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之战时,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飞将军”李广为什么会迷路?

鬼说天下 2025-02-11 14:59:53

在如今的互联网上,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飞将军”李广有一个不太好听的外号叫“迷路侯”。这个外号来自于“飞将军”李广在元狩四年(前119年)的漠北之战中迷路未到,再加上文人的“李广难封”,就此出现。那么漠北之战时,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飞将军”李广为什么会迷路?本鬼说说一家之言。

首先要说明的是,汉匈大战全面开始后,李广一共参加了四次重大军事行动(四路出击、定襄出击、右北平出击、漠北之战),只在漠北之战的时候迷路了。也就是说,很多人印象中的“李广一打仗就迷路”是不符合史书记载的。而李广会在漠北之战时迷路,本鬼个人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李广虽然从汉文帝时期就与匈奴作战,但他这辈子大部分时间打的都是以少敌多的防御战,基本上就是在汉匈边境一带活动。因此李广看起来好像是经验丰富的对匈老将,可是他其实没有什么率领大兵团千里奔袭的经验和能力,对匈奴的地理环境也是两眼一抹黑,基本不了解。

第二,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李广是“广行无部伍行陈”,西汉名将程不识则评价李广是“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由此可见,李广本人比较轻视军队的组织管理,主要靠个人勇武和魅力。这种带兵习惯在千里奔袭时是重大缺陷,无组织度的军队在长途行军时很容易迷路。

第三,李广是秦朝名将李信的孙子,名副其实的世家子弟。再加上外宽内忌的性格,李广非常讨厌与自己不和的下属和归降的少数民族,曾经屠杀数百名归降的羌族。正因如此,了解匈奴地理的基层军官和归降的少数民族一般不愿意在李广麾下干活。结果是李广几乎找不到合格的向导。

综上所述,长年在边关打防御战和防守反击战的李广其实并不怎么了解匈奴的地理环境,也没有率领大兵团千里奔袭的经验和能力。而“广行无部伍行陈”的带兵习惯、轻视中下层军官和讨厌归降少数民族导致李广的部队组织度低又找不到合格的向导,“飞将军”李广会迷路也就不奇怪了。

0 阅读:99
评论列表
  • 2025-03-20 23:45

    霍去病的部队,几乎清一色投降的匈奴人,换成今天的话说就是匈奸,这些人本来就对地形熟悉,要不然你以为霍去病真的天赋异禀,没去过的地方都能找得到匈奴大本营?其实跟抗日战争早期日本人进展那么快是一个道理,全靠卖国贼带路,至于李广为啥老迷路,第一他的部队以汉人为主,不熟悉地形,第二七国之乱李广收了梁王将军印,犯了私交诸侯的政治错误,自然不受重用……[得瑟]

    asd飞 回复:
    不会吧,遇到人就说明没迷路?那李广也没迷路啊,次次都能找到人
    用户27xxx54 回复: asd飞
    绷不住,我可没说遇到人就是没迷路,也没表达过这层意思,你怎么想或者怎么曲解我的原意是你的事,和我无关。我只说过草原上很难随随便便遇到人,是针对你对于霍去病拿随便杀遇到的倒霉蛋来作为不迷路这句话的反驳,而且我那句回复也没提到李广,你能扯到李广头上,笑。
  • 2025-03-16 17:10

    有没有可能就是因为有在匈了,奴10年的张骞才迷路,反正他也不可能出使臣了,李广么是不能给侯的

  • 2025-03-27 04:05

    因为是“飞”将军,所以很容易被风吹,也容易被人吹,要不是被吹,史记怎么不写上李广打过几次胜仗?杀了和俘虏了多少敌人?缴获多少物资?占了多少地盘?

  • 2025-02-19 11:25

    迷路或者失期很正常,比如霍去病就有过,张骞也有过,为什么偏偏盯着李广薅?哦,喷子们还会把张骞失期算在李广头上。李广一辈子打仗,几十年了,从没迷过路,连他自己都认为这次迷路是天数,是老天不让他有封侯的机会。那么请问,几十年从没迷路,是运气,还是能力?最后唯一一次迷路,是能力不足,还是运气不好?我想懂得都懂。

    用户59xxx73 回复:
    你哪只眼睛看到我吹李广?我说他一生迷路一次,这也是吹?
    少时风流老亦狂 回复:
    李敢能跟霍去病,是经过选拔的。霍去病的部下,是精中选精,优中选优。李敢通过了考核,仅此而已。汉武帝一朝,能单带一路的,只有卫霍是单独一档,大赢。李广已经算过得去的。唯一一次惨败,源于对面的兵力优势很大。我怎么看李广也还行,怎么就被人黑成那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