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在杨贵妃宫中通宵不归,玄宗也不怀疑自己被绿

山晴看历史 2023-06-10 05:28:07

要说唐朝的由盛转衰,李林甫、杨国忠两位奸相“功莫大焉”,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也是李林甫推举的。为保住自己的宰相位置不受动摇,断绝由节度使入相的道路,李林甫忽悠玄宗多任用寒门胡人,极力鼓吹胡人忠心耿耿不结党羽。

《太平广记•谄佞》:唐玄宗初即位,用郭元振、薛讷;又八年而用张嘉贞、张说;五年而杜暹进;又三年萧嵩进;又十二年而李适之进。咸以大将直登三事。李林甫既惩适之之患,遂易旧制。请以番人为将,欲固其权。

这样就导致唐朝最初所设立的边境十个节度使,玄宗天宝后期几乎全部由胡人担任。

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是高丽人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是突厥人朔方节度使安思顺是安禄山堂弟也为突厥人

唐朝的节度使边将全权掌握一方征伐,同时拥有财政权和行政权,俨然成了一个小王国,玄宗又是个极重边功的皇帝。

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掌控百战精兵二十万,开疆拓土都靠这些边军,唐朝内地的中央军几十年没有经历战事,多是市井之徒组成的乌合之众。

这个阴险狡诈,善于伪装的胡人是用尽手段骗得玄宗信任,玄宗年老失察,亲小人,远贤臣,外有安禄山,内有二奸相,大唐岂能不危?

骗取宠信

为了监督节度使的日常工作,唐朝设置采访使、黜陟使这些负责监察和考查的职务。

《资治通鉴•唐纪》:上左右至平卢者,禄山皆厚赂之,由是上益以为贤。御史中丞张利贞为河北采访使,至平卢。禄山曲事利贞,乃至左右皆有赂。利贞入奏,盛称禄山之美。

安禄山花巨资疯狂贿赂这些人,拿人钱财,自然嘴软,监察官员们回去禀报朝廷通通为安禄山说好话。

唐朝有节度使入相的传统,李林甫为稳固地位,大力夸赞安禄山这种胡人,“并言其美”。在玄宗的心里,安禄山的形象已经被这些人洗脑成了个忠心憨厚的胖子胡人形象。

针对玄宗追求边功这一心理,安禄山的辖区主要防范奚、契丹两族入侵。

在朝廷已经派遣公主和亲的情况下,安禄山主动挑起边境争端,数次设宴款待诱骗奚人和契丹人,在酒里放入麻醉草药坑杀几千人,派兵在奚、契丹境内烧杀抢掠,逼的两族不得不杀死公主重新和唐朝为敌。

《旧唐书•后妃上》:天宝中,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大立边功,上深宠之。禄山来朝,帝令贵妃姊妹与禄山结为兄弟。禄山母事贵妃,每宴赐,锡赉稠沓。

《资治通鉴•唐纪》:安禄山奏击奚破之,虏其王李日越。

《旧唐书•玄宗本纪》:安庆绪献俘于行在,帝引见于禁中,赏赐巨万。乙巳,加安禄山尚书左仆射,赐实封千户,奴婢十房,庄、宅各一区。

杨贵妃是玄宗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人,狡诈的安禄山看在眼里,脸皮厚直接跪请自己当贵妃养子,以此巩固自己地位。当了贵妃养子,也不就是成了玄宗养子吗?

安禄山在玄宗面前的演技堪比奥斯卡,玄宗和杨贵妃在殿堂上,安禄山总是装憨厚先拜杨贵妃。玄宗就很不理解了,安禄山解释道:"臣是蕃人,蕃人先母而后父"。

玄宗被逗的大悦,愈加宠信。在长安的亲仁坊为安禄山修建豪宅,里面各种家具设施奢华程度甚至胜过宫中,对待安禄山玄宗是比亲儿子还亲。甚至安禄山可以自由出入杨贵妃后宫,有时竟然通宵不归,外面传的沸沸扬扬,玄宗也丝毫不怀疑自己被绿。

