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力最强的地方,成了明朝灭亡的原点,李成梁的家丁制度很失败

浩然文史吖 2024-11-04 10:22:43

李成梁

明末九边中,战斗力最强的是辽东军镇,而明朝的灭亡,正是因为辽东之乱。为何有强大兵力镇守的辽东,反而成了明朝灭亡的原点?这就和辽东镇强大的原因有关。

一、第一边镇的家丁们

明朝末年,随着卫所、京军和边军的接连腐化,家丁逐渐成了战场上的核心力量。九边之中以辽东镇的家丁声势最为浩大。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就说“近辽左李宁远(李成梁)专仗此树勋”。《明史》称“成梁诸战功率藉健儿”,“边帅武功之盛, 二百年来未有”。这里所说的健儿就是家丁兵。凭借家丁,李成梁取得了赫赫战功,因此被封宁远伯。那么这些家丁是从哪里来的呢?

今天cos的明朝卫所军

辽东家丁最早可能出现在弘治十六年(1503),当时的辽东巡抚张鼐披露,辽东上至总兵下到千户,“各选骁勇军士随从杀贼,久之遂为家人”,这些人结成较为紧密的主从关系,有的军将有200多“家人”,他们会跟随主将升调,和此后的家丁别无二致。

1576年出版的《四镇三关志》记载,辽东广宁正兵营下有“客兵、降夷家丁二千二百七十八名”,其他各营也有零星家丁分布。

1586年,辽东巡抚上奏,辽东全镇能战斗的兵马约2万人,而家丁就有7148人,约占1/3。这里说的能战兵马实际说的是年轻力壮,能拿得动刀枪的人。如果说真正训练有素的专业兵,那总人数还得减少,如此一来家丁的比例将更高。

1594年,辽东巡抚李化龙上奏,辽东镇麾下诸将官甚至下层将官皆有家丁,中下层将官中,家丁多的有百人,少的也有三十,“厚其养赡,用备前锋”。

1608年,辽东巡按熊廷弼上奏,辽东镇全部兵将分为正兵、左翼、右翼三个营,兵马共10772人,正兵营有4772人,家丁有2491人,家丁占比一半强。三营家丁总人数为6591人,亦为一半强。可见家丁已经成了辽东的主力。

九边辽东

二、为何辽东家丁最

辽东家丁占比极高,而其他边关的情况则大相径庭。以直面草原的山西镇、宁夏镇为例,1566年,山西巡抚王继洛说,本镇家丁为2100人。1594年,户部核查九边饷银,提到宁夏镇官兵25291人,家丁为2428人,约为1/10。蓟州镇因庚戌之变,朝廷重点加强其防御,但家丁人数最盛的时候才5500人左右,勉强和辽东持平。而在嘉靖、隆庆、万历中前期,辽东的女真族还没有做大,那为什么辽东家丁最为兴盛呢?

辽东巡抚顾养谦的《议处辽镇兵饷》奏疏说了辽东家丁多是“边长”“兵寡”“饷薄”,此言得之。

今天cos的家丁兵

首先是“边长”。辽东镇被称为“孤悬千里”,防线长达2000里,而其情况极其复杂,面对女真诸部、蒙古朵颜,可谓三面环虏。且辽东镇为九边最东,孤立无援,它不像其他边镇连为声势,互为犄角。

其次“兵寡”“饷薄”。上文所说,辽东常备军不过2万余,将这些人撒在2000里的防线上,说实话有点捉襟见肘。此外,辽东军士的待遇低于其他边镇。正是因为“饷薄”,才导致军士逃亡,辽东官员无法在短时间内提高单个士兵的待遇,以获得更多人数,就只能提高个别士兵待遇,采用“食双粮”的办法,提高少数士兵的质量,力图维持平时作战需要。说的再通俗一点,就是集中财力养精兵。

第三,辽东情况特殊,辽东除了安抚女真的安乐、自在两个羁縻州外,境内全是卫所,人口多为军户,投军者多,降夷亦多,这些人野性十足,是优质的家丁。在卫所制度下,本地防御多由本地人负责,军士几乎世代为一家一姓将领统辖,这样就逐渐演变成兵为将有的家丁。

