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人坚持“气论学说”,以气解道,认为“一”就是元气,混沌气,或者称之为先天之“炁”;“二”是阴阳之气;“三”是阴阳之气+阴阳和合之气。
这样的“气论学说”源于黄老道家对老子思想的延伸解读,他们把“一二三”具体化,当作炼养术语来理解,自然有它的道理——各位所用。
这一理解被周敦颐、张载,以及中医所接受,但各有侧重,各有发挥,都是为建立学说,指导实践服务的,也说不上是非。
现代人则有些学者认为:道虽然生了一,但万物却是“三”所生,因此“道生万物”的说法是错的,至少是不严谨的。持此一说的甚至包括当下一些名家,当然也有我的一些互粉的好友。
他们认为:道、一、二、三、万之间是有“辈分”之分的,所谓“道生一”,这个一就相当于一个人的元祖,然后、再然后,才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
就是说,人是一代代传承、一代代“生”出来的,只能说自己是父母亲“生”下自己,而不能说是祖父母,更不是远祖生了自己,辈分差了,岂不是笑话?
这种说法最具蛊惑性,但也只能说这样的理解是十分荒谬的!
这里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所谓的长幼“辈分”无关,它要表达的是宇宙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源头,以及万物呈现的过程。
老子说“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宇宙万物都是从“无”中而来,是一点点发展演化而来的,“道生一”表达的就是从无到有的意思。
而宇宙万物这个“有”并不是一下子就“有”的,即便是用当下的科学猜想“大爆炸宇宙论”来说,也不是一下子就有了当下这个世界,而是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
请注意:即使是宇宙大爆炸,它也是有一个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大爆炸后35分钟后宇宙约3亿度,大爆炸后30万年后约3000度,那时候,地球上不可能有任何生物。
按照这一假说,宇宙时空概念、万物同样不可能一下子“生”满整个世界。
所以说有了“一”这个最小的数值,然后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不断累加、递升,也就是“一生二,二生三”,十百千万地有了当下这个宇宙万物。
整个宇宙是这样,具体到任何一个事物也是如此,比如:一棵参天大树,必然是从“毫末”生发而成;一个九层之台,也是从最初的第一框土奠基而成;一段千里之远的行程,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完的。
就是说,宇宙万物都是从无到有,从最初的“一”慢慢积累发展、衍化,到了“二、三、百千万”。
为何老子只有“一二三万”而没有“四五六”等数字?因为说到“一二三万”这样的递次生发过程,没必要再一个个地罗列下去了。
人类的繁衍也是这样,如果人类是从猴子变成的,那么最初必定是极少的人类,雌雄和合后一代代演化而来。
比如文献记载,公元前22世纪,大禹“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民”,所谓"数万民"就是统计人口。当时统计的数字约为1355万人。
被公认为中国最早、最为精确的人口数据,是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的人口普查,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当时全国共有居民1222多万户,5959万人。
所以“道生一”这段话论述的是万物都有一个“从无而来,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弱小到强大”的生化“过程”。
强调宇宙万物这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是为“无为”思想服务的,故云“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在“无”的时候作为,那叫“无为”,成本低,不劳攘,无需兴师动众、大动干戈。
而到了事物“大、多、强”的时候才去处理,势必劳民伤财,那叫“有为”。
鹖冠子、韩非子的解老都喜欢用扁鹊治病、扁鹊三兄弟等寓言故事来说明这一道理,故《黄帝内经》认为最好的医者是“上医治未病”。
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强调的是宇宙万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发展演化过程,不影响道乃万物母、天地根、万物之宗的根本、源头之说。
即使是现在新发现的物种,我们一样说它源于道,不出“道生之,畜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复之”的伟大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