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两宋花鸟画家在写生真意、尊崇法度的基础上,特别重视学识修养的积淀,更加注重提升艺人自身的人品和情操。为什么两宋花鸟时至今日仍能熠放璀璨之光?
«——【·“理想之美”·】——»
作品的“理想之美”达到了画家和观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共鸣,也是他们格物穷理、精益求精、崇尚品格的集中体现。以南宋宫廷画家李嵩系列《花篮图》为例。
宋代花事繁盛,从王族贵胄到文人雅士,皆有赏花、绘花的雅好。每逢佳节典宴,装设花卉更是至关重要。中国的6大花器--瓶、盘、缸、碗、简篮,在宋代便已悉数齐备。
从一花一叶中传递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意。南宋宫廷画家李嵩的多幅描绘插花的作品传世于今。从画史资料推测,李嵩所作的《花篮图》应为春、夏、秋冬4幅。
春、夏、冬3 幅《花篮图》群芳争艳、婀多姿、构图饱满、疏密纷繁。以隆盛篮为型,不同时节的5种花卉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五行,全作以小见大。
表达了繁荣锦绣、圆满幸福的寓意特质和“理想之美”。与现实对应,“理想之美”有别于客观生活中的实体,两宋花鸟画家们在真实与理想之间不断获取主观与客观的平衡,寻求转换。
宋人花鸟画不在如真,不在具象,恰在于内在之神,在于客观物象和精神品格的高度统一与完备。基于两宋花鸟画家们在艺术天地中捕捉生命活力的容智,以及高超灵动的表现魅力。
«——【·初心: 两宋花鸟画“理想之美”的守候·】——»
一个时代的初心孕育了两宋花鸟画。宋朝在文化教育、商品经济、科学创新等方面已达到高度繁荣。两宋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商贸的极度繁荣促进了经济的快速腾飞。
当时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农业、丝织业、造纸业、印刷业、制瓷业、贸易商业、科学、理学、文学的兴盛,为两宋文化艺术的统治阶级和衣冠贵胄对花鸟画的热衷,生成了两宋时期特有的人文氛围。
在整个上层社会掀起了一股空前浩大的艺术潮流,使得艺术作品的收藏、品评蔚然成风。不少贵族,甚至宋徽宗本人都积极参与绘画艺术实践,把绘画的重要性提高至同诗词歌赋一样的程度,用以寄兴抒怀。
两宋时期的花乌画主要承袭了五代西蜀黄筌的画风。人宋后,由于黄筌之子黄居案身体力行地极力提倡,将西蜀的宫廷院体花鸟画风带入北宋的画院,熔取了前人技法,独标高格。
两宋花鸟画的富贵画风铺垫了深厚的基石。所以,黄家父子的花鸟画无形中被染上了雍容典雅的皇家气息,时人誉为“黄家富贵”。画面中水仙与梅花交相呼应、含苞待放,红山茶艳丽多姿。
绿叶掩映间预示着早春的到来。与其说画家在描绘寒冬腊月,不如说是歌颂春之希望,从而展现其超凡脱俗的意蕴。可见,宋代花鸟画的境界美是不同理想的反映,是承载画家艺术理念与现实的综合体现。
«——【·慧心:两宋花鸟画“理想之美”的内涵·】——»
一流的绘画作品不单是表现题材和方式活泼动人,其蕴藏在作品背后的内在生命力更加熠熠生辉,这少不了画家观物取象的智慧之道--慧心两宋花乌画家在画面意境营造等方面都臻于完备。
作品生发的富贵吉祥、庄重宁达、美好含蓄的寓意揭示了两宋花鸟“理想之美”的内涵。花鸟画的“理想之美熔铸了画家师法自然、理法物象的综合体悟。
两宋花鸟画家在写生真意、尊崇法度的基础上不断取舍以及求真细辨,他们借助自然物象表现事物内在的变化规律。南宋邓椿在《画继》记载:“徽宗建龙德宫成,命待诏图画宫中屏壁,皆极一时之选。
此作春时日中者,无毫发差,故厚赏之’。赵估独赏之龙德壶中殿斜枝月季,是因“此作春时日中者,无毫发差"的工巧精微,以及崇尚法理的极致表现。
在宋代这样观察人理、注重法度的艺术思潮引领下,两宋花鸟画家精于分析自然理法,追求物象造型严谨,遵循客观时宜,设色细腻考究,符合环境对象,勤于描写不同季节、气候条件下物象的万千形态变化。
通过艺术表现其对“知”的渴望达到了研究物理的范畴,从而呈现作品意蕴的丰韵和富足感。潜心:两宋花鸟画“理想之美”的传承,两宋花鸟画的理想之美来源于现实自然。
宋人对花乌物象精神特质的不懈渴望与追求。难能可贵的是,花鸟画家并不满足于一味地工妙恬写的艺术表现方式,他们潜心治学,在继承前人绘画成就的基础上,不断出新求变。
两宋花鸟画在我国绘画史上极为鼎盛的时期。在统治阶层的支持下,北宋画院制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完善,为后来的花鸟画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根基。
当时的翰林图画院十分注重提升画家的创造能力、艺术修养其考核标准也相当严苛。为了启发学员的艺术思维,画院配备了当时最为强大的教师队伍。
根据画院学生修养的不同程度因材施教,特别注重画家自身涵养的提高,以及作品意境、情趣和思想的表达。到了后来的宣和画院,“画学"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画家的地位!
极大地推动了画院画家的综合文化素养。从根本上讲,两宋花鸟作品的理想美是关乎外在事物作用于内在精神世界的综合感悟,是内在和外在体验的双向产物。
宋人通过表现对象托物言志,借助外在事物烘托渲染内在的精神期许以及崇高的人格理想。而画家的阅历涵养决定了作品的层次格调,这是花鸟画“理想之美"的内核。
格调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观察感悟、学识修养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画家的人品和情操。以李嵩为例,他少时曾为木工,成为画院画家后,不断勤学苦练、精于创作、从不懈息。
待到年迈时仍时刻关心下层社会人群。他以现实生活为原型,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他从社会自然中捕捉灵动,发现创造常人不经意的细微之美。
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论气韵非师》中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两宋花鸟画犹如我国艺术史上灿烂的明星。
赵佶、李嵩等为代表的画家孜孜以求所刻画的精彩风貌至今为人称道。其格物穷理的治学态度、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寄意于物的精神品格,是后人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结语·】——»
随着时代、人文、技术的变迁花鸟画的艺术形式、表现内容和审美趣味有了新的变化,如何从传统艺术中没取营养以适于当今花鸟画的发展,成为每一位现代花鸟画家必须深思的课题。
重新审视两宋花乌画的辉煌艺术成就,可以看出,画家们不满足于固有技法的束缚、不拘泥于现实环境的羁绊、不同于平凡题材的限制。
他们立足时代、严谨好学、体悟万物,将人生和艺术的感悟融汇于作品当中,传达出连结社会、人与自然的理想美,引发人们重拾理想信念,塑造勤奋、拼搏、向上的人文修养和品格。
信息来源:
《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