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说:“当你对别人有用时,人性就是善良的。当你对别人无用时,人性就是自私的。当你触碰别人利益时,人性就是恶毒的。”这几句犀利的话语,宛如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人性那复杂而多变的内核,让我们得以在这简短的表述中窥视人性的深渊与高峰。
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画卷中,人性的善与恶、自私与无私如同交织的丝线,编织出一幕幕或温暖感人或残酷惊心的场景。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这一观点来看,人性的种种表现其实都与人类对自身意义和价值的追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一个人被他人视为有价值、能满足他人某种需求时,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便可能展现出来。这就如同在战争时期,那些医术精湛的医生,他们对伤病员而言是恢复健康的希望。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治疗伤病。对于那些受伤的战士来说,他是无比有用之人,他展现出的人性光辉,是无私的大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拯救。他不顾自己的安危,日夜操劳,在他眼中,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这种善良是跨越国界和种族的,是人性在利他情境下的绝美绽放。
然而,当一个人对别人无用时,人性自私的一面常常会暴露无遗。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社会资源匮乏,很多人都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此时,一些人只为自己和家人的温饱着想,甚至不惜抢夺他人的少量物资。这种现象并非孤立,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提到了人类在自然状态下的生存法则,他认为人在没有外在约束时,出于自我保存的本能,会陷入一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个体对他人无用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自私成为了主导人性的主要特征。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谴责这种自私,因为这也是人性在恶劣环境下为了延续生命的一种本能反应,只是这种本能若不加以引导和约束,便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而当涉及到利益冲突,人性的恶毒更是让人胆寒。莎士比亚在《麦克白》中深刻地刻画了人物在权力欲望驱使下人性的堕落。麦克白为了登上王位,不惜谋杀国王,在这条充满血腥的道路上,他的人性逐渐被恶毒所吞噬。他的妻子也是被权力的欲望冲昏头脑,不断怂恿他犯罪。在这个过程中,原本的忠诚、善良等品质都被抛诸脑后,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不择手段,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这种因利益纠葛而引发的人性之恶,在历史和现实中屡见不鲜。在商业竞争中,有些企业为了打压对手,恶意诋毁、窃取商业机密,给对方造成巨大损失,完全不顾及商业道德和公平竞争的原则。这种恶毒的行为破坏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损害了众多无辜者的利益。
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认为人性是完全受功利因素左右的。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君子是那些能够坚守道义,不被利益所迷惑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那些为了保护环境而放弃高额利润的企业家,他们秉持着对地球家园的责任,不参与破坏环境的产业,即使这意味着他们在经济利益上可能会受到损失。他们的行为体现了人性中超越功利的一面,是对更高价值的追求。还有那些投身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们,他们走进贫困山区,为那里的孩子带去知识和希望,他们对这些孩子来说无疑是有用之人,但他们的出发点并非是为了从这些孩子身上获取什么回报,而是出于内心的善良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性的这些表现与人类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机制密切相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当一个人在帮助他人时,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的社交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表现出善良。而当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出于对安全和资源的保护心理,可能会出现自私甚至恶毒的行为。这种心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人性的复杂性,但同时也提醒我们,通过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引导,可以影响和改变人们对自身需求的认知和满足方式。
在人际关系中,人性的这种特点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朋友之间,如果一方总是能够在另一方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如在经济困难时借钱、在情感挫折时给予安慰,那么这段友谊往往能够维持良好的状态,双方都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但如果一方长期对另一方无用,或者双方在某些利益问题上产生冲突,比如争夺共同的荣誉或资源,友谊可能就会出现裂痕。这就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正确看待人性的这些特点,既要理解他人在某些情况下的自私或自保行为,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同时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不轻易被利益所左右。
在社会层面,我们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引导人性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亚里士多德强调“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良好的法律制度可以对那些因利益冲突而可能产生的恶毒行为进行约束,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时,道德教育也至关重要,通过培养人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可以让人们在面对利益抉择时,更多地考虑到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就像在古代社会,乡规民约对于维护乡村的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倡导了互助、友善等价值观,使得人性中的善良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弘扬。
对于个人而言,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人性中的弱点。卢梭在《忏悔录》中勇敢地剖析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在人生历程中人性的挣扎与成长。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勇气,审视自己在面对不同情境时的行为和心理。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自私或恶毒的倾向时,要努力克制和改正。同时,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同理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样才能在与人相处中更好地理解他人,避免因误解而引发的利益冲突。
此外,我们还要善于发现人性中的美好。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有那些闪耀着人性之光的星星之火。在灾难面前,无数普通人挺身而出,成为最美逆行者。医护人员不顾感染风险救治病人,消防员冲进火海拯救生命,这些行为都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在关键时刻的伟大。我们应该以这些人为榜样,传播正能量,让更多的人相信人性的善良是可以战胜自私和恶毒的。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我们也常常看到对人性的深刻描绘。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展现了战争时期不同人物在面对生死、利益和爱情时人性的复杂变化。从娜塔莎的纯真善良到安德烈的自我救赎,再到库拉金的自私卑鄙,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在思想上对人性进行一次次的洗礼,从中汲取智慧,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性考验。
总之,杨绛先生的话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洞察人性的窗户,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我们不能对人性的自私和恶毒感到绝望,而应该积极地通过教育、制度建设、文化熏陶等多种途径来引导和培育人性的善良,让人性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绽放出更多的光彩,使人类社会朝着更加和谐、美好的方向发展。我们要在这人性的多面镜中,不断地审视自己和他人,寻找人性的真谛,坚守善良的底线,抵御自私和恶毒的侵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建立起更加温暖、公正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