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七月下旬,第四野战军南下湖南,在解放军大军压境之际,当时驻防长沙的华中剿总副司令员陈明仁在长沙宣布起义,如此一来,长沙就免于战火波及,属于和平解放,但是在长沙起义不久,我军在尚且还没能够完全整编在长沙的国民党军之际,长沙已经起义的国民党军,相当一部分被“策反”。
策反这些已经起义了的国民党军的人,就是当时担任着华中剿总司令员,整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中最会打仗的白崇禧。
但即便是白崇禧,他在渡江战役中也不断失利,被我军打得连连后退,在第四野战军南下的过程中,白崇禧的大军也撤退到了湖南,在白崇禧看来,湖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节点,如果能够保住湖南,那么他手底下的几十万国民党大军尚且还有一定的战略活动空间。

如果湖南也被解放军全面解放,那么白崇禧的大军只能退回广西,但是退到广西之后,他们的命运只会更加的窘迫。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1949年的下半年,在湖南爆发了“衡宝战役”。
1949年的八月,已经起义了的陈明仁,程潜共同给我党进行电报求援,长沙城内的数万国民党军被白崇禧策反,希望第四野战军能够尽快南下平定蠢蠢欲动的叛军。
于是在8月8日,林彪命令第四野战军第40、第46、第49军和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第18军全部追歼叛军。

因为这批国民党军移动的速度很快,我军先头追击的49军即将要跨入宝庆地区,而在宝庆一带,青树坪是一个非常有利于敌人埋伏的战斗位置,所以49军的145师师长并不建议我军深入追击,但是146师师长此前跟国军进行作战获得胜利胜,146师士气正盛,建议追击。
林彪研究了两位师长的电报之后,最终决定继续追击,让146师在前面快速追击,145师尾随其后,方便作战时集中兵力。
但后来的结果也确实被145师师部预判中了,白崇禧的“第七军”果真埋伏在了青树坪,这一次的伏击战导致我军伤亡了1000多人,国民党方面飞机大炮坦克全部用上,目的就是为了用最快的速度击垮我军,从而建立他们的士气。

此战的国民党军只伤亡100多人,双方战损比相差悬殊,也是这一仗过后,林彪心里没有了底,立即给中央发电报请示接下来的作战计划,也同样是因为这场战斗,导致林彪在追击白崇禧集团的时候,并不能够把理智放到第一位。
对于这一次的作战失利,毛主席并没有责怪林彪,因为这是一场需要大量作战才能完全歼灭白崇禧集团的会战,毛主席让林彪静观其变,随时向中央汇报情况。
而时间到了1949年的八月20日,在司令部等待得焦急的林彪接到了侦察兵的通报,根据前线侦查发现,在今天,白崇禧的三个军正由永丰,衡阳,宝庆地区出发前往常德,其主力朝北行军。

听到这些情报,林彪的脑海里面立即构建了一幅湖南的地图,他闭着眼睛沉思白崇禧此次排兵布阵的目的,在勾勒出了国军的行军轨迹之后,林彪眼睛发亮,急忙赶回作战室,在作战地图上比比划划。
而在比划了一段时间之后,林彪兴奋的一拍桌子,然后斩钉截铁地认定:
“国民党军一定会从湘南,湘乡方向对我军发动总攻”。
林彪非常迅速地把自己构思好的情况汇报给了中央,并且提到了国民党军会在湘南以及湘乡地区对我军发动总攻的可能性,只不过当电报传回到了中央之后,毛主席给林彪“泼了冷水”,虽然林彪的分析很有道理,但是毛主席认为,白崇禧其实是没有在湖南与我军展开决战的理由。

林彪此时因为青树坪战斗的失利,时刻想找到机会报一箭之仇,所以才放大了这种可能性,接到了毛主席给回的电报之后,林彪也冷静了下来。
毛主席给予林彪建议,不管白崇禧怎么变动,我军最好的办法就是兵分三路,中路主力部队对白崇禧的部队进行挤压,另外两侧的部队在进行包围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深入敌人的后方,斩断白崇禧部队的活动空间,但是最终的目的,一定要让白崇禧的部队回到广西,然后在那里进行决战。
毛主席的这个办法可以说是“一招制敌”,不管白崇禧玩什么阴谋诡计,我军只要坚持把白崇禧集团军压缩到广西境内这个计划不变,那么白崇禧一定会被迫进入到我军的主动作战频率中。
一开始,林彪也执行了毛主席的命令。