家丁

辽东家丁为九边之最,辽东诸城又以广宁最盛,这是因为广宁城为辽东巡抚、总兵等高级官员的驻跸地,此外辽东府库也在广宁,广宁的地位太过重要。加上广宁地理位置极佳,东西援助方便,一有事情,“闻警则分防于六城二十七堡六驿之内,急则东西应援,奔走两河之间”。因此广宁家丁最盛。

三、李成梁的家丁模式

辽东镇在李成梁时期达到武功全盛阶段,李成梁的家丁编制无疑是他武功强盛的原因。1608年,熊廷弼说李成梁的家丁分为哨探、里家丁、外家丁、选锋、火器等共10个营。根据顾养谦“抚辽奏折”所说,这10个营被李成梁分为两部分,即前锋外家丁营和前锋里家丁营。冠上前锋,意在作战时冲锋在前。其中前锋外家丁营编制极为完整,分左、中、右三营,每营有中军官;每营下设左、中、右三哨,设千总、把总。

明军

关于李成梁家丁的作战方式,文献也有记载。比如,1586年,蒙古把兔儿等土蛮犯辽东,李成梁以查大受等军官统御家丁为一字阵“直前冲斫”,以祖承训、佟养正等军官统御家丁为二字阵“专一防援待战”。另外“以官旗宋尚文等执旗催督”。随后明军在可可母林遇到敌人,前锋的明军在弓箭、火箭、火炮掩护下直接冲锋,蒙古被打败,明军斩首902人,俘虏78人,救回被掳掠的百姓22人,明军阵亡34人,伤178人。和李成梁一同坐镇中军的巡抚顾养谦就说,此乃“奇捷”。

四、李成梁家丁的待遇

李成梁以远程武器掩护精锐家丁冲锋的战术,在其他史料中也多有记载,而且百试不爽,比如1585年把兔儿犯边,李成梁自丁字泊堡出边,依旧采取上述战法,斩、俘敌人共824人。但这种战术有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对一线士兵要求极高,要求他们能听指挥,敢打硬仗,士气不能崩溃,否则全线都要溃败。

明军

因此,李成梁就需要重点提高家丁待遇,以丰厚的薪水和优良的装备来保证他们的战力,维持明军士气。按照顾养谦所说,嘉靖后期,辽东家丁即便实行“食双粮”制度,每月才拿到5钱,这是普通军士饷银的2倍,但却仍不能买到6斗米,无法支撑全家生计。万历时期,家丁月薪增加到6钱5分,另有马料银6钱5分,共1两3钱,而普通军士仅有4钱。但幸福没几天,辽东高官们为了弥补战马损失,便从全辽马料银中扣1/10,称为“朋银”,这样家丁实际拿到手的是银1两1钱7分。1586年,经辽东巡抚请奏,家丁以年终奖的方式升薪,最多的能拿到7两2钱,最少的能拿3两6钱。至此,有了家丁饷银“过额兵十倍”的说法。

五、家丁制的问题

以家丁为骨干,驱使其作战,且屡建奇功,不仅造就了李成梁的名气,也给了下层军士上升的通道。这些家丁属于主将奴仆,且需终身服役,直到死亡,但凭借军功,他们也可跻身世袭武官之列。顾养谦说:“盖辽左大营将领其功劳比之他处固为独多,而朝廷所以待之则亦不薄……人人有功,则人人蒙赏,加衔加级,何岁无之”。比如,前锋外家丁中营中军官、加衔游击将军、铁岭卫都指挥使秦得贵“出身本自家丁”,原则上卫指挥使是正二品,虽然实际上他仅能管外家丁中营一营人马,但这种身份的变更,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成梁依靠家丁建功,家丁依靠李成梁获利,双方结成强力的主从关系。李成梁家丁最多的时候有7000人,1608年直辖家丁仍有6000。慢慢地,全辽大部分军官皆出自李门,这虽然强化了辽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但也滋生出了官军家族化的弊病,俨然唐朝节度。

李成梁模型

文史君说

李成梁时期算辽东军门家族化的初期,李成梁对明朝还算忠心,所以家丁在李成梁时期是镇守辽东的利器。但后李成梁时代,辽东军阀依靠家丁快速发展,成了辽东土皇帝,祖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万历晚期女真叛乱中,这些辽东将门为了骗取朝廷的饷银,颇有养寇自重的意味,以至于女真做大。

1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