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苏州、扬州寻找《红楼梦》

论史近现代 2024-11-17 00:17:43

编者按:

《红楼梦》中的地理背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曹雪芹巧妙地运用了虚构与现实的结合,创造了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世界。南京、苏州、扬州三座城市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曹雪芹家族历史的一部分,它们与小说的情节、人物命运紧密相连,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文化地图。

陈正荣在《红楼三城》中,对这三座城市的“红楼”遗迹进行了实地探访,同时结合《红楼梦》的文本和曹雪芹的家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感悟。他以作家的细腻笔触,将历史与现实、文学与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全新的《红楼梦》解读视角。

《红楼梦》,是永远说不尽的一部书。这部小说问世三百多年来,后世无数学者和普通读者孜孜不倦地阅读和研究,构建了一个深厚驳杂的红学世界。《红楼三城:南京、苏州、扬州》是一部兼具学术价值的散文集,作者陈正荣是一名作家,也是一名“红迷”,有感于《红楼梦》、曹雪芹家族与南京、苏州、扬州三座城市的特殊关系,提出了“红楼三城”的概念并对三城的“红楼”遗迹进行了探访,结合《红楼梦》文本、曹雪芹家世,穿梭于现实与历史之间,从一位写作者的角度揣摩、感悟,发而为文。

从地理意义上认识《红楼梦》自《红楼梦》这部小说问世以来,人们围绕着这部书的情节、人物、续作、版本以及作者等话题进行了无数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因为这部书如此博大厚重,所以当代学者仍然可以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开拓出新的研究成果或者解读方式。这本由陈正荣所著的《红楼三城:南京、苏州、扬州》就是一部从地理意义上解读《红楼梦》的著作。

尽管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一回说“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失落无考”,书中也使用了很多虚构的地名如大荒山、无稽崖等,书中还是出现过很多次真实的地名,其中最频繁出现的当属金陵(南京)、姑苏(苏州)、维扬(扬州)三座城市。实际上《红楼梦》共写了“两京两州”,即京都、南京、苏州、扬州。京都是虚指,曹雪芹在文本中始终没有说京都就是北京,有时还用“神京”“长安”这些模糊的说法。而另外三座城市则均是实指,也就是陈正荣所说的“红楼三城”。陈正荣认为,在书中,三城与京都构成了“三星拱月”的布局。在现实中,三城又与曹家、《红楼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三城都是历史上光芒四射的古都,又都在江苏,彼此之间很近,因此他提出了“红楼三城”这个概念。他认为,没有三城,就没有《红楼梦》。在这本书的序言中,陈正荣对《红楼梦》前八十回出现的三座城市的频次做了统计。南京(包括金陵、应天、江宁、石头城)出现33次,苏州(包括姑苏)出现16次,扬州(包括维扬)出现6次,此外,“南省”“江南”“南方”自然也包括三地。综合看来,南京出现的频次最高。曹雪芹有意用三城的古名以模糊故事发生的时间。南京第一次出场用的是“金陵”,苏州第一次出场用的是“姑苏”,扬州第一次出场用的是“维扬”。三城出场的顺序为金陵、姑苏、维扬。如果用《红楼梦》里的三位女性来代表三座城市的气质,应该是哪三名女子?这个话题很有意思。陈正荣认为,苏州肯定是林黛玉,她水灵、聪慧、纤细、有才情。南京大学教授潘知常认为南京的形象代表非史湘云莫属,史湘云出身名门,率直心肠,大大咧咧又开朗热情,颇具豪爽之气。至于扬州,陈正荣则推荐薛宝琴。她出身诗书之家,阅历广、有才华,曾写过《广陵怀古》诗,可见她是到过扬州的。

陈正荣

陈正荣对三城的“红楼”遗迹进行了探访,结合《红楼梦》文本、曹雪芹家世等内容进行了书写,完成《红楼三城:南京、苏州、扬州》一书。虽然是一本散文集,这本书也兼具学术价值。可以说,这是一场《红楼梦》的文化之旅。

