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汇喜剧《中式英文(Chinglish)》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的古德曼剧院首演,于 2011 年 6 月 18 日至 2011 年 7 月 31 日上演。这部剧通过幽默的方式,深刻探讨了中美文化交流中存在的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剧中,一个美国商人试图在中国赢得一份合同,却因“Chinglish”引发的种种误会而闹出了不少笑话。
普通话已经登上了百老汇舞台,得益于一部名为《Chinglish》的新剧,该剧探讨了英语世界和中国之间的沟通差距。这是一部双语剧,用英语和普通话混合编写,在百老汇历史上肯定是第一次。
剧作家David Henry Hwang 所著的《Chinglish》是一部喜剧,以现实生活为主题。它讲述了一个挣扎的美国商人发现自己身处中国的一个省级城市,试图赢得一份为公共建筑制作标志的合同。
长江畔的中式英语标识
该剧探讨了将商人与他的中国同行分开的语言障碍,这些同行可以决定交易的成败。
Hwang 是一位华裔美国人,不会说中文,他在自己的中国商务旅行后感到有灵感写这部剧。
“过去五六年,我去了中国很多次,主要是因为中国对百老汇音乐剧产生了兴趣,而恰好我是唯一一个写过百老汇作品的华裔,”Hwang 说,指的是他的剧本《M Butterfly》,该剧为他赢得了 1988 年的托尼奖。
在中国,他不禁注意到中国语翻译成英语的“荒谬的标志”,也就是所谓的“Chinglish”。
这些标志天真地逐字翻译,将英语变成了滑稽的奇怪短语:一个在残疾人卫生间外面的标志写着“Deformed Man's Toilet”(畸形男子厕所)。
其他例子同样令人困惑:
False Alarm!(误报!)变成了 The Siren Lies!(警笛撒谎!)Slippery When Wet!(湿滑时小心!)变成了 Be Mindful of the Juicy Surfaces!(注意多汁的表面!)Don't Feed the Birds!(不要喂鸟!)变成了 The Fowl Cannot Eat!(禽鸟不能吃!)但 Hwang 先生说,文化之间的误解比语言更深。“Chinglish 是关于跨文化交流的尝试以及将我们分开的障碍,其中最肤浅的是语言。
2007 年,桂林的一块警告牌上用中文写着:"雷雨天气 请勿登山"。
“但有时即使你字面意义上在说同样的语言,你也可以说你在说不同的语言,因为一些潜在的文化假设是如此不同。”钦佩和焦虑在剧组的七个人中,有六人是双语,要么是中国人,要么是华裔美国人演员。女演员 Jennifer Lim 饰演 Xi Yan,一位当地强势的官员,掌握着美国人交易的关键。对她来说,《Chinglish》是一部真正的跨文化戏剧。
左起:Stephen Pucci、Jennifer Lim、Gary Wilmes、Angela Lin 和 Larry Lei Zhang 在百老汇上演的话剧《中式英语》中的一幕。
“中国和美国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Chinglish》的导演 Leigh Silverman 说。“我们必须弄清楚如何与对方相处,我认为这是该剧所探讨的一部分。”去年,Silverman 与 Hwang 和该剧的制片人一起前往中国西南部的四百万城市贵阳,该剧的背景设定在那里。他们由夫妻文化顾问 Joanna Lee 和 Ken Smith 护送,他们为创作团队安排了商务会议、晚餐约会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