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六去孩子学校参加了一个家长的成长营,课程开始前,很多家长就已经提前到场了,大家都是一年级的家长,在一起讨论的都是孩子的学习。听到有个家长说他的孩子这次语文成绩只有92分,已经在班级倒五了;还有家长说他们家的孩子已经能够完全自己看题目了,现在开始每天让他写一篇作文;也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有一次考99分哭了……大家聊到最后的总结都是“现在的孩子都好厉害,你不卷不行”。
来听讲座的目的是学习更多的专业的教育知识,可是家长们的各种讨论,反而让人产生了一丝焦虑。在听家长讨论的时候我也在不停地反问自己“难道现在的小学真的到了不卷不行的地步”?
小学的“卷”到底有没有意义?答案是肯定有的,至少在成绩上肯定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但是这种好成绩一定能持续到初中?不见得。在家长成长营的讲座上,讲师列举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案例。她说在之前的一所学校做调研,不仅家长卷,孩子也卷自己,每天回家做完老师的作业,还自己安排作业,周末也排满了各种兴趣班。在小学阶段,孩子成绩是真的很好,初中也如愿进入“圆梦班”,是一个他们初中学习最好的一个班级。
刚开始孩子进去的时候也有班级前五,可是初一下学期的时候,孩子就掉到班级20名以外,再到初二就在班级40名后面了。孩子依旧很努力,可是成绩一直上不去,甚至出现失眠、抑郁的状态。她妈妈一直想不通,孩子从小成绩那么好,按理说基础也很好,怎么到了初中突然就不行了。
讲师说后来和孩子跟孩子妈妈都单独聊了好久,孩子说小学阶段妈妈总会给她刷题,题刷得多了,她每次考试基本上都是已经做过的题目,所以对她来说难度不大。可是初中科目太多了,她还是延续这样的学习方式,甚至牺牲所有的休息时间来做这件事,可是还是做不好,就越来越怕学习,导致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很不好。她学什么,怎么学,每天的时间是怎么样的,都被拍得满满的。
而和孩子妈妈聊天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妈妈是个“控制型”的母亲,她对孩子的学习也特别上心,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很严格,从小安排孩子的学习,让孩子在学习中要有一种竞争的心态。让孩子对自己有高要求没错,但是父母要有和孩子产生情感链接,在孩子的学习上不应该全是父母来安排,而孩子只是执行命令的,这种模式会提前耗尽孩子的学习精力。
都说现在的教育很“卷”,那么小学阶段的“卷”有意义?如果是单纯的卷孩子的学习和分数是没有意义的,养育孩子需要长期主义,小学阶段真正要“卷”的是这三样。
阅读的习惯爱因斯坦曾说过“人们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是用大脑、能力和智慧,而智慧来源于日常知识的积累,一个知识贫瘠的人,不会主动开启智慧的大门”。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是能够给孩子增加知识储备最好的方式,网上的信息好坏难辨,而经典的书籍能够给孩子指引。
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的基础,不喜欢阅读的孩子是潜在的差生,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爱上阅读最好的时候
运动的习惯对于每个父母来说,没什么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了。可是现在很多小学生,甚至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做作业做到晚上十一点多都是常有的事。孩子在学校学了一天,回来又一直在学习,长此以往怎么可能会有好的结果?我们上班8个小时,下班后都需要休息,更何况是孩子。
所以每天让孩子坚持运动,把一天的压力排泄出来,同时也能够让孩子保持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
良好的情感沟通李玫瑾教授曾说过“父母的早期教育是孩子终身幸福的根基,孩子到了12岁以后,父母就要学会闭嘴”。我们看过太多青春期孩子和家长“反目成仇”的案例,有人说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是家有青春期的孩子。
可是如果前期我们和孩子的沟通都很良好,即使孩子到了青春期,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我们也不需要太够担心,因为你们之间有好的情感链接基础。他遇到事情会愿意找你求助,即使不会像小时候一样事事和你分享,但是他至少不会把你屏蔽在他的世界之外。小学阶段是亲子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每天和孩子建立沟通,父母一定要看见孩子的情绪,先解决情绪再去解决问题。
写在最后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保姆,也不是主人。我们不能事事为他做好,也不能要求孩子事事对我们听从。小学阶段“卷”的不应该是成绩,而是父母的滋养!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以前卷孩子,现在卷家长,所以有了拼爹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