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的危害
噪声是目前公认的世界性七大公害之一,当前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除了我们关注工业性噪声外,对于日常生活、娱乐中电子产品所带来的娱乐性噪声也对我们的听觉系统产生了影响。
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影响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早期出现的听觉疲劳(暂时性阈移),主要为高频段的听阈提高,但它是暂时的,脱离噪声环境后听力会慢慢恢复;
二.是长期的噪声暴露导致Corti器毛细胞破坏和退行性改变引起不可逆的听力损失(永久性阈移);
三.是突然暴露在高强度噪声下,造成急性声损失。
噪声性听力损失( Noise-induce hearing loss,NIHL )主要是由于长期暴露于损害性噪声环境中引起的以内耳毛细胞损伤为其主要机制的一种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早期主要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主要听力损失的频率在 4000Hz,这一频率的听损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小、不易被发觉,如果个人防护不到位,继续暴露在噪声下,继而向其他频率延伸,最终导致听阈提高以及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降低。引起噪声性听力损失后通常首先出现耳鸣伴听力减退,同时可伴有头痛、头晕等症状。还有研究表明对耳鸣患者来说,其接触噪声后更容易发生听力损失
保护听力
噪声性听力损失和隐性听力损失的危害日益增加,提高听力保护意识,做好防范措施,学会科学用耳:
减少噪声接触最重要。尽量远离高强度噪声环境,避免长时间持续的噪声刺激。减少耳机的使用,控制音量与持续使用的时间。
当无法避免噪声暴露时,个人防护很关键。根据个人的噪声环境,选择合适的耳塞、耳罩或是防护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