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这四个字,早在慈禧年间就有不小的份量。尤其是在军工方面,德国的技术在国内得到了相当大的认可,若中国军队能够全部配备德国军械,那简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德国的军火在当时确实先进,但价格也不便宜,想要大量装备美械,对没什么钱的国民政府而言,根本就是奢望。
而且,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德国政府就明确表过态,严禁德国武器出口中国。而且这种表态还不止一次,这样的决定进一步加大了国民政府买到德国军火的难度。
但真实情况却恰好和预期截然相反,没钱的国民政府不仅没有在德国政府的禁令中无法拿到德国武器,反而大量军队装备上了德式武器,而且德国武器在中国军队中的应用还越来越广泛。德国人不仅不顾禁令,主动向国民政府提供大量德式武器,而且还积极帮忙筹建兵工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热情”的德国人当年德国政府确实发布了对国民政府销售德式武器的禁令,但在严格执行禁令的同时,却又对德国顾问团和民间组织向国民政府兜售德式装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拿到了大量的国民政府订单,源源不断的将德式武器输入中国军队。
要知道,这样的做法不仅要违背德国的禁令,而且提供大量军火订单的时候,国民政府根本就没钱,交易军火的方式不是“易货”,就是“分期”。也就是说,德国人大量向国民政府供应军火,实际上却根本拿不到现金,拿到手的大部分都是“欠条”,他们为何要这么做?
昔日的德国总顾问塞克特在中国时,全权负责兜售德式装备之事。他当时给蒋介石在中国军事发展方面提出了两个建议,一个是让蒋介石精兵简政,将常备军的数量控制在30万左右,但武器装备要给足,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当然,军队所装备的武器都应该是德式武器,而且还要从他这里采购;
另一个是要积极筹建兵工厂,除了生产枪支弹药的兵工厂以外,还要建造先进的炮厂,甚至是军用化工厂也不能怠慢。至于中国兵工厂建设之初,限于武器制造工艺不足等问题,他会出面帮忙,暂时先进行对德式武器的仿制。
从塞克特的提议来看,他当时给蒋介石画了一张好大的饼。按照他的规划来看,一个军不仅枪支弹药充足,而且重机枪、高射炮、榴弹炮等重武器也都一应俱全。不仅在初期配备足够的德式装备,后续的补给也要充足,每月炮弹的补给量要近300万发,而子弹则要1400万发,堪称恐怖。
显然,塞克特不仅要赚第一笔武装军队的军火钱,还要赚后续军队补给的弹药钱。这还不算完,塞克特还建议蒋介石组建重炮部队,建议被采纳以后,蒋介石直接掏腰包向德国莱茵金属购买24门野战重榴弹炮和数万发炮弹回来。
军队武装这一块无利可图之后,塞克特又将目光投向了防线建设上,他主要的目标定在了沿海一带和长江一带的防线,向蒋介石兜售国内无法制造的水雷和要塞炮弹,以及各种枪弹,当然也都包括后续每月补给。
除了武器之外,塞克特还向蒋介石兜售了大量的装备,其中包含钢盔等常用装备,还提供了现金的窃听机等情报设备,以及各个大型驻地需要的探照灯等军需。这一套推荐下来,国民党军的战斗力立刻提升了一大截,但国民政府的财政却遭不住了。
“积极”背后的图谋为了实现这笔巨额交易,双方先签署了《中德易货合同》,顾振又跑了一趟德国,后来又签署了《德华信贷协议》。这些流程走完,蒋介石如愿拿到了塞克特向他承诺的武器装备,而蒋介石则国民政府没什么钱的情况下,就拿到了德国人提供的大量武器装备。
另一方面,德国人还积极帮助国民政府筹建兵工厂,帮忙升级改造汉阳兵工厂,造出了著名的汉造廿四式。巩县化学厂也开始积极筹备,在德国顾问团的帮助下迅速建立起来。重组以后改名四川泸县的23兵工厂,隐藏了化工属性,虽然没有生产化学武器,但极大的提升了防毒技术。
在德国人的帮助下,新式的炮厂也拔地而起。德国著名的克虏伯公司甚至亲自下场,派专家指导建厂,新建起来的株洲炮厂直接采用的设备都是德国设备。克虏伯董事长在炮厂建好以后,又推荐蒋介石建造一座现代化兵工厂,所有筹建的技术和设备都由德国人提供。
这座现代化兵工厂,对蒋介石而言简直是梦寐以求,双方一拍即合后,经历数年的筹备,终于建成了。同时,德国人还帮忙建造光学仪器设备厂,对国民党军的发展可谓是不遗余力。在完成筹建任务以后,德国人还负责提供技术支持,这是连售后工作都给包了。
德国人为何要这么做?以德国武器在当时的名气,完全可以慢慢卖。这样做虽然能够提升德国武器在全球销量,但毕竟得到的只是“分期付款”,如此积极总归是有些出人意料了。其实,德国人这么做是有所图谋的,之所以如此积极,也是因为能够从中国获取足够多的利益。
其一,在德国人长期的努力之下,国民党军中的德式武器占比逐渐升高。随之在兵工界提高地位的人,也逐渐从日本留学归来的人变成德国留学归来的人,中国兵工界高层逐渐亲德。本来德国这次巨大投资就足以赚到后续补给的订单,加上这些亲德之人的地位提升,获取利益自然就更大了。
其二,钨矿砂及稀土矿是我国的宝贵资源,也是制造武器的重要资源。德国人制造武器的技术虽然精良,但没有这些稀有矿产,自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德国人之所以如此“积极”的向中国提供武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利用先进武器换取这些我国的稀有矿产,这样才能生产更多、获利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