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共和国晚期,罗马粮食供应环境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格物看天下 2022-09-28 18:36:03
引言

罗马共和国晚期,罗马粮食供应环境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在罗马共和国晚期,富有贵族通过购买、或以暴力霸占的方式吞并邻近地产和小农的份地。同时国家将征服获得的部分土地划为公有土地,将其分配给平民,平民须向国库缴纳小部分租金。但贵族不断提高租金,将其从土地上驱逐出去。

罗马城人口增多

或者平民租种贵族的一块份地,成为富有地主的佃农,在此过程中佃农向贵族贷款,沦为他们的债务人,这使平民的生活更加贫困。还有农民仍占有少量土地,种植的粮食除了解决自身温饱之外,农民将少量余粮投放到市场,向城市民众和零售商进行出售。以便购买他们自己无法生产的商品,满足自身消费需求,以及缴纳土地税、支付地租。

葡萄酒的生产需要季节性的劳动力,这也可以为平民提供许多临时性的就业机会。战争、海盗将大量的奴隶劳动力输往罗马,奴隶开始排挤大庄园里的自由劳动力。

许多战俘奴隶、促进了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地主考虑到农民会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被抽出去当兵,而奴隶不服兵役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且奴隶廉价,具备一定的工作技能,便于奴隶主压榨剥削。

因此除战俘、海盗劫掠的奴隶、行省居民在包税人和高利贷者的盘剥下沦为债务奴隶外、贵族大地主还购买大量奴隶,奴隶逐渐取代自由民成为农业生产领域主要的劳动力。罗马城富人从海外进口奴隶,这些奴隶多接受过工作技能的专门训练,或者由富人出资供奴隶练习技能,手工业和商贸领域农民也不能与他人竞争。

公元前二世纪至前一世纪,意大利的奴隶人口达到200万-300万,约占意大利总人口的五分之二。布匿战争期间,大量人口死亡。公元前136年,成年男性公民人数减少了2万人。大部分农民不仅失去土地,而且租赁农场的机会也较少。

谷物逐渐由专门的农场种植,以供养日益扩张的城市人口。他们的出路是作为佃农耕种其他人的土地,或者在粮食播种和收获的农忙时期,失地小农作为季节性的帮工,他们缺乏固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

居无定所,无家可归,难以维持生存,带着妻儿四处流浪。小农服军役的热情不再,抚育儿童问题也常被忽视,之后迁移到罗马城或其他城镇。许多士兵在退役之后也可以在殖民地获得一块土地,但随着之后战争数量减少,特别是在西班牙战争中,士兵死亡率非常高。因此公元前二世纪后期,大量公民逃避兵役、士气低落。

小农移居罗马主要是希望获得就业机会,改善自己的经济地位。布匿战争时期,罗马城人口约有10万-15万人口。至公元前二世纪末,罗马城居民数达25万。

公元前7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是公民人数增加了一倍,增加到90多万人。小农因为失去土地则移居至罗马,他们并没有过度沉迷于公共娱乐活动,反而忍受着频繁的食物短缺和恶劣的住房条件,以及混乱肮脏、容易滋生疾病的城市生活。因此,他们的死亡率较高,每天都在为维持生存进行斗争。

罗马城过度拥挤,还会有火灾、建筑物倒塌的危险。平民集中在海拔较低的地区,通常还会面临洪水的侵袭。罗马城人口数量增加,粮食需求扩大,平民挨饿会让他们的生存环境更加艰苦。

粮食市场秩序混乱

罗马平民粮食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居民购买力低下,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尤其是冬季粮食运输量的减少,从事季节性劳动的贫民更是难以维持生计。另一方面是在于政府对罗马城粮食市场缺乏有力监管。粮食市场需要政府定期进行干预,以保障粮食供应与需求达到平衡。

干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干预,包括中央或市政政府参与粮食供应、储存和发放。

第二种是间接干预,指政府规范市场秩序运作的一些措施,制定鼓励或禁止某种活动的相关政策以及政府干预市场价格。这一时期罗马城的粮食供应缺乏政府严格监管,以及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有限、行政效率低下、促进市场正常有效运作的法规和政策不健全、无法确保以公平合理的价格提供充足的供应。

