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万河谷之战细节分析(二)

马革话英雄 2024-10-14 09:27:57

作者:无所事事的年少

文接上节之前,想与大家分享一段金宋战事的记载:

“……和议已定,金人遣十七骑持文字报其国中,经由磁州。李侃以身为兵官,且承掩杀之旨,乃率禁军民兵二千往击之。……十七骑者分为三,以七骑居前,各分五骑为左右翼。而稍近后前七骑驰进,官军少却,左右翼乘势掩之。且驰且射,官军奔乱死者几半。”

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现场视频

五、冲突第三阶段

上节我们说到祁团长带领三十余人已经退到了我方前哨的帐篷前,已经不可能再后退一步。

通过视频画面,我们看到印军的人数众多,而且源源不断地沿着河谷往冲突一线赶来,而此时我军的官兵人数我数了一下,也就三十多人。

有一段战士们的回忆回忆资料,从描述细节来看,真实度很高:

事发当天,陈红军穿着单兵防护装具,急匆匆的从指挥所跑回来,口中喊着:“所有人备勤,准备登车!”道路崎岖难行,陈红军不顾近5000米的海拔,带头蹚河,跑着往前冲。当看到团长祁发宝受到攻击重伤倒地后,陈红军面对数倍于己的外军,带着两名盾牌手突入重围,用身体和盾牌挡住钢管、棍棒、石块的攻击,掩护战友将团长救了出来。

我们来读取一下这段资料里的信息。

我们在加勒万之战中牺牲的营长陈红军,穿着单兵防护装具急匆匆的从指挥所跑回来。所谓跑回来,就是回到营里。当时陈红军所在旅应当是在离最前线一定距离的疏散隐蔽区域,陈红军应该是作为营指挥员在上一级指挥所(应当是旅指)开会。部队带装备出动在野外,通常根据战术要求呈疏散配置,并进行伪装隐蔽,营指离旅指一般都有一定距离,一来防敌侦察,二来便于迅速展开。

此时一定是后方收到了祁团长所在冲突最一线发回来的支援信号。山谷中所有的无线通信设备信号都会受到限制,几乎瘫痪。我看网上有人说是祁团长命令战士跑回去报信叫人,这是大大低估了冲突一线距离后方大部队疏散隐蔽地域的距离。最有可能的报信方式应当是有线单机电话报信或者短距离运动通信+有线通信的方式。

陈红军回到自己营队的疏散区域,召集人集合登车。陈红军所部营队应该是旅的应急营,而这一波出动的应当是该营的应急处突分队80人,成为了支援前线的先锋力量。

营应急处突分队一般由连长或得力的副连长指挥,这次营长直接指挥出动,可见后方已经感觉到时态紧急。通常来讲,能够进入应急处突分队的,都是各班各排挑选的精干力量,这80人的队伍,都算得上是精锐。后来牺牲的肖思远、陈祥榕应该就是在这支队伍里。

我军各级的应急处突分队经常进行应急演练,人员全时在位,出动哨声一响,几分钟内就能集结完毕出动。但是这一次,陈红军、肖思远、陈祥榕没有想到,这一去,就再也……

下图是当时我方在加勒万河谷中的道路情况,我方道路修到了红框位置,陈红军应当是率部乘车至此换徒步急行军向西沿河谷赶到最前沿一线。我通过卫星地图大略地量了一下这一段山谷中的徒步距离,长达16公里。5000米海拔,普通人躺着都喘不上来气,陈红军带队一路小跑赶到最一线时,祁团长已经支撑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加勒万河谷中的道路情况

所以当陈红军率部赶到时,祁团长等人已经深陷重围。陈红军立即组织官兵突入密密麻麻的印军之中,救人、然后组织反击。

此时,通过画面我们可以看到,祁团长头部已经受伤,满脸是血。我军一名上尉军官(图中左1),应该是一名连长正在使用三角巾为祁团长进行包扎,没错,我军几乎每一名官兵都熟练掌握战场急救的技能。在祁团长的身旁,我们还看到那一名戴眼镜戴口罩的中校军官始终跟祁团长在一起。我们还有很多的无名英雄……

80人先锋队赶到,我军此时人数在110余人,与印军600余人展开混战。由于第一任务是把陷入包围的我军官兵救出来,一开始势必是一场混战,我军与印军交织在一起,刀盾棍棒,乱作一团。

混战之下,我军没有占到便宜,我陈红军、肖思远、陈祥榕应该就是在这场混战中牺牲的。

人都救出来之后。这只先锋队开始操作了,根据老兵的回忆,我们可以大致复原当时的战斗情形:我军这只百余人的部队将六倍于己的印军赶下了河,印军退至对岸,被挤压在山谷一线,印军前有加勒万河后有高耸的绝壁,不得前进一步,再次形成对峙之势。

我军如何击退的印军呢?

应当是得益于我军长期组织的防暴演练,我军官兵善于组织各类防暴队形对敌进行打击。四散混战,由于人数劣势,我军肯定要吃亏,但是一旦我军稳住阵脚排出队形,以印军的战斗力,基本上就难以向前突破了。我军再辅以队形变换一边向前压迫一边组织打击,印军只能退至河对岸等待机会。

但是,印军等到天黑,等来的却是我军的大部队……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