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群岛呵,美丽的希腊群岛!在这里,战争与和平的艺术并兴,狄洛斯崛起,阿波罗跃出海面!永恒的夏天还把海岛镀成金,可是除了太阳,一切已经消沉。”伴随着希腊经济回暖,债务危机后希腊经济或于迎来曙光,这使得百年前诗人拜伦所作名篇《哀希腊》今日读来颇为感慨。
希腊雅典西南约10公里,是碧海蓝天的比雷埃夫斯港(以下简称“比港”)。从地图上看,比港濒临“海上十字路口”的爱琴海,辐射欧洲大陆、中东和非洲,经济战略位置可见一斑。 十几年前,一场毁灭性的债务危机给希腊带来了多年的紧缩、艰难和动荡。如今,希腊官员和投资者表示,2024年可能是这个国家完成复苏的最后一年。经济学家预计,希腊经济今年有望增长3%,接近2009年债务危机前的水平,且远高于欧元区0.8%的平均水平。
著名的希腊爱琴海
近日,希腊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四季度至2024年一季度,希腊通货膨胀率总体上升16%,其中商业利润份额为9%,劳动力成本份额仅为4.1%,证实了希腊市场在新冠疫情及能源危机期间,通货膨胀高企的最主要原因是过度的利润扩张,商业利润而非劳动力成本和税收占据国内价格压力的最大份额。
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希腊商业利润对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累计增长的贡献率是工资成本的两倍多。而在整个欧元区,劳动力成本是通胀的主要原因,所占份额约为10%。GDP平减指数是指未剔除价格变动的GDP与剔除价格变动的GDP之比,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物价变动的总水平。报告强调,企业或出于竞争力下降、家庭储蓄量和旅游业增长拉高需求等原因,设法将进口成本的增加全部转移给价格,并借机大大提高了利润。
这里说到进口,就不得不提及希腊最大的港口比雷埃夫斯港了。公元前5世纪,一位名叫希波达穆斯的建筑师设计了这个港口,在当时及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比港成为希腊乃至欧洲最繁华的港口之一。
有关比港的故事如灿烂星辰一样繁多。古希腊戏剧家阿里斯托芬曾经这样描写比港:“人们朝着船长周围的人群叫喊,纷纷购买皮革、皮带、罐子,或者大蒜和橄榄油、成网的洋葱、花环、凤尾鱼……船首的雅典娜雕像是镀金的。码头下面,充斥着锤子敲打木钉的声音、钻桨孔的声音、芦笛和排箫的声音、水手长的声音以及鸟叫声。”
那时候,比港人声鼎沸,商旅不绝,繁华之景,一时无两。
然而,这个“扼守通道之地”的重要港口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黯然失色。直到中远海运参与港口经营后,比港才再度焕发了勃勃生机。
在中国企业的投资和帮助下,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获得新生,不但港口自身快速发展,还有力推动了希腊经济发展,成为希中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
比雷埃夫斯港(简称“比港”)是通往欧洲的南大门,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节点。堆叠的集装箱、港口停靠的轮船和从港口开往中东欧腹地的列车,在这里编织起一张连接亚洲和欧洲、联通海运与陆运的巨大网络。
以比港为重要交通枢纽,中欧陆海快线是亚洲货物经海运至比港、再由比港铁路运输至欧洲内陆多国的海铁联运路径,将“海上丝路”和“陆上丝路”在欧洲地区衔接,打造亚欧“第三条贸易通道”,为中国与中东欧间经贸往来搭建起高效畅通的运输路径。
“东方比雷埃夫斯”号大型集装箱船抵达希腊比雷埃夫斯港
近年来年比港操作箱量均超过500万标箱,成为全球前30名集装箱大港之一,是欧洲第四大集装箱港口、地中海领先集装箱大港。截至2023年初,比港为当地创造直接就业岗位4300个、间接就业岗位1.2万个,对希腊的直接经济贡献超过6亿欧元,带动希腊GDP提高1.56个百分点。
实际上,在2022年,欧元集团发布第十四次强化监督报告就规定希腊必须在2060年前实现国家财政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由2.2%提高至2.6%的目标。
根据欧盟统计局预测数据,在接下来的四年,也就是至2026年,希腊政府将面临巨大的财政调整,或需作出一定的经济牺牲。今年希腊财政赤字将占比国民生产总值1.9%,自2023年起希腊国家财政将转为盈余状态,占比1.3%,2024年至2026年,这一数字将分别上涨至2.7%,3.4%和3.7%。
