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郭味蕖四十四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近现代绘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近现代绘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1911—1949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生活一升级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思想文化的引入,加速了社会的变革也加速了美术的发展和变革。在画坛上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画家可以按照自己理解和喜爱的方式作画,不仅在绘画种类、材料工具、形式风格等方面空前丰富,而且也造就了一批特立独行的美术大画家。
辛亥革命前后,一些留学归来的画家开始在新兴的美术学校教授油画课。由此中国油画才算正式起步。总之在20世纪上半叶,油画这一外来画种开始在中国这块有着深厚绘画传统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并获得了发展空间,为新中国油画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今天我们来分享现代著名画家郭味蕖绘画作品。
郭味蕖(1908-1971),原名忻,晚号散翁,国画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山东潍坊人。早年入上海艺专师从陈抱一、陈之佛学西画,1937年到北平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室研究古代名迹,并师从黄宾虹学习画论和鉴赏,1950年经徐悲鸿先生介绍到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工作,1961年起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科主任。
他从事山水花鸟画教学及创作,尤擅花鸟画。精鉴赏,善画法,重视史学、画论、画法的综合研究。郭味蕖的画曾受赵之谦、陈老莲的影响,后通过写生创自家技法。他提出并实践的"山水和花鸟相结合,工笔和写意相结合,泼彩和重彩相结合"的变法之道,拓展了花鸟画的思维和表现领域。
代表作品有《三友图》《朴友图》《蕉石图》《合鸣图》《归兴图》《丽日图》《淡妆图》《凌霄竹石图》《朝晖图》《藤风竹露图》《白山茶图》《荷花图》《飞花时节图》《银锄图》《秋熟图》《秋熟图》《午梦图》
《馌彼南亩图》《父扫柿叶儿砍柴图》《麦忙时节归来晚图》《花鸟图》《花鸟图》《花鸟图》《花鸟图》《月上图》《晨光图》《朝晖图》《太华图》《霜色图》《雷艺龙孙图》《东风吹遍大地图》《东风朱霞图》《麗日图》《晓风图》《学书图》《惊雷图》《清明池馆图》《大好春光图》《岁朝图》《彼泽之陂图》《银汉欲曙图》《大好春光图》等。
著作有《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中国版画史略》行世,著有《知鱼堂鉴古录》《知鱼堂书画录》《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十六讲》《明清四画人评传》等书稿。出版有画集、画选、画谱等多种。
近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郭味蕖《三友图》赏析
近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郭味蕖《三友图》郭味蕖作,齐白石题 1949年创作。题识:三友图。味蕖画笔工矣,予九十二岁时得获观三复。白石。郭味蕖老师在艺术上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主张花鸟和山水相结合、白描和点染相结合、工笔和写意相结合、重彩和泼墨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他的作品立意清新,色彩秀丽,构图新颖,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郭味蕖是位学者型的画家。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朴友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朴友图》1949年创作。郭味蕖老师的学术研究,包括中国美术史、金石考古、书画鉴赏、历代书画家研究、中国版画史、民间年画、中国古代建筑与雕刻、花鸟画史、花鸟画创作技法理论,以及文学、诗词、书法等诸多方面。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蕉石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蕉石图》1940年创作。中西绘画两层根基,史论与实践双轨同步,是中国近、现代诸如陈师曾、黄宾虹、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许多大艺术家的共同道路。郭味蕖也是这条造就大师的道路上的后来者。这条画家兼学者的广采博取的道路,充实了他的学养,并使他得以从纵的历史演变及横向的对比联系中得以把握了艺术变革的规律,为其更新花鸟画艺术的观念,攀登花鸟画新高峰奠定了基石。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合鸣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合鸣图》 1950年创作。对现代写意花鸟画的创作,郭先生认为:“不必做前人墨奴”。他说:“所谓民族绘画传统,是源远流长的长江大河,而不是一湾死水”,历代绘画的发展可以说是自发的,听其自然的演变的。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归兴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归兴图》纵138厘米横98厘米,1962年创作。今天我们则要遵循客观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创作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精神的新作品”,“今天人们的思想以及和自然的关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艺术中的山水花鸟形象,应该面貌一新地具有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那种广阔、开朗、健康、乐观、欣欣向荣的社会生活情调和气氛,陈旧、老套、概念的形式,都应该成为历史的陈迹”。