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槿夕先生
11月28日,四川泸州龙马潭发生一起特殊的盗窃案件,60岁妇女王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刑事拘留。
之所以认为这是特殊的盗窃案件,是因为王某是捡到他人的手机,将手机的余额刷走。
在生活中,有人会不小心将手机遗失,万一有人捡到了,要不要将手机还回去?
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一定要还回去,但是一旦捡走手机的人向失主索要高额的报酬,这就可能涉及不当得利。
回顾这起案件,有利于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深入的理解。
11月25日,警方收到群众何某报警,根据何某的解释,她乘坐公交车外出,到了站点下车,发现手机不见了。
随后何某打电话过去,一直没有人接听电话,无奈只能重新买一台手机,可是登录聊天账号时,发现有5100元被刷走。
如果只是手机遗失的话,那么何某找回手机的难度挺大的,可是对方还刷走几千元,这已经构成了侵占他人财物的违法行为。
何某的经济情况一般,靠着当搬运工赚了几千元,对方一下子刷走了一大半,让她无法接受:“这是我孙儿的生活费。”
警方了解到情况后,为了帮助何某找回这一笔,开展了相关的调查,发现有2名女子很可疑。
案发当天,两名女子到江阳区的服装店消费,有支付账单为证,总共消费了5100元。
结合双方的账单对比,确定了两名女子涉嫌盗窃罪,立即锁定两人的位置。
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时代,只要线上消费就能找到蛛丝马迹,对方看起来只是临时起意,根本没有任何反侦查到服装店能力。
等到警方上门后,王某才坦白案件的经过,她在车上捡到何某的手机,发现手机没有碎屏,还能用它去消费。
于是王某告知女儿,谎称是和某人交往,由他出资去服装店消费,打算将手机的余额刷出来。
王某的行为让人无法理解,为什么捡到手机,下意识要到服装店消费?
而王某还带上了女儿一同去,d 差一点让女儿一同犯罪,真的是“无知害死人”。
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还好女儿对此并不知情,警方了解了情况后,只对王某进行刑事拘留。
说清楚此事之后,王某不仅拿走何某的手机,还趁机刷走了5100元,侧面说明王某的法律意识不高,贪小便宜吃大亏。
在新闻报道中,警方提醒此类行为的严重性,拿走他人手机,拒绝归还是侵占行为,而捡拾手机并盗刷钱财,达到一定的数额就构成盗窃罪。
王某利用这5100元买了2件冬装外套和2条冬装裤子,通过店内刷卡机分8次扫码消费。
这里有个关键要说明,何某到服装店手机没有设置锁屏密码,只要支付1000元以下不用输入密码,这才导致王某支付成功。
王某利用这个漏洞,将何某的手机余额都刷走了,属于故意犯罪,接下来就要承担刑事责任。
拾金不昧是传统美德,不过为了让捡到贵重物品的人心甘情愿,我们还是希望可以由失主支付给送回来的人一点酬劳。
福建的一位网友分享了自身的经历。
他有次骑电动车摔倒了,手机不慎丢落,对方同样是不接听电话;
还有一次,他捡到一块玉,虽然玉看起来值钱,但是他还是将玉还回去。
正是因为难,拾金不昧才是美德。
对于“捡到手机该不该还”的问题,网友给出另外不同的看法,可见这要看个人的道德标准,不能强制执行。
这让我想起,安徽合肥的一起事件,同样因为捡走手机备受关注。
原来是一个男子捡到了一名大学生张同学的手机,他开口向张同学要钱,张同学只能沟通,希望男子能够还给她,手机中有去世亲人的照片。
随后张同学已经转了500元给男子,可是男子仍然没有按照规定将手机还回去。
由于女生有做出补偿,反观男子贪得无厌,网友就开始攻击男子,要求他将手机还给张同学。
12月4日,男子发声回应,“他已经将手机寄回给张同学,是张同学态度不好,起初想要占为己有,经过警方的教育,认识到错误。”
结合这两起案例,能够看到手机丢失的新闻并不少,一般只会有三种方式。
首先是有人拾金不昧,联系失主将手机还回去,算是一次教训。
其次是占为己有,将手机关机,丢失手机一方自认倒霉。
最后一个是对方索要财物 盗刷手机这都是违法行为,金额过大可以采取报警解决。
每个人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就意味着后续的结果不同,男子索要财物不肯归还手机被网暴,王某盗刷手机被刑拘,值得很多年轻人警示。
当前问题已经解决,将此事说出来,宣传一下法律概念,避免某些人一时糊涂,毕竟网络时代是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