在我军步步紧逼的过程中,白崇禧也看出了我军的意图,在一开始,白崇禧也感到头疼,如果他不管做出什么战术迷惑,都无法对我军造成烟雾弹效果,我军铁了心就要把他们赶进广西的话,白崇禧最终一定会输,但是白崇禧还是选择了“赌一把”。
在1949年10月的时候,当时的北京举办了开国大典,新中国已然建立,而在10月上旬,被我军步步紧逼,眼看即将要进入广西的白崇禧集团军忽然停了下来。
在湖南以及广东一带地区,白崇禧火速调集了桂系第七军,第四十六军,第九十七军三个军,而三个军一共13个师,白崇禧命令13个师的部队一字排开,分别沿着湘南的衡阳、宝庆公路两侧至乐昌一线展开。

从地图上来看,白崇禧选的位置是非常好的,因为这些部队占据了所有的地理优势位置,这也就意味着白崇禧很有可能在这里进行决战,否则的话何必大费周章用这样的办法来迷惑我军呢?
而事实就是,白崇禧确实就是为了迷惑我军,因为我军一旦停了下来做好准备与他们决战,白崇禧眼看我军摆出决战架势之后,立即下令部队后撤,这样就能立即甩掉我军。
所以林彪在面对这样情况的时候,也下定决心跟白崇禧进行决战,林彪命令所有部队停止行军,准备就在湖南以及广东交界地区,彻底吃掉白崇禧部队,而林彪的这个决定,实则违背了他之前答应毛主席的计划,就在林彪做出决定之后,侦察兵给他汇报了一个让他脸色巨变的消息:
“白崇禧大军撤退了”。

这也就意味着,林彪的判断再次失误,白崇禧的目的一直都像毛主席所说的一样,就是为了撤回广西,面对这种情况,林彪十分苦恼,早在他下令部队暂时停止前进之后,他就立即给中央发电报,请求在这里发动“决战”,此时的毛主席并没有回电,而前线的情报又证明了林彪的判断错误,林彪的心情非常坎坷。
可是就在这令林彪苦恼,白崇禧集团军即将甩掉我军之际,从十月2日傍晚就开始向衡宝公路以南穿插的第45军135师,他们此前为了避免暴露位置,就把电台关上了,这也就导致了他们没有收到林彪此前命令全军停下来的电报,而他们按照原计划进入了拦截国民党军的既定位置。
林彪得知此消息兴奋不已,然后给135师师长丁盛亲自发电报,让135师原地准备进行拦截国民党军,他们的部队也直接归第四野战军司令部指挥。

135师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以一师之力挡住了国民党军的四个主力师,在战斗的过程之中,135师官兵展现出了有我无敌的气势,将国民党的第七军,也就是广西的“钢军”压了一头。
与此同时,林彪指挥停留在衡宝一带的一线部队迅速前进,命令西路第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向东推进,与中路军配合夹击白崇禧部。
白崇禧也因为我军的这一支奇兵打乱阵脚,最终只能下令第七军“不计代价撤退”,但是第七军还是被135师分割包围,在1949年的10月八日,第七军被135师分割成了几个部分,而后被各个击破,至此,衡宝战役初步结束,加上在10月16日歼灭国民党的122军,衡宝战役以歼灭国民党军四万多人的绝对胜利告终。

而毛主席也在林彪发出申请“衡宝决战”的36个小时后回了电报,虽然林彪这一次的决战申请属于是违背了毛主席此前已经定下的作战计划,但是毛主席还是觉得林彪有自己的看法,先让他放手去做,于是告诉林彪答应此次决战,但是一定要警惕白崇禧的狡猾。
林彪拿到了电报之后,也不自由自主地“松了一口气”,如果不是因为丁盛阴差阳错没有打开电台,那么这一次真的放跑了白崇禧,林彪可就是要负大责任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