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扶苏继承秦国皇位,是否能够挽救秦朝于危亡之中?

仙人评历史 2024-03-21 05:03:25

作为战国时期七雄之一的秦国,秦惠文王为了增强国力来摆脱由苏秦所提出的合纵击秦的局面,采纳了苏秦的同门师兄弟张仪所提出的远交近攻连横破纵的策略。

这使得秦国在嬴政时期成功一统六国,“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成功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五百多年的局面,而后秦始皇所推行的更改文字、统一度量衡、更改币制、废分封设郡县等秦朝政策,奠定了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所坚持的“大一统”的基础,这也使得秦始皇嬴政作为千古第一帝,在史书上有着非常多元化的评价,但是由于秦始皇登基后期,实行暴政,征30万农夫修长城、焚书坑儒等事件,使得秦始皇的评价在史书中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但是这位千古第一帝却没有躲得过命运的捉弄。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下令开始第四次出巡,而这次出巡与其他出巡鼓舞士气的目的并不相同。秦始皇从咸阳出发,一路沿海北上,只是为了虚无缥缈的成仙路,当他经过山东平原时,就一病不起。但是秦始皇成仙的梦依然没有醒来,他并不相信自己会死亡,以至于在临死前才慌忙下诏,命令长子扶苏从边疆赶回咸阳继承皇位。但是,让秦始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赵高与李斯二人为了自身利益,篡改了遗诏,使秦二世胡亥登上了秦国皇位,使得秦朝“二世而亡”。

关于秦始皇的死亡,历史上有着诸多说法。有人说秦始皇属于自然病死,孱弱的体质再加上称帝后繁重的公务,使得秦始皇在东巡路上突发癫痫死亡。也有人说秦始皇死亡另有隐情,在东巡时,秦始皇身边的重臣是李斯与胡亥等人,而秦始皇死后的最大受益者也是这些人,并且一些史学家也从史书中找到了秦始皇并非病死的蛛丝马迹。

时至今日,秦始皇的死亡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但是,如果李斯与赵高二人并未更改秦始皇遗诏,而是谨遵始皇帝意志,将皇位传给扶苏,那么秦朝“二世而亡”的局面是否还会出现呢?

关于秦朝的灭亡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的进行分析。

首先,对秦朝的统治造成了极大威胁的便是秦朝末期的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为了抵抗秦二世的暴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打响了反抗秦末暴政统治的第一枪。而真正推翻秦王朝的刘邦与项羽二人深受启发,也打出了反抗秦朝暴政的大旗,秦朝统治岌岌可危。倘若扶苏执政,秦朝大将蒙恬就不会被胡亥所杀,也就使得秦朝有了镇压农民反抗的军事力量。不仅如此,史书中的扶苏机智聪颖、心怀天下,在他做太子期间就已经看到了秦王朝统治中潜在的危机,并且直言上书始皇帝“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扶苏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不仅劝解始皇帝放弃焚书坑儒的想法,还想通过仁政来改善秦朝统治,但始皇帝并没有采纳扶苏建议,而且将扶苏贬谪出秦朝都城,令蒙恬于其一同修筑长城。对于扶苏来说,继位后定会修改始皇帝留下的政策,采用儒家或道家思想,施行仁政或与民生息,这也就缓解了在始皇帝征用三十万农夫修长城所带来的民怨。同时尽最大可能地推迟了农民大起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续秦朝的统治。

其次,在岌岌可危秦末,施行仁政并不能够解决王朝崩坏的危机。项羽、刘邦等异国后代,并没有对秦朝心悦诚服,旧国贵族仍然有着复国的想法。项羽起兵苏州吴中,攻打安阳,直逼巨鹿,同时刘邦率领部下北上进攻。但在胡亥的统治之下,秦朝名将都被胡亥杀害,这也就导致了秦朝在胡亥统治期间并没有能够抗击项羽与刘邦的名将,使得项羽与刘邦在攻打秦朝时一路势如破竹直入咸阳。而倘若扶苏继位,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削弱项羽和刘邦起义的群众基础,还能够蒙恬、蒙毅等文官武将来镇压起义势力。这就使得在扶苏继位后,项羽刘邦所带领的起义军并不能长驱直入,反而会遭到蒙恬等名将的强烈镇压。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扶苏继位或许能够改变秦朝二世而亡的局面,但是明朝宰相张居正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惜乎扶苏仁懦,胡亥稚蒙,奸宄内发,六国余孽尚存。”“假令扶苏不死继立,必取始皇之法纷更之,以求复三代之旧,至于国势微弱,强宗复起,亦必乱亡。”在张居正看来,无论扶苏是否能够获得皇位,秦朝都无法改变灭亡的命运。