《红楼梦》与南京陈正荣的观点是,如果把《红楼梦》比作一条河,京都就是流,而南京、苏州、扬州就是源。如果把《红楼梦》比作一棵大树,京都是枝干,那么南京是这棵树的根,苏州、扬州就是树上的绿叶与花朵。在与《红楼梦》和曹雪芹密切相关的三座城市中,南京是小说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城市。稍微知晓曹雪芹家世的人都知道,金陵是曹雪芹的故乡,他生于此长于此,童年、少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曹雪芹喜欢用“金陵”这个名字,他把书中最重要的十二位女子冠名“金陵十二钗”,他最初还把小说命名为《金陵十二钗》。在这本书的“南京篇”的《〈红楼梦〉文本中的南京》一文中,作者详细梳理了小说中写过的南京。前八十回中,小说有10处直接称之“南京”,此外还有几处应天府、江宁等称呼,均是指南京。如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之后,贾母说,“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第四十六回,鸳鸯道:“太太才说了,找我老子娘去,我看他南京找去。”第五十二回,宝琴笑道:“在南京收着呢,此时哪里去取来?”至于人物,小说中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祖籍都是金陵,“金陵十二钗”中大多数也是籍贯南京。十二钗中,林黛玉和妙玉是苏州人,不过也均在曹雪芹虚构的金陵省的范围之内。另外,《红楼梦》还写了一个居住在南京的甄府,甄府曾经四次接驾,甄府的人进宫朝贺时也曾经到贾家拜访。小说第七十五回写到甄府被抄家,甄家的命运与贾家十分相似。另外,小说还写到了南京的文化地点和风物,这些都给本书作者提供了寻访线索。比如,陈正荣在一个银杏叶飘黄的季节来到南京香林寺,此前有研究证实,曹家在南京有三处家庙,分别是香林寺、水月庵、万寿庵,而香林寺很可能就是《红楼梦》铁槛寺的原型。

清孙温绘“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实地寻访香林寺的同时,陈正荣也在文中梳理了这座寺院与《红楼梦》和曹雪芹的关系。《红楼梦》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中写道,荣宁二府“往北”不远,“这铁槛寺原是宁荣二公当日修造,现今还是有香火地亩布施,以备族中老了人口,在此便宜寄放……”陈正荣考察,从方位上看,香林寺的确处于江宁织造署的东北方向,是曹家香火地亩布施。也许曹雪芹受到香林寺启发而写铁槛寺,也未可知。在这本书中,陈正荣实地探访小说中出现的地名和现实地理方位重合的地方,同时在行文中结合了对曹雪芹真实生活经历的考察。循着作者的足迹和文本,在当下重新遇到《红楼梦》。

《红楼梦》与苏州、扬州“红楼三城”在小说中也有着紧密联系。贾政的妹妹贾敏嫁给了林如海,而林如海被朝廷点了盐课,便到扬州担任两淮巡盐御史。除了林如海,贾家与扬州也有关联。贾雨村与甄士隐在苏州相识,后来贾雨村又到扬州林如海家做家庭教师。母亲去世后,林黛玉前往京城投靠外祖母家。这几层关系,把红楼三城串起来了。《红楼梦》中最重要的苏州人是林黛玉。另外,妙玉、邢岫烟、香菱、十二官也都是苏州人。在林如海到扬州做官之前,林黛玉一直生活在苏州。小说第六十七回,薛蟠从苏州回京,带回了文房四宝、自行人、酒令儿、沙子灯、泥捏小像等虎丘的土特产,薛宝钗将这些物品分给了众姐妹,黛玉看见了从家乡来的物品,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陈正荣在《虎丘的土特产》一文中记录了他带着“曹雪芹为何写虎丘”这样的问题去探访虎丘。在这篇文章的记述中,明清时期虎丘的知名度极高,康熙和乾隆皇帝都曾六次南巡,每次都会到虎丘。明朝文学家袁宏道的《虎丘记》中也记录了中秋夜苏州人游虎丘的热闹情景。同时,作者查阅清人顾禄所撰写的记录地方风土的笔记《桐桥倚棹录》,其中记载了自行人、沙子灯、酒令儿、泥人儿等风土人情。《红楼梦》中所写到的虎丘土特产与文献记载完全一致,所以作者推断,曹雪芹一定到过苏州,并且在虎丘接触过这些物什。

苏州虎丘

扬州也与《红楼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扬州风物出现在小说中。红学家冯其庸认为,小说中所写的菜系基本是淮扬菜,而扬州是淮扬菜的发祥地。作者在书中写道,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生命的最后八年,有很长的时间是在扬州度过的,在扬州期间有过很多宴酬。这样的家庭肯定会对曹雪芹有所影响。对于曹雪芹与扬州的关系,作者认为曹雪芹一定到过扬州。扬州是大运河的重要一站,他祖父曹寅当年在扬州创造了曹家的鼎盛,最后又在扬州辞世,曹雪芹肯定会到扬州寻访祖父的足迹。此外,被抄家后,曹雪芹也应该是从扬州水路前往北京的。所以,敦诚赠曹雪芹的诗说:“扬州旧梦久已觉。”《红楼三城:南京、苏州、扬州》从三座城市的层面打开了城市与小说、城市与曹雪芹的通道。作者在三座城市中寻找小说和曹雪芹留下的遗迹和信息,穿梭于现实与历史之间,从一位写作者的角度揣摩和感悟,帮助读者从这个全新的角度加深对《红楼梦》的认识,构建一个更加立体、丰富的红学世界。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