《资治通鉴•唐纪》:禄山生日,上及贵妃赐衣服、宝器、酒馔甚厚。

《资治通鉴•唐纪》: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

谋反迹象

早在安史之乱爆发八年前的天宝六年,时任朔方、河西、陇右、河东四镇节度使的玄宗养子名将王忠嗣就数次密奏安禄山必反。

安禄山于范阳北面修建雄武城,对外宣称是防御契丹入侵,里面都是囤积为叛乱准备的兵器粮草,战马上万匹。

王忠嗣的上奏玄宗显然没听进去,安禄山依旧平步青云,反而王忠嗣自己却因为忤逆玄宗夺取吐蕃石堡城被李林甫抓到机会陷害,贬为汉阳太守,郁郁而终。

奸相扶持

在玄宗面前,奸相大赞安禄山为人正直,忠心耿耿。安禄山的成功,奸相李林甫有一大半功劳。对于老奸巨猾的李林甫,安禄山是颇为畏惧,而对于地痞流氓出身的杨国忠,安禄山那是毫不放在眼里。

李林甫善于揣测别人心理,上至皇帝下至大臣。像安禄山这种胡人心思李林甫那是摸的一清二楚,没等安禄山开口,李林甫笑眯眯地把安禄山想讲的话说的八九不离十,安禄山吓的汗流浃背。

《旧唐书•安禄山传》:每与语,皆揣知其情而先言之。禄山以为神明,每见林甫,虽盛冬亦汗洽。

《资治通鉴•唐纪》:禄山于公卿皆慢侮之,独惮林甫,每见,虽盛冬,常汗沾衣。林甫乃引与坐于中书厅,抚以温言,自解披袍以覆之。

以蕃将代汉将

为取得造反时候将士的支持,安禄山于天宝十三年,上奏玄宗请求为部下讨赏。得将军者五百多人,中郎将者两千多人,将二十万精兵中的基层将领将领全部替换为胡人。

造反的天宝十四年二月,安禄山只是让副将何千年入奏请以蕃将三十二位代汉将,这应该是高级将领的官位,通过换上忠君思想较低的胡人有效控制军队,安禄山这样的安排就使得造反后杨国忠洋洋得意所预想的“今反者独禄山耳,将士皆不欲也。不过旬日,必传首诣行在”成为泡影。

玄宗竟然还察觉不到,安禄山两次请封,杨国忠、韦见素等坚决反对玄宗都听不进去。

提前造反

杨国忠接任宰相后那是一改“对安政策”,极言安禄山谋反,其实就是弯打正着,主要是嫉妒安禄山受宠信。

甚至安禄山还是有点良心,感念玄宗恩宠,准备在玄宗死后在作乱,在杨国忠咄咄相逼下不得不提早反了。

《旧唐书•安禄山传》:是时,禄山已专制河北,聚幽、并劲骑,阴图逆节,动未有名,伺上千秋万岁之后,方图叛换。

《资治通鉴•唐纪》:安禄山专制三道,阴蓄异志,殆将十年,以上待之厚,欲俟上晏驾然后作乱。会杨国忠与禄山不相悦,屡言禄山且反,上不听;国忠数以事激之,欲其速反以取信于上。

天宝十三年,杨国忠再次上奏安禄山谋反,“陛下试召之,必不来”,和杨国忠水火不容的太子李亨,也密奏安禄山必反。

《新唐书•玄宗本纪》:安禄山来朝,太子识其有反相,请以罪诛之,玄宗不听。禄山反。

安禄山很清楚玄宗不会相信,还是亲自来了,在殿下磕头嚎啕大哭,他杨国忠嫉妒我受宠信,陷害我谋反。“臣本胡人,陛下宠擢至此,为国忠所疾,臣死无日矣!”玄宗被安禄山的高超演技所打动,加以重赏,人安禄山不但没事,反而更受宠信了。

这次是安禄山最后一次入朝长安,足足待两个月,杨国忠搞不动他只能气的干瞪眼。有大臣再言安禄山意图谋反的,玄宗必定大怒,捆绑送给安禄山,至此除了位高权重的宠臣杨国忠坚持上奏外,其他人无人再敢。

《资治通鉴•唐纪》:上谓国忠等曰:“禄山,朕推心待之,必无异志。东北二虏,藉其镇遏。朕自保之,卿等勿忧也!”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玄宗这时候才醒悟过来,一切都晚了,盛唐的时代被划上句号。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