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丽日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丽日图》1962年创作。从笔墨章法的个性气质和作品的内在风格方面看,郭先生的作品基本上是按照现实主义风格、主题性创作的方法来创构的,突出了主题、加强了形象,有具体的实境、又能表达宏观的意境。这种创作方法能融中西之长,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要求,为传统绘画语言向现代审美的嬗变作了实践诠译。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淡妆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淡妆图》1961年创作。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郭味蕖画辑》,1988年出版《郭味蕖画选》。.编著出版《知鱼堂鉴古录》、《知鱼堂书画录》、《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中国版画史略》,《艺话》, 《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十六讲》》、《明清四画人评传》等。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凌霄竹石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凌霄竹石图》1950年代创作。郭味蕖老师是从传统中创新的杰出典范,是从生活到创作的杰出典范,也是绘画与书法结合的优秀典范。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朝晖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朝晖图》1962年创作。郭味蕖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随家乡画家丁东斋、刘秩东习画。1929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习西画,毕业后曾任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教师。他晚年回顾这段西画学习经历时说:“那时教一种中西合璧的画,后来感到很无聊,对艺术提高不大,便考取了故宫博物馆研究班,得黄宾虹指导,开始了踏实专心地临古画学传统时期。”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月光花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月光花图》1960年代创作。他在社会生活中养成一种静观、养心不事交际,外静内秀的品格。三十年代初他在上海学习西画,从山东来讲,是最早接受和传播西画知识的人。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藤风竹露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藤风竹露图》1962年创作。抗战时期,潍城沦于日寇铁蹄之下,他愤然留起了长须闭门不出,以示反抗。解放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大胆突破了花鸟画的陈规戒律,在表现方法上开拓出一条三结合的崭新途径。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白山茶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白山茶图》1963年创作。由于他的天赋,和坚实的西画基础及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使他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艺术潜能,在花鸟画创新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荷花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荷花图》1950年代创作。题识: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月色溶溶之夜,味蕖试新楮。其实,从屈原开始,荷花就与君子连在一起,而且变得越发高洁。他在《离骚》中吟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以叶为衣,以花为裳。不被理解也就罢了,只要我内心馥郁芬芳。
1960年被中央美术学院调去担任花鸟画科的主任,他在中央美院培养了很多学生,而他的艺术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发生变故,他不得已离开美术学院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于1971年12月19日郭味蕖在家乡潍坊郁郁以终。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飞花时节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飞花时节图》1960年代创作。所谓的:“绘画交响曲”就是绘画形式、手段、语言的综合运用,这种综合运用也就是“技法重组”,这是郭味蕖最显著的绘画特点和最独特的艺术创造。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梅竹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梅竹图》1970年代创作。郭味蕖采用花鸟和山水相结合的表现技法,主要是受两方面的影响和启示。一方面是受宋元以来花鸟画家的影响和启示。另一方面,就是受大自然的影响和启示。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银锄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银锄图》1963年创作。郭味蕖花鸟与山水的结合,既是师法古人,又是师法“造化”的结果。有师承又有创造,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借古以开今,借物以抒情,借自然之景物抒写时代之风貌。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秋熟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秋熟图》1964年创作。