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大,为何与父亲的距离越远?心理学家给出解释

忆雪感感 2024-07-13 14:50:3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爸,我妈呢?”

相信很多父亲都有这样的困扰,孩子每次给家中打电话,往往跟自己还没说两句话,就要找妻子接电话,令人失落不已。

回想起孩子小时候,跟自己也是非常亲近的,为何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反而和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

为此心中难过的父亲,不妨看看相关心理学家给出的理论。

童年时期孩子或许更喜欢爸爸

前段时间,去表哥家串门。一进门,发现嫂子正乐得清闲做手工,反倒是表哥陪小外甥玩,累的全身汗。

这画面倒是让我觉得很惊奇,回想起之前,小外甥简直堪比嫂子身上的小挂件,走哪带哪儿,一分钟都不能离开。

没想到现在反倒不缠着妈妈,换成“折磨”爸爸了。

表哥看到我,就像看到救星,拜托我赶紧陪孩子玩一会,让他休息一下。

不曾想,还没玩多久,小外甥就又去缠着爸爸,令人直呼这简直就是甜蜜的负担。

看到我惊讶于小外甥如此巨大的变化,嫂子也只是微微一笑,其实其中道理很简单。

在孩子两三岁之前,一般都是妈妈照顾得多,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往往是跟谁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就与谁最亲近。

一旦过了这个需要被时刻照顾的年纪,小孩子爱玩爱动的天性便会散发,而这个阶段,孩子最亲的人反而是能和自己玩到一起的人。

在这个领域,一般爸爸都会比妈妈更有优势,毕竟“男人至死是少年”,幼稚爱玩仿佛是大多数男人的自带基因。

而且,相对于妈妈来说,大多数爸爸都会更加有趣幽默,尤其是对于男孩子,童年很多冒险的回忆,都有爸爸的参与。

母亲的爱大多是温柔细腻的,所以在孩子童年时期,往往心中父亲的形象会更加高大,同时对父亲也会有一定的崇拜心理。

在这个阶段,孩子对父亲的依赖和喜爱大多是高于母亲的。

尤其是在某些搞砸的小事上,父亲的宽容度也比母亲高一些,不会过于计较和苛责,也让孩子觉得和父亲在一起相处会更加轻松。

然而,这样的情况往往会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发生变化。

青春期的叛逆与抗拒

青春期作为孩子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逐渐形成自我意识的阶段,不少父母都会觉得孩子性格有所改变。

心理学上认为,所有孩子在青春期都会经历一种名为“个体化”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逐步成熟,而与父母在情感上的一种分离,试图自我独立的现象。

在青春期,孩子会觉得如果再过分依赖父母,是一种幼稚的表现。

这种现象比较明显的会发生在与父亲的关系上,不少孩子认为,与童年的“玩伴”保持距离,是长大的标志。

并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出于对下一代的教育考虑,父亲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

不会再对孩子童年时期的无理取闹“言听计从”,也不会事事宽容,反而为了孩子的性格养成,会选择用比较严厉的方式教育。

由于父亲教育相处的方式改变,因此,在青春期不少孩子开始逐渐与父亲“渐行渐远”,不再如从前那般亲密。

除此之外,还有孩子逐渐形成的“性别认知”。

这一点尤其对于女孩子来说,表现较为明显。

出于对异性亲密尴尬的心理,很多女孩子也会在这个阶段,逐渐与父亲保持一定距离。

其实,不仅是出于孩子自身,父母情感表达的差异化行为,也是导致父亲和孩子关系越来越远的重要原因。

父母情感表达方式的差异

俗话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在我国传统观念里,父亲一般是威严的角色,而母亲则是温柔的形象。

尤其国人骨子里往往在情感的表达上较为内敛,比起母亲来说,父亲相对会更少在口头上对子女表达爱意。

在孩子童年时期,父亲还可以用陪孩子玩耍,来表达不曾宣之于口的感情。

可随着年龄增长,男人都会更加成熟稳重,对孩子的爱也不会用言语表达,大多藏在生活中的点滴。

可这样的方式,很多子女未必会察觉,反而会更加亲近经常表达爱意的母亲。

尤其是孩子越来越大,在某些涉及到选择或自由的问题上时,父亲相对母亲也会表现得更加强势和不可撼动。

这样的行为,也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疏远父亲。

面对如此困扰,父亲该如何做,才能与子女继续维持亲密关系呢?

如何有效保持亲密关系

首先,给予孩子平等的沟通地位。

在很多孩子心中,与父亲疏远的首要原因,就是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压力。

尤其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认同,被关注,被平等对待。

没有人会喜欢被别人命令,包括父母与孩子之间。

父亲在与孩子沟通时应最大限度的将自己放在相同的位置上,而非施加压力的上位者。

少一些发号施令,多一些商量与认可,会让孩子心中感受到无比的温暖。

其次,耐心多一点,责备少一点。

没有人是完美的,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闯祸。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保持理智,拿出耐心听孩子的解释,了解清楚背后原因再做判断,而非一味的责备。

父母的理解,对于孩子来说,是成长路上的一剂良药。

有多少父子隔阂,来源于孩子的一句:“我觉得我爸根本不理解我,也不懂我。”

多花些时间与耐心,认真的了解孩子心中所思所想,是每个父亲的必修功课。

最后,学会尊重。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最忌讳“一厢情愿”。

一句:“爸妈都是为你好”,成了压垮多少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不要试图用父亲的身份去强求。

多给孩子一些个人空间,每个孩子真正独立的前提,都是得到尊重。

结语

其实孩子在青春期与父亲疏远,是一种普遍的正常现象,作为父亲也不必过于纠结焦虑。

应将重点放在孩子心理发生变化之后,如何正确的与之相处。

保持充足的耐心和给予尊重,才是拉近与子女关系的必要条件。

0 阅读:2

忆雪感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