欧元集团表示,未来将继续按计划监督希腊的经济、预算与财政状况,包含希腊复苏计划中的重要改革及投资,欧洲稳定机制也将持续发挥作用,在预警机制下检测希腊的债务偿还能力。 希腊债务如同一个幽灵(Grexit),每隔一段时间就闪现一次。 这一单词源自Geeeeexit(希腊退欧)的缩写,最早由花旗集团分析师比特(WillemHendriBuiter)等人于2012年2月提出,却在2015年再度走红。这一词语的重新流行,也对应希腊风波再起,而让希腊回归旧货币德拉克马(Drachma)的口号也重新燃起。一切都让人恍如隔世,希腊危机到底怎么了,这几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关于欧元区的一切噩梦,往往都是从希腊开始。 2015年新年伊始,随着希腊意外提前大选,希腊是否退出欧元区再次成为全球新闻焦点。导火索源自德国《明镜周刊》一则 报道,该文表示如果希腊激进左翼联盟上台,否决希腊改革计划,那么德国将接受希腊离开。一时间,希腊退出欧元区(Greexit) 成为热门词。这一黑色消息不仅让希腊股市大跌、国债收益率飙升,欧洲股市也连带受到影响,欧元兑美元汇率也遭遇重创,1月 4日一度跌到1,1864美元,几乎创下9年以来的最低纪录。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四年前,也就是2009年的希腊危机也是从公投及选举混乱开始的。欧洲债务危机最初即起源于希腊,希腊在2009年宣布国家负债高达3000亿欧元,随后希腊债权遭遇寒冬,评级机构纷纷下调希腊的评级,希腊国债筹资更加艰难,无奈之下只好对外寻求援助。
希腊的悲剧追溯起来,根源在于欧元。 欧元曾经备受期待,寄托了国际储备货币与欧洲一体化等诸多想象,例如《彭博商业周刊》就把欧元列为85年来最重要的85项创新之一,1999年诞生的欧元被认为是欧洲在罗马时代之后最重要的货币改革。欧元的优势显而易见,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融资成本、推进欧盟一体化进程。可是欧元自身的问题也难以回避,那就是欧元区有统一的货币制度,却无统一的财政制度。
虽然对欧盟国家加入欧元区给出了条件,希腊等本来不满足欧元区加入要求的国家,在投行高盛的帮助下对国家报表进行包装,“瞒天过海”进入欧元区。可是即使进入欧元区,一方面,德国等强势国家的竞争力使得弱势国家竞争力更显屠弱;另一方面,欧元区边缘国家即可享受与核心国家相差无几的信用条件,导致这些国家过度举债。 最终,马太效应在国家之间呈现,“强国越强,弱国越弱"。
有国外媒体统计,截至2015年,希腊自2001年加入欧元区以来,实际GDP下跌了4.5%;意大利下跌3%,葡萄牙增长1%诞生不到四分之一世纪,欧元区已经成为世界的一个“雷区”,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20世纪两次大战,都是从欧洲内部发生而将世界倒转颠覆。斗争在20世纪的形式是军事,在21世纪的形式则是金融。哈佛大学教授、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马丁.费尔德斯坦(MartinFeldstein)从90年代就开始呼吁关注欧元存在的问题,他更是在2012年撰文宣布欧元的实验失败:“自1999年启用欧元开始,仅在十几年后就面临惨败,这并不是一个意外事件,也不是官僚机构管理不善的结果。”
更进一步,对希腊问题的态度一直在欧元区引发巨大争议,尤其是德国和其他国家的分歧巨大。德国在金融危机以来事实上已经成为欧元区领头羊,但德国自身也存在问题,尤其是其经济能力和政治抱负的不匹配。一方面,德国经济在欧洲核心国家中一枝独秀,出口在发达国家也首屈一指;另一方面,二战之后的德国受限历史因素,其实并不是那么愿意承担国际责任,成为欧洲的领袖国家也是不情不愿的,这也使得德国对于希腊的态度被些评论家批评为冷酷。
关于希腊的命运,作为欧元区的主宰者以及引擎,德国的态度至关重要。希腊退出的成本是一个黑洞,属于不可测风险——当时可以估算的成本及预案其实都是对已知风险的测算,不确定的风险则难以估算。希腊如果退出欧元区,那么下一个希腊可能就是西班牙、意大利甚至法国,整个欧元区未来将面临压力。因此希腊于2022年8月20日宣布正式退出欧盟“强化监管”机制,并且希腊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财政预算支出时,不再受欧盟的季度审查和评估。
因为自第二次希腊危机以来,大约有50万受过教育的年轻人移民和希腊技术工人移民,或到到更远的地方寻找机会和工作,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和孩子,或是不愿意工作,一心靠补贴生活的人。
这也让希腊政府面临了一种极为尴尬的局面:失业率居高不下与劳动力短缺无法缓解共存。
所以在多重压力的推动下,希腊议会便通过了一项法律,法律规定,从2024年7月1日起,部分企业的员工将会实行新工作制,进入每周上六天班(48小时)的新模式。
据希腊劳工和社会保障部发言人的说法,该政策仅适用于需要24小时连续运营且有轮班制的企业,不包括餐饮业和旅游业。此外,该政策不具有强制性,只有在工作量增加的时候才被允许使用。员工也有一定选择权,可以选择多工作2小时或者8小时。对于员工而言,除了工资报酬,他们还将获得相当于日薪40%金额的加班费,如果加班时间恰逢假期,加班费最高可达日薪的115%。
然而,在希腊寻求延长工作时间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其他欧洲国家正在探索四天工作制。可以说希腊人已经算是欧洲国家妥妥的劳模了!
不过,应该让希腊人感到“自豪的”是随着希腊经济从过去十年的债务危机中复苏,近日媒体报道:希腊计划今年向欧元区国家提前偿还80亿欧元的救助贷款。
希腊政府提前偿还主权债务,这说明希腊经济在改善,希腊政府有足够的财力偿还主权债务,既有助于缩小希腊主权债务的规模,还有助于提升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进而吸引更多海外资金投资希腊,进一步推动希腊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