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的诗《观书》写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富足的读书境界

长安听雨 2024-08-29 15:36:27

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中进士,历任山西、河南巡抚,兵部侍郎等职务,官至兵部尚书。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英宗被俘后,他力排南迁之议,拥立景帝,并率军守护北京,打败了瓦剌兵的进犯。景泰八年(1457),徐有贞等发动夺门之变,拥英宗复位,以谋逆罪将于谦处死。万历年间谥忠公。他的诗质朴刚劲,气概很大,有《于忠肃集》

隋唐以来,科举制度作为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到了明代,科举进入后期,不少人将读书当作敲门砖,只将心思用在如何升官发财上,不再对读书感兴趣了。面对以做官为目的,达到目的而后放弃书本的官场恶习,酷爱读书的于谦有感而作《观书》,结合自身读书体会,批评读书现状,阐述读书好处。

观书

(明代)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读书的乐趣、读书对个人精神的滋养,以及读书在个人成长和心灵修养中的重要作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首联“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以个人一读即是无数字,道出了一种读书之多之快方法。前句写他为书所吸引,表现出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那种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后句比喻他胸无杂念,表现出诗人被书本知识荡涤心胸,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很好地展现了读书能够净化心灵,消除世俗杂念的效果。

颈联“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以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

前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名句,来说明只有坚持经常读书,才会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用之不竭。后句以最普遍的自然现象作比,来说明只有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才会像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把读书比喻为春风化雨一样,可以不断为心灵注入新的活力和知识,既生动形象地,又富含哲理。

尾联“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以贵公子反衬,写出书斋之乐,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那些漫跨着金鞍的权贵们,整日以寻花问柳为能事,他们自然不会相信书斋之中别有一个烂漫的春天。诗人通过富贵公子与诗人是两个不同世界之人的分析对比,揭示了读书的境界。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不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能领略的。

全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讲读书之有益 、写读书之乐趣、 赞读书之好处,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0 阅读:81
评论列表
  • 2024-08-29 21:56

    可惜一腔忠诚血,负错两目昏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