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的出圈早有预兆
最近最火的旅游地应该是淄博了,特别是“淄博烧烤”火遍大江南北,不少人慕名前往,也不是为了解馋,仅仅是为了体验一下那久违了的“人间烟火”,一时间全网上下处处都是在晒自己吃烧烤的场景。
有人说,淄博烧烤能火,是因为政府有高人在策划;也有人说,是因为淄博在疫情期间将隔离的大学生照顾得好,所以大学生今年回来感恩并为淄博烧烤大肆吆喝;还有人说,淄博人善良、热情,全民都是接待者。当然,也有个别人认为淄博不会一直活下去,我是不这么看的。我觉得淄博一直会前行,并终将崛起,只是个时间问题。
其实,淄博的“出圈”早就有预兆,我还差一点就成为“淄博人”呢!读者君看到这里可能好奇了,我是差了哪一点就成为“淄博人”中的一员呢!大约30多年前,淄博便开始面向全国广招人才,尤其是教师。作为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地级市,能够有如此魄力和胸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教师不包分配开始,淄博便启动了教师储备的方案,应该说是很具备战略眼光的。

那时我的家乡还十分落后,教师工资不高还长期被拖欠,师范院校的毕业生特别是大专生大多是不愿意回自己的家乡的,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时候,我们大家就听到不少学长毕业后去了山东的淄博做教师,待遇还不错,于是我也和几个同学、老乡准备毕业时也到淄博去。本以为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结果后来出现了变故。
我毕业的那一年是1995年,彼时张家港在中央电视台出现,看着美丽、干净的张家港,我的心一下子被触动了,决定去实地考察一下。于是在那一年五一假期期间,我便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几经辗转,我来到了美丽的张家港。一下车,便被郁郁葱葱的绿树和美丽的鲜花吸引,这对我是极大的冲击,因为在北方像如此成片的树木是好少的,特别是在县城,只有几棵光秃秃的树。行走在街上,发现张家港确实干净,路上几乎看不到纸屑更别说垃圾了,这简直令我吃惊,同时也感叹电视上的宣传是确实的,张家港的全国卫生城市实至名归。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干净、整洁而又绿意盎然、鲜花盛开的江南小城。

经过问询,我找到了张家港教育局。到了教育局之后又找到了负责教师招聘的人事监察科,当时的科长(后来升任了教育局副局长)说不招收大专生,我有点失落,看来还是要到淄博了。就在我转身要走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叫住了我(当时他还是普通的科员,后来也升职了),他给教研室打了个电话,让我到另一座楼也就是教研室办公的地方去面试。当时面试我的是小学语文教研员,给了我和另外一个来应聘的应届毕业生每人一本语文书,并指定了篇目,让每人准备1个小时,然后准备试讲。我记得当时我好像只准备了半小时不到,就开始了朗读和课文分析,语文教研员听得很认真,而且对我的表现非常满意。我再次回到人事科办公室的时候,那个接待我的帅小伙便通知我被录用了,暑期时会通知我报到的时间。就这样我被张家港留住了,从此成了江南人,便与淄博失之交臂了。
我到港城之后,又听到有好几批我的高中同学和学弟学妹们相继去了淄博,当然也有被家乡“追讨”回去的,可惜那些被勒令回家乡的老师并没有得到重用,实在令人扼腕叹息。所以,现在再回过头来看淄博,我们便会发现淄博的历任领导是有眼光和担当的,当时的重视人才,如今的关心民生,一以贯之,每个人都争当主人,不歧视外地人,张开热情的怀抱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让人温暖,让人感动,并义务为他们宣传。写到这里,想到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我知道淄博是2011年创建的全国文明城市,但不知道有没有申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如果申报了,是不是可以直接授予淄博“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市民的素质是最好的衡量标准,即使烧烤会使得环境变差,但市民们提高了收入,更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没有像别的景区那样火了之后坐地涨价和宰客,而是主动降价,不缺斤少两,尊重每一位游客。

淄博,从困境中突围,在努力中崛起。淄博主政者的担当值得一些人反思,淄博市民特别是商人的善良、无私值得大家学习与宣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