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川说说(分享生活趣事、解读教育现象,有态度、有温度,与朋友们共同探讨)
尊重是相互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言行举止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意义巨大。
要想让孩子融入社会,与人和睦相处,就必须要教会他们如何待人处事。从小做起,尊重他人显得格外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从小事做起引导孩子学会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及时表扬孩子的正确行为和纠正错误行为,都有必要。
日前,有关网络上流传着这么一则视频,引发了网友不少的争议:当妈的任凭大儿“遛狗式”拿绳子牵小女儿的行为,受到质疑。
两个孩子的母亲坐在沙发上哈哈大笑,觉得非常有趣,就拿手机记录了下来。
大儿子的年龄也比较小,身份是小学生。他和未年满一岁大的妹妹在客厅玩耍。妹妹还没有学会走路,只能习惯性地在地上爬行。
不过接下来哥哥的一番举动,让不少人注意到了:他不知从哪儿找来一根绿色的绳子,随后就用绳子牵着妹妹,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哥哥脸上面露笑容,这么逗妹妹玩好像非常开心似的。虽然妹妹的年纪小,还不会说话,但是在玩耍的过程中,她也是非常高兴,时不时的还笑出声来。
兄妹俩在客厅的地板上来回牵着玩,家庭气氛极其欢乐。
甚至当哥哥停下脚步,把绳子甩掉之后,妹妹还停了下来费劲地把绳子捡起,很有目的的朝哥哥手中送去。
可见,在妹妹看来是很乐意和哥哥玩这种游戏,并且还乐不思蜀。
就是这样一幅普通家庭中两个孩子打闹、嬉戏的场景,在很多网友的视角中却觉得不可思议。
有人直言:“再小也是人,也值得被尊重”。
众所周知,从我们固有的印象当中对于脖子上牵绳子的这种行为认定都局限在“遛动物”层面。
没人可以接受自己被当作“玩物”,供人娱乐。
因此,矛盾也就出现:当妈的没有制止大儿子的这种行为,是否合适?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在年龄较小的兄妹之间有这种逗乐行为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孩子的想法都比较单纯,这个当哥哥的可能压根就没想到“牵绳子遛妹妹”到底有什么不妥。
只是看到妹妹玩得很高兴,能给她带来快乐,便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若是用成年人思考问题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哥哥的行为,就有些许“钻牛角尖”的意味充斥其中。
当父母的都知道,家里面兄妹姐弟之间玩乐的方式千奇百怪、五花八门。
有时候连家长都意料不到,但孩子们还是玩得很开心。
如果真的要论对错,那只能说这个当母亲的缺少家庭教育经验。
很多人都喜欢把家庭日常上传到网络,和网友们共同分享。殊不知,越是接近大众,就越容易产生问题,遭受议论。
“当妈的不能只顾拍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某某孩子真像他爸爸、妈妈”这样的话语。
其实这句话说的意思不仅是指长相,更多的是指行为习惯、言谈举止。
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久了,连走路的姿势都一样,就是因为在潜移默化中一直在效仿,才会如此神似。
所以说,父母应当以身作则。
既然选择在网络上发布视频,那么就要考虑到带来的影响究竟是如何,网友的评论到底能不能接受。
两个孩子在家里面打闹,母亲觉得好笑,想记录下这美好画面,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情。
“小朋友没错,错的是小朋友的家长,不正确的去引导孩子,让大地牵着小的这样来玩,虽说这只是一个玩笑,可实际却是自己侮辱自己家的孩子”。
不得不承认,这点评足够犀利。
在地上爬行的小孩根本就不知世事,自然是不会拒绝。
可当父母的得从小就要教育,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不要错误地认为年龄还小,时机还不成熟。
小的说不了,大的倒也可以说。有个细节很贴心:不要一味地去指责孩子的母亲,哥哥还是非常体贴的,每走两步都会回头看一看,怕勒到妹妹。
从这方面来看,这个当妈的也有闪光点。
对于“遛狗式”牵小孩玩耍行为,家长不制止,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