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腐利刃:苏林的铁腕之路
苏林,这位65岁的北方兴安人,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但他在越南政坛上的表现却让人刮目相看,靠着强硬的反腐作风成了个标志性的人物。他的职业生涯是从最基层的警察开始干起的,没什么背景,完全是靠自己一步步往上爬,最终坐到了公安部长的位置。
2016年,苏林刚当上公安部长就盯上了西贡港的一桩大案子。那时候,西贡港查到了一批走私香烟,价值高达2.3亿美元。调查过程中,他们发现这批香烟的背后牵扯到海关系统的高层,线索直指海关总署副署长。苏林当场下令逮捕,把人直接带走,整个过程干净利落。

2024年,身为越共中央总书记的他又搞了个更大的——“熔炉”反腐运动。这次反腐的力度,简直可以用排山倒海来形容,连前国家主席武文赏和国会主席王庭惠这俩大人物都没能躲过去。这俩人之前在政坛上可是呼风唤雨的主儿,武文赏是越南史上最年轻的国家主席,王庭惠在国会里也掌控着立法大权,可在“熔炉”运动中,他们涉及的腐败问题被一一挖出来,最终双双落马。
除了这俩政治大佬,苏林还把目光转向了商界。那个号称越南女首富的张美兰,靠着西贡商业银行搞了125亿美元的金融诈骗,把国家的钱当成自己家的提款机。这案子牵涉面广,金额巨大,光是查账就花了好几个月时间。苏林组织了专门的调查组,把张美兰的金融帝国翻了个底朝天,最后把她和一大堆涉案人员全给抓了。

苏林干的这些事儿,可不只是抓几个人那么简单。他查西贡港走私案的时候,顺手把海关系统的漏洞给堵上了,后来还推动了相关的监管改革,让走私这种事儿变得更难下手。到了“熔炉”运动,他不光是揪出了武文赏、王庭惠和张美兰,还借着这些案子整顿了政坛和金融界的风气。比如张美兰案曝光后,越南的银行系统被迫加强了监管,出台了一堆新政策,避免类似的诈骗再发生。
外交舞者:梁强的平衡术
国家主席梁强起步于河内外语大学,那时候他同时修习俄语和英语,这两门语言的学习经历为他后来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打下了坚实基础。尤其是俄语,让他能够直接与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官员交流,而英语则为他打开了与西方国家沟通的大门。

到了2024年,他已经成为国家主席,这一年9月的事件更是让他在国际上声名鹊起。那段时间,他同时接待了来自美国和俄罗斯的高级别官员,具体来说是美国商务部长和俄罗斯能源部长。接待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先是与美国商务部长会面,双方签署了一份波音客机订单的协议,这份订单涉及数十架飞机,价值超过百亿美元,直接推动了越南航空业的升级。紧接着,他又转场与俄罗斯能源部长会晤,这次敲定的是一个核电站合作协议,涉及俄罗斯提供技术和设备,帮助越南在南部地区建设一座新的核电设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这种一手与美国签约、一手与俄罗斯合作的策略,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梁强多年来在外交场上摸索出的经验总结。越南夹在中美俄三大国之间,任何一方的关系处理不好,都可能让国家陷入被动。因此,他在2024年9月的安排中,把时间和资源分配得恰到好处。

除了这两场重量级的会晤,梁强同月还促成了另一件大事——越南与印尼在争议海域的海洋划界谈判。这件事的起因是两国在南海部分海域的主权争议由来已久,之前双方多次谈判都没能达成一致,甚至还发生过渔船对峙的事件。这次谈判在西贡大饭店举行,持续了整整三天,最终,越南和印尼签署了划界协议,明确了争议海域的归属,成功避免了进一步的冲突。
改革先锋:范明政的现代化之路
政府总理范明政是越南南方出身的政治家,他以推动现代化改革而闻名于政坛。他成为总理后,马上把目光投向了一个大项目——南北高速公路的PPP(公私合营)项目。这个项目早在之前就有人提过,但因为资金缺口大、风险高,一直被搁置。范明政上任后,亲自牵头,把这个计划从纸面上变成了现实。

