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只能说是制造业大国,仍然处于全球制造业“微笑曲线”的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高新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相对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专利申请能力、品牌建设能力严重不足。
因此,中国产业集群应着手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以培育区域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一、什么是区域品牌1、产业集群
在特定区域内,由于大量类似制造单位集中在一起所形成的产业集群能够带来成本节约、资源共享、创新有力的效果,根据这些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和范式,可以发现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形势,具有以下特点。
(1)地理集聚性。地理集聚性指产业集群内具有竞合关系的企业、政府、行业协会、高校科研组织等主体机构和配套机构都呈现出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
(2)分工专业性。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大多都处于同一产业链上不同位置,区域内企业只生产自己较为擅长的产品。一般表现为区域内以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大型企业为核心,许多中小型企业依托核心企业进行生产加工;或者一些中小企业在本地萌芽,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扩大获得规模经济。
(3)资源共享性。产业集群内往往拥有完善的中间品供应商、加工服务、咨询服务、金融商贸等相关专业配套设施,也包括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支持机构,这些都不为某一家企业所拥有,为产业集群内部所共享。
(4)外部经济性。产业集群的发展必然带来密集的劳动力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的技术服务等,这些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
2、怎么形成区域品牌
区域品牌能够为区域带来一种额外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是区别于其他区域的重要标志。指某一地理区域内,企业、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依托于某种产业共同努力,以地方名称和主导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一定的知名度,提升了产业集群的影响力,是为特定区域内企业、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共有的品牌形式。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公共性。区域品牌是依托某一特定产业,需要集群内各方组织共同参与、出力,待区域品牌发展成熟后为区域内的全体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共有。
(2)区域性。与产业集群的地理聚集性紧密相关,主要原因就是区域品牌产品生产方、流通方在地理上的集聚。可以说,企业品牌代表的是企业个体的形象,区域品牌代表的是集群地区的整体形象。
(3)持久性。区域品牌具有和一般企业品牌同样的特性,一旦区域品牌形成,将产生对地方经济发展强大的持久推动力,其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甚至比单一企业品牌更加强大,并且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创新而具有更持久的影响力。
(4)产权模糊性。区域品牌的准公共属性决定着在区域品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生产标准、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同样为所有企业共有。
3、区域品牌的主体
区域品牌是在已经形成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其培育和维护都需要多方社会主体共同参与。以公共属性审视区域品牌,单一主体没有足够能力,创建区域品牌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参与。
(1)政府层面。政府可以弥补企业在区域品牌发展中难以相互整合的功能,对区域品牌的发展战略制定、政策引导、规范约束,也支持对企业参与区域品牌标准认证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
(2)企业方面。企业品牌相互竞争优势的联合能够形成品牌保护伞效应,其产权有参与企业所共有。政府和消费者的资源优势、规范的制度是驱动企业参与区域品牌建设的重要因素。集群企业与产业服务机构协同作用的有效发挥,有利于提升区域品牌价值。
(3)行业协会方面。行业协会可以代表企业与政府进行有效的沟通,承担区域品牌的管理和营销工作,也能进行区域品牌注册,对生产者进行技术标准监管是区域品牌培育过程的关键。
因此,我们总结出区域品牌发展的相关主体如下:
二、区域品牌带来的好处1、智猪博弈
“智猪博弈”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具有理性经济思维的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获取猪食的策略选择。在企业竞争中,龙头企业好比大猪,中小型企业就是小猪,踩动踏板就是为区域品牌培育做投入,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因此,中小企业在区域品牌投入上的最优策略是等待,待区域品牌成立得到发展后,直接使用区域品牌获得额外收益。
2、机会主义行为
机会主义行为主要是针对公共物品,其非排他性决定了区域中即使个人或社会组织没有付出努力,仍然可以享受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带来的收益,这种现象违背了有投入才有收益的市场规律,是一种恶性循环。这种困境与区域内成员数量相关,并随着成员数量增加而加剧。
