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许世友和政委王新亭打架,陈赓上报刘伯承,刘帅:都调走

千年历史千面游 2023-12-22 16:50:02

1939年,是一个让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陈赓喜忧交加的年份。在这一年年初,386旅在河北省邱县香城固打了一个大胜仗。而忧的是,副旅长许世友和政委王新亭,两个人居然在一次庆功会上爆发了很大的冲突。如果不是陈赓阻拦,后果不堪设想。这之后,师长刘伯承亲自下令,将两个人都调离了386旅。

八路军一向是以团结著称的,为何副旅长和政委之间会存在如此巨大的矛盾,以至于不得不将他们分开呢?

这还要分别从两个人在红军中的战斗经历说起。

许世友是河南省信阳市人,从小因为喜欢武术去了少林寺。学艺八年之后,他因为在江湖上行侠仗义,杀伤了人命,之后便进入军队谋生。他先是加入了军阀的部队,但因为看不惯长官欺负新兵、克扣军饷,于是在每个队伍里都待不长。直到1927年,他加入了红军,才算是找到了心灵的家园。之后的许世友,在战场上一发不可收拾,因为优秀的战绩不断获得晋升。到了1933年,已经成了红四方面军的一位军长了。

不过,许世友在结束长征、到达陕北之后,却出现了一次危机。由于不满其他人对红四方面军将士的批评,许世友大闹课堂。又因为当时的干部处理事件的方法不得当,弄得许世友想要离开延安,回四川独立发展。这件事后来愈演愈烈,险些让许世友被执行枪决。后来,毛主席知道此事后,用自己宽广的心胸征服了许世友,这才让这位沙场悍将有了继续战斗的机会。不过即使如此,许世友仍然被冷藏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经过朱老总的极力保荐,他才在1939年重新出山,来到了386旅战斗。

调许世友来386旅,是八路军总部的一手好棋。许世友的脾气比较大,一般人很难和他相处。但是,386旅的旅长陈赓,却是那“不一般”的人之一。陈赓和许世友一样,也是武术大家。两人在1932年便已经相识,彼此都很佩服。这次许世友刚一来,陈赓便投其所好,用好酒来迎接他。两人从此肝胆相照,同上战场,相处得如同亲兄弟。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到最艰难的时期。日军仗着战车和占据优势的炮火,在华北平原横行霸道。每次见到八路军,他们都会穷追不舍。陈赓决定利用这一点,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于是在2月7日,八路军开始诱敌,将两百多名敌人引向河北省邱县香城固地区。为了打好这次伏击战,陈赓将前线的指挥权交给了许世友。许世友也不负众望,于2月10日正式发起进攻。战斗从中午打到了下午,八路军以伤亡五十多人的代价,击毙敌人二百余人,缴获火炮4门,取得了一场大胜。

由于突出的表现,许世友很快就成为了386旅的副旅长。对比许世友红军军长的职务,当一个副旅长,算是降职了。但是,对于他这样的战将来讲,有仗打比什么都高兴。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此时许世友和政委王新亭之间,却产生了矛盾。

王新亭是湖北孝感人,许世友小三岁,比他加入红军也晚了三年。王新亭没有练过武术,在军队内部,也是凭着优秀的政治能力而不断获得晋升的。原先他是红一方面军的人,在1935年调入的红四方面军。由于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他主要参与政治、宣传和教育工作。虽然他也参加过反对“六路围攻”的战斗,但是总体来说参加的战斗不多。

从性格到成长轨迹,王新亭和许世友都是完全两个世界的人。许世友以战斗见长,而王新亭则是政工干部;许世友犯过重大错误,而王新亭则始终在政治上表现良好;许世友是红四方面军的老人,而王新亭则是“空降”来到红四方面军的。在军事上,许世友看不上战功较少的王新亭;在资历上,许世友又压过了王新亭一头。但是,在进入386旅之后,王新亭是正职,许世友则是副旅长,相当于被压了一头。这一点,让许世友十分生气,在工作上也无法做到全面配合。于是慢慢地,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大。

两人的矛盾,在一次庆功宴上彻底爆发。当天,宴会现场灯火通明,气氛热烈。陈赓旅长和官兵们欢聚一堂,举杯高呼:“同志们,这一战打得英勇,打得漂亮!”官兵们情绪高昂,互相敬酒,共同庆祝。

紧接着,王新亭站了起来,宣读了刘伯承师长发来的贺电。电文中赞扬了部队的英勇表现,并特别提到副旅长许世友在这一时期的战斗表现。但紧接着,王新亭又说,战斗胜利是所有指战员共同努力地结果,这给人一种他在否定许世友的感觉。在场的官兵们有所察觉,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气氛的热度瞬间降了下来。

许世友与王新亭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此时又喝了些酒,有些控制不住了。他与王新亭争执起来, 表示没有自己的指挥,这战斗也未必能打得那么顺利。一时间,会场大乱愉快的气氛被破坏殆尽。看到这种情况,陈赓赶紧上前劝解,这才算是暂时把情况控制住了。

但是,火没有发出去的王、许两人,很快就又开始“话不投机了”。也不知是不是王新亭想要缓和气氛,他倒了一杯酒,走到许世友面前,说道:“许副旅长,你是这次战斗的有功之臣,我敬你一杯。”谁料想许世友眉头一立,说道:“我许世友是臣,你王新亭是皇帝吗?”说罢,他脾气就上来了,一把揪住了王新亭的衣领,两人就这样扭打了起来。为了平息事态,陈赓只能再次拉开了两人,然后宣布庆功宴结束。

第二天,129师师长刘伯承就得到了消息。这个很少发怒的儒帅,为此大为震怒。他下了一道命令,将两人调离386旅,统统送回延安学习。

这之后,许世友和王新亭被送往了不同的战场。许世友在1940年进入山东,独挑大梁的开拓了胶东抗日根据地,之后在那里战斗了将近十年;王新亭则是来到了山西,在中条山一带战斗,直到新中国成立。解放后,许世友与王新亭在军队的大会上重逢,互相都对当年的不愉快懊悔不已。自此,两人和解,同心同德地为军队的建设做贡献。

对于两人之间的矛盾,后人有过总结。他们通常认为,许世友是一个个性极强的将军,没有得到他认可的人,不管职位多高,他都很难和对方相处。而他的主要认可标准,就是战功。王新亭在战功方面有所不及,自然无法得到许世友的认可;而许世友这样的人,在政工干部眼中,又是个十足的“刺头”。双方以各自不同的眼光看对方,自然是相看两厌。而他们各自分开后,又在各自的战场上,体会到了对方工作的不易,所以相互间也就有了更多的理解,自然也就不再为当年的琐事挂怀了。

12 阅读: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