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印关税谈判破裂,莫迪紧急转向中国抛出两大筹码

诗珊谈国际 2025-03-31 09:23:09

美国商务部4月2日对印度加征的12亿美元报复性关税,成为压垮莫迪政府亲美战略的最后一根稻草。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印度总理办公室48小时内连续释放两大对华示好政策,重启边境事务磋商机制、单方面取消87项对华贸易限制,这波外交急转弯背后折射出新德里地缘战略的重大调整。

美印关系在3月29日的华盛顿会谈中彻底触礁。特朗普政府要求印度在汽车零部件关税上作出25%的让步,作为交换仅承诺放宽H1B签证限制。这种不对等条件导致印度每年将损失73亿美元出口额,直接影响德里、孟买等地超过20万产业工人就业。更令莫迪团队难以接受的是,美方谈判代表竟以"印度需要为印太战略买单"为由,将经贸议题与地缘政治捆绑。

经济现实迫使印度重新校准外交天平。印度商工部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三年稳居印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1364亿美元,远超美印贸易额的三倍。但受2020年以来边境冲突影响,印度对1123种中国商品加征反倾销税,导致电子元件、光伏设备等关键领域供应链受阻。此次新政取消的87项限制中,包含光伏电池板35%的进口税和手机零部件20%的附加费,直接利好中国新能源与电子产业。

边境事务磋商机制的重启更具象征意义。4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第33次中印边境事务会议,首次明确将实控线地区军事部署透明化纳入议程。印方代表主动提出建立边防部队热线机制,这与三年前加勒万河谷冲突时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值得关注的是,印度外交部同步批准恢复59款中国应用程序运营,包括在印拥有1.2亿用户的TikTok。

地缘分析师指出,莫迪政府的政策转向包含三重战略考量:其一,通过经济合作对冲美国"印太经济框架"的排他性;其二,缓解中资撤离导致的制造业空心化压力;其三,为可能到来的美国大选政局变动预留缓冲空间。但这种实用主义外交能否持续,仍取决于边境问题的实质进展。目前中印边界西段仍有12个争议地区悬而未决,印度陆军在拉达克地区维持着8万驻军规模。

中国外交部对印方举措作出审慎回应。在4月8日的记者会上,发言人强调"中印应做相互成就的伙伴",同时重申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的底线原则。这种既开放又警惕的态度,源于2015-2020年间印度对华政策的反复性记录,当时新德里曾在RCEP谈判、亚投行筹建等重大议题上多次摇摆。

国际关系专家认为,印度此次政策调整的实效性仍需观察。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报告显示,印度对华贸易逆差在2023年仍高达876亿美元,关税壁垒取消可能进一步扩大赤字。而印人党内部强硬派已对放宽中资审查提出质疑,担心关键基础设施领域被渗透。随着4月19日印度大选拉开帷幕,莫迪政府的对华政策或将面临更多国内政治考量的冲击。

1 阅读:314
猜你喜欢

诗珊谈国际

简介:五星闪耀皆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