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曾在中国种下毒草,耗费2亿都没根治,却被一小虫轻松解决

森罗万象籍 2024-09-10 04:04:21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综述

抗日战争早已成为历史,但日本人当年给中国留下的苦难却让我们至今难以摆脱。不是炮弹,也不是地雷,而是一种看起来不起眼的植物——水花生。

水花生听起来人畜无害,实际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毒草”,生命力还顽强得让人绝望,简直堪比植物界的蟑螂。正当我们为如何根除水花生感到束手无策时,一只不起眼的小虫子却成了我们的“救星”。

什么是水花生

水花生,也叫喜旱莲子草,通常呈匍匐或直立生长,茎细长,叶片多为长圆形或披针形,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或半水生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直到20世纪30年代被日本人带到了中国。

当时,日本军队在中国的占领区内苦于饲料不足,而水花生的高繁殖性和强适应能力让它成了一个“完美”的选择。战后,日本人离开了,但水花生却留下来继续“作威作福”。

根据农业部门的数据显示,在引入中国短短几十年间,它迅速从上海扩散到长江中下游,继而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北等地扎下了根。

水花生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对水域环境的破坏。水花生可以迅速在水面铺开,形成厚厚的植被层,遮挡阳光,阻碍水体的正常气体交换。这就像是一床厚重的棉被,覆盖在河流和湖泊的表面,导致水下植物因为光照不足而大量死亡。

根据2012年的一项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在湖南洞庭湖区域,水花生已经导致超过40%的水生植物消失,水中的溶解氧浓度急剧下降,导致大量鱼类因缺氧窒息而死。水花生的肆虐导致当地渔业产量锐减,渔民的收入减少了近一半。

不仅如此,水花生在陆地上的破坏同样严重。由于它的根系能够在浅层土壤中迅速扩展,并吸收大量的水分和养分,这直接与农田中的作物争夺资源。

在广西某些稻田区域,水花生的侵占面积在短短几年内就增长了20%,造成稻谷减产30%以上。在湖南和湖北的受灾地区,农民平均每年因为水花生的肆虐损失数十万元人民币。面对水花生的疯狂蔓延,人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最初的尝试

最早的治理尝试几乎完全依赖于“人海战术”,也就是依靠人力和机械去清理这些“毒草”。但现实很快给了人们当头一棒。如果你把水花生扯断,那它就像分裂一样,每一小段都能长成新的个体。

它的根系发达,即使被机械碾压,甚至暴晒在水泥地上,只要有一点点水分和阳光,水花生就能迅速复活。其种子在水中甚至可以存活10年以上,随时等待一个合适的环境重新爆发。

仅仅在广州郊区的几个农田内,清理一公顷的水花生就需要耗费150个人工工时。可是,即使这样大费周章的清理,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

于是,机械清理的方案被提上了日程。拖拉机、割草机、挖掘机纷纷上阵,大面积地“铲除”水花生。但是,这种机械化的清理过程虽然效率更高,但使用成本也非常高,每小时的机械运作成本超过500元人民币,且需要大量燃料和维护费用,据统计前前后后花费了大概2亿的费用。

但是,这种方式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仍然有大量的碎片和种子残留在土壤和水中,它们会随着水流继续传播、扎根,再次爆发。

在意识到“物理打击”效果不佳之后,人们转而求助于化学武器,也就是除草剂。只需要在水花生生长密集的地方喷洒药剂,不久之后,这些顽强的植物就会枯萎、死亡。

除草剂虽然可以有效杀死水花生,但它对其他植物和水生生物也同样具有毒害作用。2009年,广东珠江流域曾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除草剂喷洒实验,结果发现,不仅水花生死亡,附近的荷花、芦苇等本地植物也大量枯萎,河中鱼类的数量急剧减少,整个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于是,面对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化学除草的方式也不得不被放弃。人们开始意识到,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无奈之下,专家们开始寻找新的途径,特别是生物治理的方向,认为或许只有引入天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花生泛滥的难题。

这时,科学家们的目光终于转向了一种小昆虫——叶甲虫。这种同样来自南美洲的甲虫,正是水花生的克星。

原汤化原食

叶甲虫是一种小型甲虫,其成虫和幼虫都以水花生为食。它们的幼虫会钻入水花生的叶片和茎秆中取食,不断蚕食植物的组织,使得水花生的叶片枯黄、茎秆枯萎。

更为关键的是,叶甲虫的繁殖能力也极强,每只成虫在短短几周内就可以产下数十枚卵,这些卵在一两周内孵化成幼虫,迅速开始大规模的“进攻”,不断消耗水花生的能量和营养,使其无法再继续肆虐。

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下,叶甲虫每年可以消灭数千平方米的水花生,让这个顽强的植物入侵者几乎无处藏身。

200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当地的生态保护组织联合进行了一项试验,在湖南和湖北的多个水域引入了叶甲虫进行生物防治。

最初的引入数量并不多,但仅仅几个月后,水花生的扩展速度就明显减缓,叶甲虫啃食水花生的效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湖北省部分受灾严重的水域,水花生的覆盖面积减少了将近60%。科学家们意识到,叶甲虫可能是治理水花生的最有效方式。

到2015年,全国范围内共有数十个叶甲虫繁殖基地投入使用。随之而来的是显著的成效。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水花生的覆盖面积逐年减少。数据显示,仅2014年一年,叶甲虫在长江中下游水域消灭了超过10万亩的水花生。

当然,引入外来物种来控制入侵植物的举措并非毫无争议。人们担心,这种方式会不会引发新的生态问题,毕竟历史上有不少因为引入新物种而导致生态失衡的例子。

幸运的是,叶甲虫的食性非常专一,它几乎只以水花生为食,而对其他本地植物影响极小。再加上其繁殖和扩散能力都在可控范围内,使得叶甲虫成为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选择。

结尾

水花生的治理过程告诉我们,面对生态危机,依靠单一手段往往难以奏效,我们需要一套科学、全面、多层次的治理策略。引入叶甲虫的成功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它并不是终点。

未来,我们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找到更为有效、可持续的方法,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不受更多外来物种的侵害。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6 阅读:4328
评论列表

森罗万象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