他先是组织了一轮调研,跑遍了南北各省,了解沿线城市的交通瓶颈和经济需求,然后带着这些数据找到了一堆外国投资者,包括韩国的三星和日本的乐天集团。这些公司看中了越南市场的潜力,陆续投入资金,参与高速公路的建设。到2024年,这条全长超过2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已经初具规模,从河内到胡志明市的货运时间缩短了将近三分之一,直接拉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增长,还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
除了基础设施,范明政还把改革的手伸向了政府管理领域。他大力推动“数字政府”计划,从2019年开始就在全国铺开试点。到2024年,这套系统已经全面推广,效果非常明显——全球电子政务排名中,越南一下子跃升了27位,河内街头的公务员现在能通过手机完成80%的行政审批任务。

立法智者:陈青敏的法律之战
国会主席陈青敏是广南省人,法学博士出身。2021年,他刚上任没多久,就接手了一件棘手的事——修订《土地法》。这事儿在越南可不简单,因为土地问题牵扯到南北方的利益分配,南方派系尤其反对新法案,觉得会损害他们的地盘。
陈青敏亲自上阵,带着一摞资料站到台上,跟反对派逐条辩论。他把越南土地使用的情况、历史数据还有国际案例都摆了出来,连续三个月在国会里讲了个遍。南方派系开始还硬扛,后来慢慢被数据说服,到最后投票时,法案居然拿下了87%的赞成票。

到了2023年,陈青敏又干了件大事——推动建立官员财产申报系统。他找到佛教里“因果报应”的说法,把这个理念跟财产申报挂上了钩。这套系统上线后,所有官员每年都得申报自己的收入、房产和存款,数据直接公开在网上,老百姓都能查到。
这一下,很多人就不敢乱伸手了,反腐的力度又上了一个台阶。陈青敏办公室里挂着一幅胡志明1954年手写的字——“民意即天意”,这几个字是他从胡志明纪念馆里请来的,一直挂在那儿。他每次开会或者做决策前,都会看上几眼,这句话也成了他立法工作的座右铭。
越南政坛的未来走向
越南政坛的“四驾马车”这几年逐渐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这四个人分别是苏林、梁强、范明政和陈青敏,每个人都有一手绝活,凑在一起就把越南的权力格局撑了起来。

不过,这套“四驾马车”体系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背后还有个大背景——2021年的越南十三大。这次大会可不一般,彻底打破了越南政坛几十年的老规矩。以前,总书记和总理这两个实权位置,一般都是南北各占一个,地理分界线大多以乂安省为界,这习惯还是法国殖民时期留下来的政治传统。
比如过去几十年,北方人当总书记,南方人当总理,或者反过来,总是得平衡一下。可十三大之后,这规矩被扔一边去了。苏林是北方兴安人,2024年当了总书记;范明政是南方人,干着总理;梁强也是北方来的,国家主席;陈青敏祖籍广南,政治立场北方,坐镇国会主席。

这一看,北方人占了仨,南方就一个范明政,人数上就不对等。更别提权力分配了,苏林的反腐和总书记身份让他手握大权,这南北失衡的局面,从十三大那天起就埋下了种子,到2024年“四驾马车”成型时,已经明摆着不是传统的那套平衡玩法了。
更让人瞩目的是,越南中央委员会的动向也在这几年起了大变化。这个委员会有180名中央委员,是越南实际上的最高决策团体,比“四驾马车”还高一级。以前,军方虽然也有代表,但人数没这么多,影响力也有限。可到了2021年,新一届中央委员选出来后,军方代表从上一届的不到20人,增加到了2021年的30多人,占比接近两成。
军方势力的增强直接跟越南对领土安全的重视挂上了钩。比如南海问题这些年一直没消停,越南跟周边国家的争议海域纠纷不断,尤其是跟北边的邻国,摩擦时不时就冒出来。中央委员会里军方声音大了,意味着越南在领土政策上可能会更强硬,军事预算和国防建设也跟着加码。2023年,越南军费开支比前一年涨了15%,还从俄罗斯买了一批新装备,这些动作都跟中央委员会的调整脱不开干系。

南海的油气资源,越南近年来加大了开采力度,2024年跟印度签了个合作协议,准备在争议区再开几个油井,这事儿直接踩了北方邻国的红线。地缘政治的风险在这几年越发明显,区域博弈的加剧让越南不得不把领土安全摆在更靠前的位置。
参考资料:[1]邵建平,徐泓.一路狂飙还是后继乏力:对越南经济的观察和思考[J].红河学院学报,2025,23(1):1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