贪婪的粮商、地主囤积居奇的投机活动,准备等到粮价上涨时进行出售,以求获得更多的利润。粮商和地主也选择向价格最高、购买力最强的市场出售粮食。通常不是选择距离最近的城镇,往往要等到冬季和春季,当农民和小规模生产者的储备耗尽时,粮价会进一步抬高时进行出售。

粮商以市场为导向,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也不能进行有力约束,改善市场的运作情况。城市消费者很难找到替代性食物。并且,粮价长期上涨的直接后果是食物支出的增加,意味着其他商品的消费支出的减少,这会严重威胁到罗马城居民的生存,加剧政治与经济秩序的不稳定。

共和国晚期,与富人出资举办公共宴会一样,政府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反映了政治上层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关心和重视。政府有责任保障罗马粮食供应,满足罗马人民的温饱需求。但这一时期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只限于粮食短缺危机时期,也没有解决城市粮食短缺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缺乏相应监督造成的。

此外,这也只是罗马政府权力合法化的一种尝试,并不旨在发挥多大效用,或是寻求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有效措施。

政局动荡加剧粮食短缺

随着罗马的海外扩张,公元前二世纪大量财富涌入罗马国库,国家财富与日俱增公元前二世纪大量财富涌入罗马国库,为罗马城粮食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因军事防御以及政治管理的需要,国内社会斗争激烈。

罗马世界一直是一个重视身份等级的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平民与贵族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布伦特强调,罗马共和国晚期一小部分贵族为了自己的利益,没有采取措施改善下层平民的处境。

由于下层平民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要求,只得求助于贵族集团中的某些人物,所以,这一时期的社会冲突,依旧是富有贵族和贫穷公民之间的冲突。

传统上元老院拥有最高的权力、高级行政长官如执政官等实行有限任期制。共和国晚期元老院议员主要来自于少数贵族家庭,由他们进行管理国家。元老院受制于在任的或者任期延长的执政官、副执政官手中。公民大会成为争权夺利的场所,公民非常容易受到他人的政治贿赂。

元老院权力衰落。罗马城内秩序动荡。元老院的法定权力有限,不具备垄断性的强制权力,无力应对混乱动荡的局面。少数富有贵族依仗雄厚的财力,建设私人粮仓存储了丰富的余粮,总体上能有效防止粮食短缺。下层阶级的生活条件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贫民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他们的住房条件恶劣、时常陷入粮食短缺与债务危机的困境。

粮食作为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粮食供应是下层阶级最为关心的问题。随着罗马城人口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外来移民进入罗马城,当地粮食资源不足以供养数量众多的公民,便会出现粮食供应不足,最直接的后果是市场粮价高涨。

这对于难以维系生存的贫民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他们于是发起暴动或者骚乱,这必然威胁到罗马国家的稳定。

同盟战争结束后,意大利人和拉丁人获得了罗马公民权,因距离罗马城较远,不能定期参与政治选举。通常罗马城之外的城镇几乎不存在选举拉票的问题。以释奴形式获得罗马公民身份的人,每年大约能达到数千人。

共和国后期政治权力分散,粮食供应集中在多人手中。缺乏集权化的行政机构以及管理粮食供应与发放的专职官员,处理有关粮食方面的事务效率低下。这些行政官员权责划分不明确,经常是一人兼多职。政治竞争激烈,不断进行竞选活动,每个官职都存在激烈竞争,选举获胜对未来的政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保民官为了拉拢民众,通常会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民众的政策和法律。盖约·格拉古同样做出了许多新的尝试,向民众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补贴粮,反映了城市平民的诉求,但对元老院的统治权威构成了威胁。

元老院也想要赢得民众的好感,便不惜违背国家的最高利益,只希望满足人民的各种要求,从而获得他们的政治支持。随后元老院贵族联合盖约·格拉古的同僚李维乌斯·德鲁苏斯,以对付盖约·格拉古。

结语

总的来说,罗马粮食供应的政治功能就体现在这里,满足民众粮食需求成为获得政治支持的一种方式,进一步加剧了罗马粮食短缺危机。

1 阅读:51
评论列表
  • 2022-09-28 21:29

    说的是罗马说的又好像不是罗马,

格物看天下

简介:看遍体坛动态,品尝世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