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傍晚,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湾的山间薄雾中,一条连接卡斯特拉马雷迪斯塔比亚镇与法伊托山的缆车线路突然发出金属断裂的刺耳声响。随着支撑缆绳的断裂,正在陡坡上行进的缆车瞬间失控坠落,砸向海拔1200米的深谷。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造成四人死亡、一人重伤的血色结局,令这座承载着半个世纪观光记忆的缆车系统再次蒙上阴影。
这条总长3公里的高空缆车线路,正值旅游旺季重启运营的第七天。下午3时许,当第一波游客乘坐缆车登顶法伊托山时,其中一辆上行缆车突然遭遇牵引缆绳断裂。据目击者回忆,伴随着金属崩裂声的,是车厢以10米/秒速度坠落的死亡抛物线——缆车在撞击山间钢架与施工吊车后,最终翻滚坠入深渊。与此同时,下行方向的另一辆缆车因靠近山脚基站,其搭载的16名乘客得以幸免于难。
四名遇难者的身份构成国际旅游安全图谱的缩影:两名英国中年游客刚结束庞贝古城游览,计划用镜头记录维苏威火山的黄昏;59岁的意大利籍员工卡梅因·帕尔托正进行日常巡检;而来自特拉维夫的以色列女教师则是独自完成环地中海毕业旅行。唯一的幸存者被困在扭曲变形的车厢里,等待了整整3小时才被救援直升机发现。
救援行动中的自然对决当浓雾裹挟着7级阵风封锁整个峡谷时,50名消防员与高山救援队正在与气象条件展开生死竞速。能见度不足5米的极端环境让热成像仪失效,空中救援被迫中断。地面小组沿陡峭崖壁布设安全绳网时,不断有小碎石从90度岩壁上崩落。「我们听见对面山体传来微弱的敲击声,但浓雾就像实体墙挡住了去路。」救援指挥官在后续报告中写道。直至夜间8时,热感无人机才定位到残骸区域,当破拆工具切开车厢顶棚时,四具遗体仍保持着紧急避险时的蜷缩姿态。
EAV公共交通公司主席翁贝托·德·格雷戈里奥在声明中强调,该缆车系统「在重启前通过所有法定安全检测」。但技术人员透露的细节令人不安:断裂的48毫米钢芯缆绳曾在2023年例行检查中显示3%的金属疲劳,当时评估为「五年内安全」。更引人注目的是,此次事故与2021年马焦雷湖缆车事故形成可怕呼应——四年前同样因缆绳断裂导致的14人死亡惨剧中,事后调查发现应急制动系统被人为禁用。
这条自1952年启用的空中走廊,曾是工业时代旅游基建的骄傲。红色车厢每天运送两千人次登顶,游客能在七分钟航程中俯瞰维苏威火山的熔岩遗迹与那不勒斯湾的翡翠海面。在旅游业贡献14%GDP的坎帕尼亚大区,这条线路承载的不仅是观光功能,更是意大利战后经济复苏的象征。然而2019年系统更新时,原有三根承重缆改为两根的「效能优化」方案,如今看来暗藏致命隐患。
安全机制的破与立事故次日,那不勒斯地方检察院封存了全部运营记录,调查重点直指两个方向:是否存在类似2021年的维护疏失,以及极端天气预警机制的失效。事实上,当日的阵风风速已达营运上限的90%,但天气预报系统未触发自动停运协议。在山区气候多变的阿马尔菲海岸,这种机制漏洞无异于定时炸弹。
国际缆车安全联盟紧急发布的临时建议中,强调全行业应强化三点:实时应力监控系统、冗余缆绳设计规范、气象联动应急响应。而当地居民更在社交网络发起联署,要求恢复传统的三缆系统配置。「我们不要效率,只要活着看到落日。」在投票页面上,这条留言获得3.2万次共鸣。
暮色中的卡斯特拉马雷迪斯塔比亚车站,曾经悬挂的「欧洲最美空中走廊」铜牌已被撤下。当海风掠过空荡的缆绳支架,山谷间仿佛还回荡着四年前马焦雷湖事故调查官的话:「我们总在悲剧后才发明安全,但生命不该是技术进步的试错代价。」如今,那辆永远停在1226米标高点的缆车残骸,正用锈红的伤痕提醒人类:在云端与深渊之间,从没有侥幸的容身之处。
照片由Pexels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