秦朝成功一统六国主要的依仗就是由商鞅、李斯所提出的法家思想,通过“霸道”的方式来提高自身国力,战胜六国,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军功爵制来提高国内百姓参军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体的综合国力。并且秦朝在采用法家思想后推行严刑峻法的连坐制度,“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严苛的酷刑使得秦朝的社会大环境并不和谐,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但是奖励耕织、奖励军工等政策使得秦朝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而扶苏作为秦朝嫡长子,在法家思想的熏陶下并未受到严重影响。不仅如此,扶苏反而对儒家有着更坚定的信任。在始皇帝嬴政在位时期,扶苏就数次劝谏始皇帝放弃暴政,采取仁政。但是在张居正看来,倘若扶苏继承了秦朝皇位,必然会采取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改革必然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并且在秦始皇惨绝人寰的压迫下,民怨已经沸腾。在扶苏改革后,不仅会引起民怨沸腾,甚至还会导致国家的政治产生混乱,导致国力衰微,再加上四处强敌并起,扶苏在放弃法家思想后没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在镇压农民起义等方面必然会受到失败,各地的农民起义必然会成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在秦末不仅有着农民起义,还有着齐、楚、燕、韩等国的亡国贵族,例如西楚霸王项羽就是原楚国贵族。在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开始大肆屠杀原来的旧贵族,使得这些人直接对秦始皇有了无法愈合的间隙,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一颗种子。即使在扶苏继位后,旧的亡国贵族的问题依然没有更好地解决办法,只能通过不断镇压的方式来保持社会安定。但是长久的镇压必然会引起反抗,然而这种反抗的产生,又是扶苏所推行的“仁政”无法解决的。这也是即使扶苏继位,也无法遏制秦始皇所埋下的王朝灭亡种子的萌发。

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张居正的看法也有着非常大的说服力。推行儒家文化的扶苏必然会引起奉行法家思想的官员的不满,如果扶苏继位后,通过儒家文化来实施“仁政”,这样很可能会导致秦朝的文官武将对扶苏离心离德,例如奉行法家思想的宰相李斯,必然会受到扶苏的排挤,而李斯也会在扶苏的改革之路上设下层层阻碍。从长远来看,虽然儒家文化有利于国家发展,但是在秦朝统治已经百孔千疮的大背景下,强行改变秦朝的思想基础,推行儒家改革,必然会导致根基不稳的秦王朝从内部轰然倒塌。

由于扶苏的个人性格十分符合现代人对一位“仁君”的幻想,在他接到赵高与李斯所传的假遗诏后便惟命是从,自刎而死,甚至大部分人都认为扶苏作为秦王朝第三代或者第四代更会有所作为。而与历史中所有的君主对比,扶苏或许有着其他君主所没有的优点,例如仁慈、悲天悯人等等。但是如果扶苏作为秦王朝的第二代皇帝,他的愚孝、优柔寡断则会成为王朝灭亡的引子,国家各地掀起的农民起义并不需要仁慈来感化,而需要血与火的铁血手段镇压。扶苏的优柔寡断对于秦朝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来说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总而言之,从各个角度来看,扶苏继位或许能够缓解秦朝灭亡的颓势,但是仍然无法将秦王朝于水火之中解救而出。在民众基础与军事上,或许扶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怨,并且有着名将蒙恬的支持,但是作为起义军领袖的项羽和刘邦,不仅有着庞大的群众基础,同时还有着非常高的指挥才能,蒙恬与二人交手未必能取得大胜。在文化角度来看,奉行儒家思想的扶苏必然会受到秦朝统治集团的倾轧,所推行的改革必然会引起国家的内乱。所以张居正所言确有一定的道理,即使扶苏继位也并不能够改变秦朝二世而亡的局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