3、柠檬市场
在一个特定市场内,若卖方对产品拥有比买方更多的质量信息,买方由于不了解具体产品信息,只愿支付自身了解的市场平均价格购买,卖方为获取更大利益,将次品包装成优质产品销售,导致低质量产品逐渐驱逐并替换高质量产品,即“劣币驱逐良币”。
四、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的互动关系
产业集群是区域品牌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产业集群为区域品牌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载体,并且对区域品牌的形成、发展、传播和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产业集群是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
无论何种企业,其选择地理集聚的原因就是能够降低距离成本,而产业集群的地理聚集性使得企业与其他支持机构在地理位置上的临近,可以加快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降低生产要素的运输成本;同时,这种地理聚集性还有利于信息与知识的快速流通,易于培养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有效地降低了时间成本和信息搜索成本。
各类成本的降低使区域内企业以更低的价格兜售给区域外部企业相同使用价值的产品,从而使成本优势转化为价格优势,加快区域集群企业快速占领目标市场。这种地理上的集聚所带来成本降低,在不断扩大市场的同时,也提高了区域产业集群知名度、美誉度,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品牌效应。
产业集群的另一特点是深化了专业化分工,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基本都是同类产品或者为某类产品的部分零件,主要表现出产品质量和产品差异化上的优势。
专业化分工使得区域内企业只生产自己较为擅长的产品,不断优化产品属性、精准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众多企业优势互补形成的合力使集群企业获得以往难以达到的产品质量;而产品质量的提高提升了产品的认知度、保证了产品的满意度,甚至可以规避“柠檬市场”带来的市场质量损害。
也可以针对不同的顾客群体提供不同的价格和服务,逐渐形成具备产业集群特色的差异化形象;产品的差异化可以满足顾客在同质化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也增加了同行竞争者进入市场的壁垒。
产业集群集中了生产同类别产品的企业,也会带来集群内部竞争压力的增加,产品质量不合格、技术更新迭代速度慢都会被集群内其他企业合并或淘汰。
持续的竞争压力和潜在的淘汰危险也促使集群企业不断提高创新能力,长此以往,产业集群内部逐渐形成特有的创新文化氛围,推动集群内企业不断革新技术和储备新知识。这些知识信息通过集群内部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渠道高速传播,不断扩大知识溢出效应,集群内部形成稳定、可靠的互惠创新网络。
创新网络的高效信息传递能力使企业能够投入较少的生产要素而获得极大的产品创新,更可以帮助小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学习,加速创新成本的降低。
另一方面,产业集群促进了企业进行联合创新,在降低创新成本的同时分摊了创新失败所带来的后果,大大提高了创新成功的概率,最终以新工艺、新技术赢得消费者的认同,继而促进了区域品牌的形成。产业集群的另一特点就是可以实现共同营销,使得顾客更优先考虑集中的生产商和供销商。
总之,由于产业集群自身高度的地理聚集性,集群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集中销售市场实现共同营销,扩大集群辐射范围,可以通过集中宣传树立产业集群整体良好形象,从而促进区域品牌的形成。
2、区域品牌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级阶段转变
区域品牌是指某一地理区域具有不同于其他区域的“附加吸引力”,这一“附加吸引力”是特定区域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体现。这点可以从产业集群发展的生命周期预见。区域品牌一经形成,其本身的辨识效应、保护伞效应、外部效应和持久效应都会对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1)辨识效应。区域品牌也需要名称、符号、象征、设计等载体让消费者直接感知产品形象和企业价值,只是区域品牌是针对于某一特定地理区域来说的。
(2)保护伞效应。集群内企业共同分担区域品牌建立所需的资源,实现区域资源在产业集群内部之间优化配置。区域品牌一旦成功建立,其权威性、影响范围、市场影响力都是单独的企业品牌难以比拟的,集群内企业以区域品牌为支撑,以企业资源共享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持续抢夺市场份额。
(3)外部效应。区域品牌是由产业集群内多家企业及相关机构共同培育而成,是典型的准公共产品,具备一定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一属性可能导致未参与创牌的企业也能享受到区域品牌所带来的额外收益,有利于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4)持久效应。一个区域品牌的成功建立在特定区域优势产业之上,不会受制于某个企业的生命周期,相较于企业品牌拥有更持久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小结所有企业都选择积极培育区域品牌行为的稳定条件,且选择合作行为积极性与产业集群内企业数量有关,企业数量大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越有利于区域品牌的培育。
同样,在没有考虑企业品牌对区域品牌带动影响的情况下,结论显示产业集群内企业独立创建企业品牌能力不利于区域品牌的形成,即若企业自身有足够能力创立企业品牌,则不倾向于区域品牌的建设。
但在实际情况中,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若产业集群中已经出现一些广为人知的企业品牌,可以成为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企业,带头开拓国内外市场,引领中小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