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恰举头千万颗,婆娑拂面两三株。”在巴南区鱼洞街道百胜村重庆雨萱居家庭农场,一棵棵樱桃树枝繁叶茂。密叶间,一簇簇乌皮樱桃挂满枝头,挨挨挤挤,紫红乌亮。巴南区是乌皮樱桃原产地,鱼洞街道、一品街道、安澜镇、东温泉镇、二圣镇、姜家镇、木洞镇均有种植,每年4月下旬,是乌皮樱桃成熟时节,也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采摘市民共享丰收的喜悦。
绝味“红果果”变致富“乌金果”
乌皮樱桃在巴南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中国良种樱桃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为培育出鲜甜可口的樱桃,田间地头成了农艺师唐元华最常去的地方,在夜以继日的实践中,1991年唐元华等成功采用芽变选种方式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重庆优质水果——乌皮樱桃。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持下,巴南区乌皮樱桃果实饱满,色泽从初熟时的鲜红逐渐转变为成熟后的深紫红色,肉质细嫩,味浓甜,风味独特。
经过30余年的种植,乌皮樱桃成为当地果农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巴南区政府大力扶持樱桃产业发展,截至目前(2025年),全区相对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樱桃3000亩,樱桃种植企业、大户20多家,带动实现农旅融合综合收入2亿元,位居重庆樱桃产业前列,主要通过入园采摘进行销售。
在巴南区,乌皮樱桃创造的价值远不止此。作为观赏性果木,每临春回大地,鱼洞街道百胜村乌皮樱桃基地、仙池村香桃基地,樱花、桃花竞相盛开,迎来大量赏花游客,人流和车流呈现“井喷”之势。村民趁机把家里种的蔬菜、柑橘、土鸡、土鸭拿到赏花现场销售,很快就卖完了。同样,在一品街道、安澜镇、东温泉镇、二圣镇、姜家镇、木洞镇等,借着游人向往自然的“爱美之心”,以花为“媒”向更多领域延伸,显现出振兴乡村的“蝴蝶效应”。
技术护航破解“栽种难”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树难栽是因樱桃树生长条件极其苛刻——温度、湿度、土质、养护……缺一不可。果树挂果一般“桃三杏四李五年”,而樱桃树则要等待七八年。
为破解樱桃树栽种难问题,巴南区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LAGI2020 - 02 - 3243)》的基础上,区内的种植户和农业专家在多个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产地选择与品种挑选上,巴南区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摒弃地势低洼、空气不畅和土质粘重的区域,选择山地、低缓丘陵地和浅山梯田建园,为樱桃树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在品种方面,选用当地农业科技人员采用“芽变选种”培育的乌皮樱桃,其果粒大、色泽艳、味甜质嫩,适应性良好,为樱桃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巴南区还探索出一套科学的培育壮苗、定植、土肥水管理、树形修剪、保花稳果、病虫害防治方法。在樱桃树栽种过程中,针对各环节难题,通过科学规划、精细管理,逐步攻克,推动了乌皮樱桃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注入强大动力。
“巴实绿耕”赋能乌皮樱桃品牌再升级
巴南区农村区域距离中心城区较近,具有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巴南区立足这一优势,着力推动“小而美、小而精”的都市休闲农业发展,为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2023年,巴南区倾力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实绿耕”,致力于推广巴南区优质农产品,传递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理念。
目前巴南区13家乌皮樱桃种植大户中,重庆雨萱居家庭农场的雨鲜乌皮樱桃获得了“巴实绿耕”品牌授权。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区内更多的乌皮樱桃种植户去进行‘巴实绿耕’品牌授权和认证,通过‘巴实绿耕’带动乌皮樱桃品牌发展。”巴南区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表示。
品牌强农是推动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方向。巴南区乌皮樱桃品牌化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2008年乌皮樱桃被重庆果树及环境专家认证为“乌皮樱桃发源地”和“无公害水果基地”;2012 年,巴南(鱼洞)乌皮樱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成功;2017年被评为“重庆直辖20周年巴南特产新名片”,景区被评为“巴南十大赏花胜地”;2020年12月成功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2020年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在巴南区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乌皮樱桃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从田间地头的辛勤耕耘,到品牌建设的精心布局,巴南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乌皮樱桃,这颗曾经的“红果果”,如今已化作果农致富的“乌金果”。
据悉,4月20日至5月10日,是巴南区乌皮樱桃成熟采摘季,有采摘意愿和想乡村游的市民朋友,“樱”缘相伴,欢迎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