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心理价位与实际标注价格

人们买东西总是有自己的心理价位,认为什么商品值多少钱,就真的以为值多少钱,其实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却并没有做广泛的

人们买东西总是有自己的心理价位,认为什么商品值多少钱,就真的以为值多少钱,其实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却并没有做广泛的市场调查,也不知道商品的出厂价是多少。当他们看到价格低于自己心理价格的时候,就会果断出手来购买。实际标注的价格并不等于人的心理价格,但有时候实际价格符合了人的心理价格,人就购买了商品。

人的心理价格是会变化的,也是根据人的经验来确定的,并不可靠。资本进入互联网行业,会弄一些比价软件,让人们自动比价,看哪个平台销售的商品价格低,就在哪个平台购买。看起来很方便,其实资本已经开始给人们洗脑了。人们经常到网上浏览某些商品的信息,就会形成一定的刻板印象,认为这些商品的价格就是标注的价格,而且心理价位也是依照标注的价格来确定的。一款手机标注价格是2000块钱,人们就认为这款手机值2000块钱,一旦到了购物节,这款手机降了400块钱,突破了人们的心理价位,需要这款手机的人就会纷纷购买,以为买到了便宜货。其实人们的心理价位是被资本诱导产生的。商品刚开始标价的时候,商人就已经考虑到人们的心理价位,标注2000块钱,可以让很多人买得起。急需这部手机的人可以立刻购买,而不是急需的,就再等一等,等到手机降价的时候去购买,却不知道这款手机降价是因为已经成为淘汰货,而新的手机又出来了,价位仍然在2000元左右。人们的心理价位并不是天生的,是被资本诱导形成的。人们经常浏览商品价格,就会默认这个地区的商品或这个平台的商品价格是多少,而且形成了自己的心理价位。

这种心理价位的形成和人的经验形成是一样的道理。人长期观察外界事物,会发现外界事物有很多是自己不认识的,随着阅历的增加,人们认识的事物多了,就会形成认知经验系统,根据这种系统来判断,就很容易判断外界事物是对还是错,尤其是对自己有利还是对自己有害。因为依照这种判断来认识外界事物,总是带有一定的偏差。但人们并不认为自己的判断是偏差的,而是认为自己的判断是丰富的,是全面的,是正确无误的。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叫做活在“深刻的片面中”。很多人凑在一起讨论一个问题,可以拓宽思路,丰富认知经验系统。倘若只是一个人闭门造车,就很容易走向偏颇的境地。人们认识价格也是如此,受了外界的刺激,才会形成心理价格,而不是完全凭借自己的认识来确定心理价格。一套沙发,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购买,会根据地方的价格特点来确定新的价格。同样一套沙发,在大城市可能卖到1万多块钱,而在小城镇可能卖到五六千块钱,价格差了一半,但无论是大城市的人,还是小城镇的人,都能够接受这种价格差距。倘若大城市的人到小城镇买沙发,就觉得很便宜,而小城镇的人到大城市买沙发就觉得很贵。

贵和便宜使人们判断商品价格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来源于人们平时关注的价格。平时关注价格多了,就会形成心理价格,认为这个东西在自己所处的地区应该值多少钱,就固执的以为应该值多少钱。即便人们认为一套沙发只能值3000块钱,也不一定能猜到沙发的出厂价格。沙发的出厂价格很可能不到2000块钱,但人们总是认为自己理解价格,知道市场的价格变动,却往往忽略了沙发的制作成本。人们觉得贵,是因为商品标注的价格高于人们的心理价格,觉得便宜是因为商品标注的价格低于人们的心理价格。但这种高于和低于的感触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财产不同,挣的工资不同,消费能力不同。购买的商品也不同。即便购买同样一种商品,商品也有高中低的价格排序,供不同需求的人购买。商品琳琅满目,价格各异,还会根据地区的不同产生不同的价格,但人们一定要根据地区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来衡量当地的商品价格,而不能只是认死理儿,自己认为值多少钱就值多少钱。

同样一瓶矿泉水,在小城镇卖一块钱一瓶,而到了大城市可以卖到两块钱一瓶,甚至三块钱一瓶,到了旅游景点就可以卖到5块钱一瓶。倘若小城镇的人到旅游景点去玩,渴了想买一瓶矿泉水,发现5块钱一瓶就觉得很贵。倘若大城市的人到小城镇去玩,渴了想买一瓶矿泉水,就觉得小城镇的矿泉水很便宜,而且惊奇地发现小城镇的所有商品都很便宜,因为这些商品已经突破了他们的心理价位。无论是小城镇的人还是大城市的人,都被长期标注的商品价格迷惑了双眼,被影响了,以为商品长期标注一样的价格,就算是理所当然的,是正当的,也是不可改变的。他们会形成对商品价格的一种认识,认为某些商品标注某种价格是一定的,却并不会探究商品的出厂价格,也不会探究商品的制作成本。当这种价格对他们形成长期的影响之后,就会形成他们的心理价格,一旦他们到别的地方去观光旅游,发现价格有很大的差距,就不免惊呼了。倘若他们到工厂去拿货,就会发现价格已经低到不可思议的地步。这就是很多互联网销售平台从工厂发货的原因,让商品价格突破很多人的心理价位,刺激人们不断购买。

人们应该清楚,心理价位并不可靠,是人们长期被资本引导的结果。倘若要想买一样东西,还要以便宜的价格买到,那就到网上去买吧,网上的价格相对透明,大多比实体店要低不少,有的还是直接从工厂发货,减少了很多中间商,当然就便宜了。但网上商品价格也是有差距的,需要人们擦亮双眼。倘若一个人花了40块钱买了一条秋裤,觉得很便宜,却又在别的网店花了20块钱买了一条同样的秋裤,就会发现定价的差距,也会发现心理价位的不可靠。要想购买某种商品,就要长期观察比价,在合适的时候购买,当然也要摒除认知偏见,不要受到心理价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