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联想先后推出了ThinkBook 14和14+ 2025酷睿版的更新,由于它们都没继承14+ 2024款的新模具,升级的处理器也仅是13代酷睿的马甲,而且14+ 2025至今也没能支持国补,所以它们的综合性能和选购价值,远不如14+ 2024的锐龙版。如果你的预算在4000元到5000元之间,真心建议大家选择上代型号。
目前,ThinkBook 14+锐龙版目前包含3款主打型号:
配置1:2024低配版,锐龙7 8745H+24GB+512GB,补贴价4399元
配置2:2024高配版,锐龙7 8845H+32GB+1TB,补贴价4800元
配置3:2025 AI元启版,锐龙AI 9 365+32GB+1TB,补贴价6400元
其中配置1搭载的锐龙7 8745H处理器是8845H的缩水版,CPU和GPU频率有所降低,而且还取消了内置的NPU单元,失去了本地AI计算的加速能力。但就实际的性能而言,它和8845H则几乎没有差别。如果你家里还有闲置的SSD,而且预算相对有限,可以优先考虑配置1以节省成本。
如果你预算相对宽裕,配置2算是一步到位的选择,32GB大内存足以面对更多复杂的应用场景。配置3搭载的锐龙AI 9 365虽然性能更强,但1600元的溢价还是有点偏高了。
据悉3月份,ThinkBook 14+锐龙版还会迎来锐龙AI 7 350的全新配置,后者应该也会被冠以2025 AI元启版的后缀,定位要低于配置3,补贴价大概率在5500元到6000元之间。
而新品是否值得买,还得看锐龙AI 7 350较之锐龙7 8845H能有多少提升,价差能否被控制到500元左右了。
再来简单回顾一下ThinkBook 14+ 2024锐龙版的特色,它采用了2024酷睿版的新模具,屏幕可180度开合,金属材质机身,撞色的A面设计,厚度重量分别为15.9mm和1.5kg,便携性还不错。
ThinkBook 14+采用了14.5英寸屏幕,3072×1920像素分辨率,100% DCI-P3广色域,120Hz刷新率,支持莱茵低蓝光认证和杜比视界,以及△E<1的高色准。标配1080P防偷窥摄像头,支持人脸识别。
接口方面,提供了MicroSD读卡器,2个USB-A3.2 Gen1、隐藏式USB2.0,全功能USB-C 3.2 Gen2、USB4,HDMI2.1、RJ45和音频接口,3A2C可谓豪华。可惜它取消了酷睿版特色的Oculink接口,无法以更低的耗损链接外置显卡扩展坞,但它们的USB4通过了雷电认证,这也算是锐龙平台少见的高标准。
ThinkBook 14+内置85Wh大电池,采用板载LPDDR5X-7500高频内存设计,所以哪怕是24GB版也能100%发挥核显全部性能动力,而不会像双12GB内存条组成的24GB双通道内存,会导致核显损失15%左右的性能。它还预留了第二个2280的M.2硬盘位,就扩展能力而言,肯定要比只有1个硬盘位的小新Pro14,以及2280+2242的小新Pro16更好。
总的来说,ThinkBook 14+ 2024锐龙版哪怕放在2025年,也依旧是非常强悍的全能型战士,即便是8745H的低配版,也能各种花式吊打已上市的2025酷睿版。除非3月发布的锐龙AI 7 350新款补贴价低于5500元,否则该系列产品将会长期处在我们的14英寸全能本的推荐名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