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来说,大体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所谓“工笔”,当以描绘精工和擅于设色为长,包括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和工笔没骨等多种样式。所谓“写意”是以挥写洗炼和发挥水墨为胜。包括小写意、大写意和写意没骨等多种样式。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随着自身的演化和发展,本身就有多种样式。如果写意和工笔相结合,就会产生更加丰富多样的新的绘画形式。郭味蕖敏锐地把握了这一中国画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开拓了自己崭新的绘画领域。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秋熟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秋熟图》1964年创作。“工笔和写意相合,前人也有过。远在五代北宋时,花鸟画就出现了钩填法和钩勒法。钩填法是用较重的墨先钩画轮廓,然后再赋彩填色;钩勒法便是在点色以后再钩,随着点色的轮廓,用墨笔钩线加以约制,这样较钩填法生动得多,也自由得多,但不及前者有浓厚的装饰风趣。南宋前后,在花鸟画中,钩填钩勒法兼施。及至明季周之冕,又以徐熙没骨法与钩勒法相结合,创造了钩花点叶派这一新形式。齐白石先生以极工细的草虫配以大写意花卉,都是对花鸟画表现形式的发展。”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午梦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午梦图》1963年创作。从双钩填色的“钩填法”到点色勒线的“钩勒法”,已经带有写意的意味。元代王渊以“钩花点叶” 画牡丹尚属于“钩勒”与“工笔没骨”相结合,如: 元王渊《牡丹图》。到了明代周之冕以“钩花点叶” 画牡丹则属于“率钩”与“写意没骨”相结合,又推进了一步,如明周之冕《群英吐秀》。此后,钩花点叶法被广为使用,如明清之际的陈淳、沈周、徐渭、恽寿平、陈撰、石涛、八大、金农、赵之谦;近现代的吴昌硕、虚谷、潘天寿、齐白石等等。郭味蕖对明人绘画有较为系统的研究,曾长时间致力于明代画家的学习。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馌彼南亩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馌彼南亩图》1960年创作。“我曾长时间以明代画人的写意画范模,从简笔淡彩中,追求浑厚苍穆的意境。同时,深入现实去钩勒各种花鸟的轮廓,积累素描素材,然后加以剪裁运用,以期达到工笔与写意相结合的形象真实。并将明人写意和宋人双钩笔法结合起来,便能显现出新的风范。”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父扫柿叶儿砍柴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父扫柿叶儿砍柴图》1963年创作。郭味蕖工笔和写意的结合,与明周之冕的“钩花点叶” 法不一样。也与齐白石“以极工细的草虫配以大写意花卉” 有着明显的差别。齐白石是把“两个极端的物象结合在一起,工是工,写是写,造成强烈的对比关系,给人清新别致的感觉,也很谐调。因为工细的草虫非常小,所占画面的体量都很有限,甚至是藏在花卉或草丛中,不影响画面的整体效果,反而是粗中有细、大中有小,显得天真烂漫丰富有趣。如八开草虫册页之五《井水草虫图》,题曰:“ 借山馆后井水味甘,冬日尚有草虫。白石。”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麦忙时节归来晚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麦忙时节归来晚图》1963年创作。郭味蕖的工笔与写意的结合,大都是主题性的创造,画幅比较大,采用钩填法和钩染法画花,写意没骨点叶或点叶钩勒法画叶,然后再用水墨写意法画树杆、枝条、墨竹或石头。然而,工和写是一对矛盾,以富于装饰风趣的重彩钩填法与表现浑厚苍茫的泼墨写意法相结合,不容易协调,还有,以钩染法画花朵,由于轮廓线工致劲挺,更不容易和写意的枝叶笔法相调和。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花鸟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花鸟图》工和写是一对矛盾都需要加以解决,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否则,就会出现工是工,写是写,不相协调,相互冲突的现象。郭味蕖认为钩勒须有顿挫浓淡变化,不能如工笔画法的细腻。造型需要“似与变”,用微颤的笔或焦墨渴笔,或淡墨率钩,以淡墨钩花朵,填入淡彩,就觉得比较耐看而和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花鸟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花鸟图》“这说明钩填钩勒法形象真实工丽,而没骨(写意)法不但能加强物象的生动感觉,又便于表现醇朴的意境。两者调合在一起,就可以表现出一种既真实又生动的效果。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花鸟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花鸟图》“泼墨”一词发端于唐代王洽,相传王洽以墨泼纸素,脚蹴手抹,随其形状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若神巧,俯观不见墨污之迹。(见《唐朝名画录》)、唐代张彦远认为“泼”不能过甚,有“吹云泼墨”之说。明代李日华《竹嫩画媵》说:“泼墨者用墨微妙,不见笔迹,如泼出耳。” 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说:“墨曰泼墨,山色曰泼翠,草色曰泼绿,泼之为用,最足发画中气韵。” 后世指笔酣墨饱,或点或刷,水墨淋漓,气势磅礴,皆谓之“泼墨”。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花鸟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花鸟图》“重彩”是中国画的绘画谋介。指朱砂、石黄、白粉、石青、石绿等不透明的矿物性颜料,即石色颜料,主要用于工笔花鸟画和青绿山水画。写意花鸟画则以胭脂、花青、藤黄、玫瑰红等透明的植物性颜料,又叫水色颜料。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月上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月上图》泼墨和重彩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古代画家们运用得不多。