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广告无处不在,它在为消费者提供信息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令人堪忧的乱象。近日,南都记者传来重磅消息,市场监管总局已正式向“神医”“神药”广告乱象宣战,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整治行动正拉开帷幕,这无疑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筑牢了防线。
“神医”广告乱象:从电视到互联网的隐匿蔓延
“神医”广告乱象并非新近出现,早在2021年,就有网友敏锐地发现,40多名“神医”在电视广告中上演着如出一辙的戏码。他们身着制服,声情并茂地讲述着祖传秘方的传奇故事,声称要将家族几代人专治某种疾病的秘方公之于众,这种夸张的宣传手法被网友调侃为“神医宇宙”,其背后的虚假宣传本质也由此被揭开。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乱象并没有随着曝光而销声匿迹,反而悄然转移到了互联网平台。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些账号伪装成医疗科普号,前期通过发布看似专业的医学知识来吸引粉丝,待粉丝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便将他们引流至微信,进而推广和售卖医美、保健甚至医药产品。这种隐蔽的营销手段,让许多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了陷阱。
炮制“神医”广告的黑色产业链
“神医”广告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背后隐藏着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据成都某视频制作公司的负责人张先生透露,拍摄这类广告的成本并不高,普通演员扮演“神医”的费用仅需两千元左右,而稍有名气的演员也只需三五万元。厂商为了节省成本,通常不会聘请真正的医生参与广告拍摄,而是选择形象符合要求的演员。这些演员通过化妆和表演技巧,伪装成经验丰富、医术高超的医生,误导消费者。
市场监管总局重拳出击:守护消费者权益
面对“神医”“神药”广告乱象的严峻形势,市场监管总局果断采取行动。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维护广告市场秩序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广告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此次整治行动聚焦于重点民生领域和互联网新兴媒介,明确了2025年广告监管的五大重点任务,包括严查“神医”“神药”广告、食品广告疗效化宣传、保本无风险的金融理财广告、职业技能培训类违法广告以及互联网违法广告等。
《通知》还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推进完善广告监管长效机制,提升服务型执法能力。整治工作将与广告合规助企行动相结合,帮助经营主体更好地理解法规政策界限,增强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这些措施,市场监管总局旨在有力维护广告市场秩序,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放心、安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人大代表呼吁:加强监管与处罚力度
在“神医”广告乱象频发的背景下,全国人大代表也纷纷发声,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虚假宣传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他们建议,对于不符合法律法规、疗效虚假夸大的宣传,不仅要明令停止,还应要求相关责任人进行澄清和道歉说明,以消除不良影响。同时,要对相关行业加强监督管理,严禁夸大和虚假宣传,从源头上遏制这种乱象的滋生。
期待一个清朗的广告市场
市场监管总局此次重拳出击,向“神医”“神药”广告乱象宣战,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希望。我们期待通过这场整治行动,能够彻底清除广告市场中的虚假宣传乱象,让消费者在面对广告时不再感到困惑和担忧。同时,也希望广大经营主体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共同营造一个清朗、健康的广告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