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即所治”的核医学未来如何
“如果没有核医学,有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会存在困难,甚至无解。”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汤建林说。
曾经,他接诊过一位60岁的患者,因脑卒中被收治在神经内科,但在后续检查中发现,患者脑卒中是由甲亢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导致,并且特殊的是其甲状腺上还长了一颗瘤。
“超声下能看到这颗瘤,但究竟是不是它导致甲亢却无法下定论。放在核素显像下进行诊断,就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汤建林说。
所见即所治
我们的身体有着复杂的构造,稍不注意疾病便潜伏其中。而随着医学发展,借助科技手段能洞察到内在危机,核医学就是一种。汤建林谈到的这位甲亢患者经核素显像检查,明确了其甲亢是由甲状腺高功能腺瘤导致。他们对患者采用了碘131核素治疗,并在随访追踪中“看到”核素药物一路到达靶组织,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当然,核医学的“硬核”技术不仅在甲亢治疗中展现出独有价值,它在其他疾病的诊疗领域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肿瘤的早期诊断、精准定位以及疗效评估中,核医学技术提供了关键的临床参考价值。但另一方面,公众对其了解甚少,甚至谈“核”色变。再加上核医学科室通常设置在地下,因此也被称为医院里最“神秘”的科室。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以下简称“瑞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李彪看来,有一句英文形容核医学非常贴切,We treat what we see,所见即所治。
核医学科是利用核技术和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应用学科,目前已发展到诊治一体化,可开展PET/MR、PET/CT、SPECT/CT、骨密度测定仪等相关检查项目,在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等疾病的诊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实现了对甲状腺癌、肿瘤骨转移、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同时诊断和治疗。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作为瑞金医院核医学专科联盟成员,自2021年起开始接受瑞金医院的定点帮扶和指导,目前该医院核医学科室已有1台SPECT/CT、10张床位的核素治疗的专用病房,以及16名在编在岗人员。据悉在双方合作的二期工程中,还将计划引进回旋加速器和PET/CT。
“PET/CT在分子水平显像上又近了一步,同时回旋加速器可以进行新的分子探针生产,如果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能把这些仪器设备用好,会大大推动滇西地区肿瘤病人的诊治水平,真正实现‘大病不出州’。”这既是李彪对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核医学发展做出的畅想,也是核医学欠发达地区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期许。
杨龙是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肿瘤学首席专家,他所在的肿瘤科室如今与汤建林所在的核医学科室的联系愈加紧密。他以淋巴瘤筛查举例道,人的淋巴结从上到下有将近800组,如果要全部体现出来,做CT从头到脚扫一遍,时间成本高且不一定能确定得了肿瘤性质。因此,核医学诊断对肿瘤的定性和分期至关重要。
同时,杨龙表示,核医学科可以和其他医学学科形成互补,不单是肿瘤诊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等也会涉及到核医学。这意味着,核医学科有望在精准医疗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医疗的未来是精准医疗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与老龄化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风险显著增加。以神经退行性疾病较为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为例。《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现存的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将近1700万,患病率、死亡率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且随着年龄不断上升,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的1.8倍,女性死亡率是男性的2倍以上。
这无疑将催生巨大的医疗服务需求,并对患者家庭及医疗系统带来沉重负担。有关“阿尔茨海默病能否实现早期诊断”也成为了医学领域亟待攻克的议题。2021年6月,我国首个针对核技术在医疗卫生应用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布;2023年9月,国内首款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的Aβ-PET显像剂获批,这些都为推动核医学加快发展,切实解决临床需求和医疗难题带来了助力。
在分子影像领域深耕多年的GE医疗也带来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今年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GE医疗带来的核医学分子影像设备PET/CT Max Apollo,通过搭配GE医疗的专利技术,可实现一键式Aβ淀粉样蛋白斑块显像,并基于内置的标准化数据库,自动对比脑部病变信息,一键式智能分析生成直观报告。据GE医疗介绍,该方案可实现提前10-15年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可能。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GE医疗展区
“帮助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药物已经有了,没推广起来的原因是缺少治疗的药物。最近两年,伴随治疗药物的批准上市,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核药需求呈几何式增加。”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解释说,光有诊断和治疗的核药,如果没有核医学设备就没有办法把早期诊断和介入治疗推广下去。“PET/CT Max Apollo只需要3分钟的时间可完成高清全身成像,和一些最新的核药搭配使用,可以更好地提前、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在现代医疗科技发展趋势下,精准医疗被视为是未来医疗发展的大方向,其精髓在于为每一个人提供“量体裁衣”式的疾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计划。而核医学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逐渐深入应用于医疗领域,使得精密度更高的核医学设备,以及特异性分子探针等不断取得创新突破,为提升重大疾病的精准诊治水平,推进精准医疗带来了更多解题思路。
张轶昊表示,高端核医学设备和药能够帮助推动整个精准医疗的发展。GE医疗希望通过高端产品、通过全产业链生态,帮助中国的医院和专业人士实现行业的向前突破。
补齐缺口任重道远
然而,在现阶段,我国核医学仍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公众认知能力不足的挑战,既需要加强核医学科的推广建设,又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和先进设备的支持。
按照《规划》要求,“2025年实现三级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全覆盖,2035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一县一科’”。全国2800个县市区,将至少增加2500个核医学科。如果按每个科室至少配备6人计算,2035年需要增加15000名专业人员。
同时,核医学设备也面临着较大增幅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发布“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中提到,“十四五”期间,我国PET/CT规划新增数量为860台。“860台可能很多人没有概念。”为了让设备新增数量更直观,李彪解释道,“我们国家是2002年引进的第一台PET/CT,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只有800多台,这个幅度是非常大的。”
所以,无论是核医学科的建设、医疗设备的覆盖,还是专业人才的培养,都需要持续的投入。在李彪看来,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应充分发挥牵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和边远地区的诊疗和服务能力。目前,瑞金医院已现场指导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等10家医院新建或改建核医学科,举办线上PET疑难病例及核素治疗病例讨论130期,组织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合作项目1个。
近年来,GE医疗也在通过与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合作,探索精准医疗资源以及核医学科的下沉议题,以让核医学技术惠及更多的患者,助力构建完善的精准医疗服务体系。比如,借助AI等数字化技术提升设备的“学习能力”,以及通过打造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乡村医院、医联体把设备用好。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GE医疗展区
基于对未来医疗发展方向的判断,GE医疗对其产品的研发和打造正在围绕着“精准医疗、高端科研、数实融合”做文章,将AI、深度学习、自动化工作流等融入到全影像链,让数字技术赋能影像前端采集、处理分析、临床决策支持等全流程,推动重疾、心血管、妇儿等疾病精准诊疗。
从1897年GE医疗的第一台X光机进入苏州的博习医院,到将“全面国产、无界创新、合作共赢”作为其在中国的发展战略,GE医疗扎根中国发展已有127年,目前已完成全线核医学设备的全面国产(包含SPECT/CT、PET/CT、PET/MR、回旋加速器在内的四大产品线),并在京津和成渝地区打造了核医学精准医疗生态圈。
在张轶昊看来,“要真正把精准医疗做好,不是某一个领域要做好,而是技术创新、设备、诊断、治疗、医疗人员能力等所有领域一块推动起来这样才有效果。”以实现“一县一科”为目标的核医学科建设的提出,正是一项从政策端,带动医疗行业、核医学产业,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工程,将会随着核医学普及率的提升迎来发展空间和新机遇。这也是为什么GE医疗会对中国核医学科的未来发展潜力充满信心。
作者:刘蕾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