不过,清代的华嵒、赵之谦、任伯年、虚谷。现代的齐白石、潘天寿等都有成功的探索和不俗的表现。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晨光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晨光图》纵133厘米横94.5厘米。1962年创作。郭味蕖在其《花鸟画技法的继承和革新》一文中说:“在花鸟画中,用泼墨写意的笔法描写坡石苔草和禽鸟,同时用重彩钩勒来表现花朵和枝叶,或是相反地去做,是可以创作出形似真实、艺术性高的画面的。以富于装饰风趣的重彩钩勒法,去和易于表现浓厚苍茫的泼墨写意法相结合当然不容易,但我们从这里突破一点也是好的。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朝晖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朝晖图》近二、三年来,郭味蕖在花鸟画创作中,曾多次地向这个方向努力。从工笔和写意的统一表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深入研究。施用朱砂、石黄、白粉、石青、石绿、金等不透明颜色,最好是钩画轮廓,有时也可以不用轮廓,但必须掌握画面的色调的统一和色调对比的单纯。”就如何统一调和色彩的关系,郭味蕖从两个方面得到了启示。一是齐白石常用浓重而单纯的朱砂颜色点菡萏,以泼墨法点荷叶,以三原色点翠禽。给郭味蕖留下强烈的印象和启示。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太华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太华图》题识:太华峰头玉井莲。味蕖泼墨。这是先生晚期的一件作品,题诗出自韩愈的《古意》: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沈痾痊。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用典出自《华山记》:“华山顶有池,池中生千叶莲,服之通仙,因名华山。”七泽,楚有七泽,泛指楚地的湖泊。赵之谦曾据此创作,表达一种傲岸出尘的胸襟。郭先生的创作,更淋漓。
“齐白石大师画工虫配以写意花鸟的花果,画翠禽仅以红蓝两色出之,看起来极容易,却是在长时间实践中经过无数次地反复研究而获得的成果。”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霜色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霜色图》民间年画单线平涂的方法,可以解决画面上重彩杂乱,使人分不清主题的感觉。一幅画面要有主色调,例如只用朱砂和墨作重点,或以石黄和朱砂作重点,或是以粉或青绿作重点,主色调不要超出三种颜色,也可以调制好理想的颜色再用,可以获得对比强烈、画面简洁、色调明快、气象大方、格调雅致的表现效果。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雷艺龙孙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雷艺龙孙图》“这样的效果是继承民间年画的单线平涂的路线。年画画面用彩的对比强烈,是千百年来民间艺术家们从广大群众喜爱的基础上逐步演变从而创造出来的。我们今天从年画方面吸收一些营养,使旧的淡逸肃穆的情调变得火炽些、鲜明些,更引人入胜些,我想完全是必要的。它的结果将是得到既富艳工丽,又活泼奔放,笔墨酣畅的新风格的出现。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东风吹遍大地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东风吹遍大地图》郭味蕖先生,生长在这一历史阶段,其所遭逢,正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风云变幻的一个时期。他本人的特殊身世和人生旅程,以及他的博学笃行和艺术创造,都是这一时代所折射的强烈缩影。然而先生的学问和艺术还远未被今人所普遍认知,一般论者对其内涵既无深知,故而出语谨慎,其所论列,也就很难有什么见地。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东风朱霞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东风朱霞图》是他的代表作。画中一树山茶昂扬山谷间,灿烂如火;旁边辅以墨竹,拂云擎日,迎风劲舞;树下点缀一丛萱花,饱吸清泉甘露,贞逸温婉。画面取微微仰视之角,愈加显现出山茶老柯的高大、竹枝的挺拔。技法上采用重彩与泼墨相结合,勾勒与没骨相结合,山水与花鸟相结合,将花木置于岩阿涧底,既有山野之趣,又有文人意象,表现出春天磅礴不羁、万物迸发的精神品格。
这幅画的成功,不仅在于它的笔墨色彩,在构图上亦十分考究。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味蕖三子郭怡孮先生时常以它为例,谈创作大幅花鸟画构图的重要性。在《郭味蕖讲花鸟画》一书中,郭怡孮教授有如下注解:
郭味蕖不仅深谙古人的构图方法,而且吸收了西方绘画的透视和构图等方法为我所用。在郭味蕖先生的艺术历程上,经历了太多的坎坷,这既有家庭带给他的影响,也有时代强加给他的内容。
1937年畜须家居期间,他淡泊名利、潜心治学,多种著作在此间完成,这对于学者本色的味蕖来说,真可谓是难得的一段清净日子,远遁世俗纷争和兵燹乱离,可以敞开心怀接纳他素所心仪的那些砖瓦金石、书画古器。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麗日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麗日图》题识:丽日。味蕖写于黄山温泉寓楼,时宿雨乍晴,山翠欲滴。来北京期间,味蕖先生和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等人的交往是最能体现中国士人精神的。他并非其中任何人的学生,但从艺术到学养,三位前辈对他的赏识出于真心。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晓风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晓风图》在潍坊期间,郭味蕖完成了《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并于1950年携书稿晋京拜见徐悲鸿先生,徐亲为题写书名并对其美术史研究大为鼓励,后来此书于1958年出版,黄宾虹作序。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学书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学书图》题识:学书。