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国最憋屈的小县城,自西汉时期设置治所开始,距今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
盛唐时期,它和西川节度使治所成都齐名,商税经济排名全国第六,节制剑南道川东地区(包括管辖重庆),有着“川北重镇,剑南之都”的美誉。
它,就是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的三台县,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古称“梓州”、“潼川”。
但是,如今的三台,却沦落成为一个十八线小县城,而成都升级为新一线大都市,三台的经济总量连成都的零头都赶不上,更别提在全国的经济排名了。
那么,为何曾经地位相同的两个城市,千年后却发生了如此悬殊的变化呢?
其实,在唐朝时期,三台和成都的政治地位虽然是相等的,但是在经济地位上,成都还是远高于三台。
在唐朝史料上,关于三台的经济是这样描述:“壤地瘠薄,民物之产曾不及西川一大县”。直到进入宋代后,三台的商品经济得到繁荣发展,商税经济直接上升到全国第六。
自唐宋以来,三台之所以兴盛,便是在于金牛道和涪江码头两个交通优势,再得以政策扶持,对接西南到西北的身边人口和商品经济,进而逐渐形成为政治+经济重镇。
但是,自宋朝灭亡后,经济重心基本南移,西北经济彻底衰落,作为十三朝古都的长安,也因为水源等自然条件限制,逐渐被后代朝廷边缘化,而三台的通衢地位也是一蹶不振。
在宋末元初时,三台(当时叫做潼川府)属于四川的省会城市,兼副省级城市职能,地位就和现在的成都一样。但是,元末战火殃及了潼川府,建筑被烧毁,军民死伤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最终,有着500年省会基业的三台,省会地位毁于一旦,再加上涪江流域也饱受战火摧残,再也没有恢复过元气。
同时,三台的金牛道和涪江水运,本身就是为连接西南到西北的商业贸易和人口流动通道,而西北的衰落,也就直接导致三台的航运经济价值大跌,根本比不上川东地区的长江。
近代以来,随着船舶的轮机化、大型化,导致涪江的水运进一步衰落。因为涪江的年均流量才100多立方米,完全无法支持大船的通行,航运价值再次下降。
民国初年,政府开始大力推行“废府存县”,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潼川府便被撤销,行政级别也被削掉,潼川府被迫降为三台县。
当时,除开成都外,基本上都是县城。但是,随着成都北出通道绵阳,和东出通道遂宁的崛起,导致三台的川中交通枢纽地位荡然无存,三台的没落便呈现加速状态。
然后,在修建宝成铁路时,铁路并没有沿着金牛道去修,而是走盆地西部的江油和绵阳,涪江内河航运被荒废,进一步边缘化了三台,导致其没有稳定客流和通商来源,城市经济发展进一步受限。
解放以后,三台先由遂宁专区代管,后来又被绵阳专区代管,便一直受制于没有支柱产业,和现代化的交通区位优势,城市化发展日益缓慢,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十八线小县城。
如果当初潼川府并没有被撤销,三台现今至少是一个地级市,差不多和绵阳一样的经济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