里,他认识了当时外戚的领军人物何进,并知晓了他和宦官蹇硕的矛盾。
蹇硕这个人虽然是宦官中的一员,但是他和当时主流的宦官团体十常侍却并不算一路人,因此当时何进和主流宦官团体并没有过多的利益冲突。
但是在袁绍的怂恿下,何进却和整个宦官团体开战了,何进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还有外戚集团,以及部分的文官集团。
而这些势力,都是东汉朝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光是这些人的乱斗,就已经足以动摇东汉朝廷的根基了,但是袁绍还嫌不够,他还怂恿何进引入了边镇武将,比如董卓等人。
这些人成了袁绍扰乱东汉朝廷的棋子以后,袁绍本有机会坐收渔翁之利的,但是因为董卓没有按常理出牌,结果董卓成了第一个享受到东汉乱世好处的人,而袁绍自己却只能远走冀州。
董卓起身于基层,对于上层政治的游戏并不熟悉,所以他虽然抢了袁绍的福利,却没能笑到最后,一个叫王允的老官僚,随便祭出了一招离间计,董卓就命丧黄泉了。
董卓去世之前,袁绍等人心怀鬼胎的人,曾组织过一个讨董联盟,他们其实是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来巩固发展自己的实力。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好像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都是袁绍、曹操、刘备等这群职业军人在搞,其实当时借着讨董的旗号搞事情的,除了这帮职业军人之外,还有陶谦、孔融等一批老官僚,只不过他们的行为不太出彩,所以知道的人很有限。
东汉这个中原王朝乱了以后,除了直接造成群雄割据之外,还让周边的外部势力虎视眈眈,不过当时中原王朝的底蕴太深厚,所以这帮人只是乱,但并有成大事,除了庙堂之上的群雄之外,基层的百姓和官吏,其实也没安生,当然,他们就是想安生,也会身不由己。
群雄割据的开始时期,袁绍算是一家独大,但是官渡之战以后,袁绍突然挂了,曹操这个官渡之战的胜利者,直接成了第二任的中原霸主。
在整个过程中,孙坚、孙策父子、辽东的公孙瓒,以及袁家本来的扛旗人袁术,都成了历史的尘埃。
曹操成为中原霸主之后,孙权和刘备成了盟友,再加上一些割据的小势力,以及曹操集团内部的一些问题,其实当时的曹魏集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安稳。
曹操本人为了维护这份家业,不得不常年奋斗在一线,后来他直到死,也没能走完最后那一步,曹操的继任者曹丕虽然完成了父亲的梦想,但是他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比如用维护上层封闭基层的九品中正制,换来曹魏集团大佬们的支持。
但曹丕生前,也没有彻底摆平内部的事务,所以他死之后,蜀汉和东吴政权一直还在威胁曹魏集团的安危,曹丕去世以后,曹家最初的核心力量,也开始慢慢凋零,这才给了司马懿等外姓官员深度染指军权的机会。
等到司马懿羽翼丰满之后,曹家的实力就开始摇摇欲坠,曹家人虽然看到了东吴和蜀汉被灭的那一天,但当时的天下,已经是司马家的天下了。
魏、蜀、吴三国的短命,其实并不是偶然,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在乱世崛起的国家,很少有能够长久的,等到他们这批垫脚石,把各种问题都处理的差不多的时候,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才会踩着他们的尸体上位,如果没有外敌入侵,这种规律几乎贯穿了整个历史。
无恶不作的人窃取了社稷,短命是应该的。魏地一直在叛乱。年年打仗还叛乱?不是活不下去,谁愿意干掉脑袋的活?
曹魏的短命是出于偶然 二 三代短命 尤其是曹睿的短命和托孤所托非人 不得不说司马氏是真天命所归 而蜀吴这两个割据是依靠地利才有几十年国运 而非什么这个那个🐶屁原因 別瞎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