雨后晴光穿云,味蕖乘兴。在郭味蕖受聘中央美术学院的聘任核定表上,徐悲鸿的批示是:郭君对于中国遗产问题已有著作几种,所涉颇广泛,倘给予机会集中精力为之,当有成就。悲鸿。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惊雷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惊雷图》纵122厘米横94厘米1962年创作。在同代画家群中,郭味蕖先生的出身和后天的学养、经历既有与时代的变迁相应的成分,比如青年时期的他一样没有逃脱时政变换所引发的社会动荡,从而没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研究和创作环境,但这些仅仅是他成功的一些外在条件,成就味蕖艺术的,更多的是来自他的世家文化,以及他后来的特殊际遇。由此,我们也可以从中领略一个文化世家所赖以维系家族精神传承的一些方法和传统。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清明池馆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清明池馆图》落款释文:清明池馆,芳信年年好,天淡淡,月溶溶,春意知多少。味蕖家世之渊源,能够引起今天大众对于中国学问道德传承统序的进一步认识,今天对于大部分以各种途径进入大学学习、生活者,或者可以对古代士人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的种种嘉言懿行有所知见,但因为社会条件的变迁,真正意义上的传承脉络事实上产生了断裂。中国的学问和道德,重视的不是条条框框的知识,而是一种潜移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悟和摄受。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大好春光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大好春光图》题识:大好春光。味蕖写。《大好春光》是郭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创作于1962年,是他新花鸟画观的具体体现。此作一经展出,即博得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的广泛好评。196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花鸟画选》收录了此画。
郭味蕖绘画一个非常明显的风格是工写的完美结合,严谨细致的白描双钩和大的墨块和书法运笔之间的转换、衔接和对比了无痕迹。画面和穆冲融的气息来自他淡泊寡营、儒雅安适的精神境界。当然是郭氏一门精神品格的典型图景。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岁朝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岁朝图》
郭味蕖先生是新花鸟画的开拓者,是传统花鸟画向现代转型的重要代表画家。他在艺术上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主张花鸟和山水相结合、白描和点染相结合、工笔和写意相结合、重彩和泼墨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彼泽之陂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彼泽之陂图》识:彼泽之陂。味蕖橅宋人法补陈风。这是郭先生的创作,颇具文秀之气,是他的名作,被多种辞书画册收录。
是根据《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诗句进行创作的。尽管画家在题跋中说:“抚宋人法补陈风。”同样说明他的主题思想是十分明确的。画上摄取池塘一角,有玲珑的太湖石,有蒲草,有荷花。
在布陈上画家注意到四边四角的处理,蒲草的顶天立地,荷叶占有左右的画面,空出左边上下角。右下角倾斜的太湖石,利用用笔的变化,有中锋、侧锋、逆锋、战笔、轻重、虚实、缓疾、华润、刚健、浑融、苍老、皴擦,虽然占有画面四分之一的石头,但给人灵动洒脱之感。
笔直的蒲草,是最难处理和表现的,然而画家采取了相应的艺术手法,对蒲叶的结构,蒲干的粗细节疤,前后正反,用中锋直下,线条圆劲而有韧力,曲折顿挫顺转,从始笔到末笔能游刃有余,首尾衔接,绝无板、刻、结的毛病。可谓笔为心使。所绘景物,人们首先看到的不是线条的流畅轻重徐速,而是蒲草的本质精神的再现,以及蒲草的体积感和特有的意趣。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银汉欲曙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银汉欲曙图》题识:银汉欲曙。味蕖。如果荷花仅仅停留在周敦颐的“君子”形象,是不够的。著名美术史论家刘曦林先生在《郭味蕖传》中说:他笔下的荷花,不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文人节操的象征,而是表达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花鸟画遭遇困境,郭味蕖当仁不让,卓拔自新,奋力开拓,探寻中国画的时代精神。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大好春光图》赏析
近现代画家郭味蕖《大好春光图》
郭味蕖先生的作品立意清新,色彩秀丽,构图新颖,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表现了从传统绘画形式中脱化出来的新时代花鸟画风。
近代“折中中西”的绘画革新理论和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否定中国画传统的潮流,促使坚持写意花鸟画传统的画家另辟蹊径,从传统中寻找实现写意花鸟画自我衍变的文化依据。潘天寿提出的“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和“东西绘画如两大高峰”的论断,在浙江大地和浙江籍画家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刺激产生了“新浙派”写意花鸟画的阶段性成果,从而证明“传统出新”“以中化西”模式在写意花鸟画近现代衍变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中国美术包括山水画创作不可能不有所变化。虽然就总体而言,山水画界在民国时期尚未天翻地覆,旧传统还勉强维持其在画界的主流地位,但着眼于长远,当年少数派的努力正勾勒出山水画的发展前景。
再润点更好,大家,山东大师。江南风物对绘画可能更长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